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K元素的迁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一部分K元素会进入到气相,造成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上的积灰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严重威胁锅炉的安全运行.以自行设计的固定床实验系统研究了典型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K元素的迁移特性,考察了温度、时间和掺混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料中水溶性K会减少,难溶性K和气相析出K会增加.当温度为700~900,℃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小麦秸秆中K元素的析出率逐渐升高,且有一部分醋酸铵溶K和盐酸溶K转化为难溶K,另一部分水溶性K转化为气相K析出.掺混了稻壳后玉米秸秆的灰产率会增大,且在燃烧温度较高时掺混高硅燃料对玉米秸秆中K元素的释放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锅炉燃用准东煤时,SCR催化剂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堵塞、磨损和破碎等问题。利用商用的蜂窝状催化剂(V_2O_5-WO_3/TiO_2),通过搭建的携带流积灰和磨蚀系统,模拟了SCR催化剂的实际运行工况,结合催化剂活性测试系统和机械强度、SEM、EDX、XRF等测量手段,分析了致使SCR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会因磨损而降低,且质量损失速率随磨蚀时间增加而减少。而积灰时间增加时,脱硝效率会随之降低,且变化趋势与烟气流速和积灰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长安  唐冠韬  李昊  车得福 《化工进展》2019,38(9):4295-4301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底渣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底渣处理应用方案——对底渣进行急冷处理后,将其作为脱硫剂或水泥混合材进行综合利用。本文通过搭建CFB锅炉底渣急冷实验系统,制备了不同渣温下的急冷底渣样品;然后选取亿利底渣和42.5标号的水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急冷底渣作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急冷会破坏底渣颗粒形状,导致外壳成分发生变化。急冷处理不仅造成CaSO4峰值显著降低,而且使得Ca(OH)2的特征峰变强。在相同的CFB底渣掺比下,与原始底渣相比,急冷底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时,虽然无助于提高抗折抗压强度,但能缩短凝结时间,减少安定性值。同时,还能减少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提升水泥的密实程度,对水泥的力学性能和抗侵蚀性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1引言旋流燃烧器具有稳定、高效、清洁燃烧的特点,而且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负荷适应能力,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及发电企业的重视和青睐[1]。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多种测量仪器和实验方法对各种类型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ixon等人利用五  相似文献   
6.
加湿热空气对流冷凝换热冷凝液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冷凝受热面为原型,采用加湿热空气模拟燃气锅炉的尾部烟气,通过单列光管间壁式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在较宽广的加湿热空气温度(100~200℃)和水蒸气体积分数(4%~16%)范围内研究了冷凝液量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分压力、冷却水流量和加湿热空气流量是影响水蒸气冷凝液量的主要因素,水蒸气的凝结率为40%~75%.由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冷凝液量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垂直及倾斜上升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壁面切应力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贺潇  车得福 《化工学报》2008,59(6):1390-1395
用VOF模型对垂直及倾斜上升管内弹状流壁面切应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垂直上升流动时,液膜厚度始终小于对应位置倾斜上升弹状流的液膜厚度,壁面切应力从气弹头部至尾部逐渐增大至恒定不变,在尾流区呈杂乱无章状态。倾斜上升流动时,气泡头部顶点偏向管中心线上方,倾角越小,相同轴向位置处测得的液膜厚度越大。当FrTB较小时,倾斜管内弹状流上管壁面的切应力曲线在液膜区有明显波动,而下管壁面在对应区域的切应力分布则比较光滑。随着FrTB的增大,上下壁面切应力分布曲线越来越靠近。  相似文献   
8.
在自建的低浓度可燃废气处理系统上进行了装填方式、循环周期、气体流速和浓度对系统冷、热态气体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冷、热态气体流动时的阻力损失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混合装填蓄热体与催化剂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燃烧;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气体流动阻力和流速的关系逐渐从线性关系过渡为近抛物线关系;热态时系统的气体流动阻力大于冷态,并且受循环周期、浓度对系统温度的影响,在1/2周期内呈单调上升趋势。根据试验结果对仅装填蓄热体时系统的冷态流动阻力损失按照Ergun方程的形式进行回归,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O2/CO2燃烧技术研究进展2:污染物排放特性与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2/CO2燃烧技术不仅能实现CO2的大规模捕集,而且能大幅度降低NO2排放,并使SO2处理更加容易,是一种接近零排放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介绍了O2/CO2燃烧技术在SOx和NOx排放特性、颗粒物和痕量元素排放特性以及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该技术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3种具有不同煤阶的原煤作为试样,将其热解后制备的焦炭与原煤采用2种方法进行实验:混烧和分别燃烧,在973~1 373 K范围内研究了NO的生成规律.研究发现,焦炭和原煤混烧生成的NO大于其分别燃烧时生成的NO的总和.而且当焦炭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3.04 %时,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2种方法所得NO的差异还有增大的趋势.在此温度范围内,当混烧时,焦炭对NO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对其前驱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