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流化床预处理黄浦江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用悬浮填料的生物流化床原水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在8个工况条件下,流化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中试运行表明;在温度适谊,停留时间为60min,填料填充率为50%条件下,氨氮平均去除效率达到77.6%。氨氮的比表面去除负荷与温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CODMn平均去除率为6.5%。中试装置在温度10.6℃条件下,重启动需要4d,即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由于填料的完全流化,池体内溶解氧传质效率高,出水接近饱和溶解氧;进出水浊度变化不大。填料和池体本身不会积泥,不需反冲洗。  相似文献   
2.
硫酸铁及助凝剂处理上海合流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铁为混凝剂配合不同的助凝剂,对上海合流一期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采用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一种自制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AN)这3种有机物以及活化硅胶(AS)为助凝剂,研究了不同硫酸铁加入量以及多个硫酸铁加入量条件下各种助凝剂不同剂量时的混凝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铁为混凝剂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合流污水中的SS、COD.TP和PO4^3--P。  相似文献   
3.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一体化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通过对絮凝剂不同投加量(20mg/L,40mg/L,60mg/L)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较佳的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投加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为60mg/L(含Fe量18.5%)、水力停留时间6h、填料填充率为50%、内回流比为1:1、污泥回流比为0.75: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Cr为200~400mg/L、平均312mg/L,氨氮20~80mg/L、平均62.5mg/L,总磷3.3~7.5mg/L,平均4.8mg/C,pH=6~9时,出水CODCr平均浓度为50mg/L,氨氮平均浓度为10.2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5mg/L,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A/O-MBR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投加颗粒活性炭(GAC)对出水水质、膜污染的影响,以及不同投加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投加GAC相比,在A/O-MBR中投加0.75 g/L GAC时,出水平均COD从1 585mg/L下降到1 484 mg/L,NH4+-N平均从25.6 mg/L下降到23 mg/L,出水水质有所提高。同时膜压增长速度减慢,膜表面泥饼层厚度减小,表明膜污染减缓。当GAC投加量从1 g/L提高到2 g/L时,出水平均COD从1 220 mg/L下降到840 mg/L,出水NH4+-N平均从20.8 mg/L下降到18 mg/L,说明增大GAC投加量有助于提高MBR出水水质,同时可大大减缓膜污染,并明显降低垃圾渗滤液后续纳滤、反渗透处理的污染压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接触氧化池-涡凹气浮-流砂过滤器-消毒工艺处理昆明某大型卷烟厂废水,并实现中水回用的工程实例.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喷泉等,大大节约了新水的取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系统自2005年调试正常以来,运行稳定,出水COD<40 mg/L,SS<5 mg/L,浊度<3 NTU.  相似文献   
6.
厌氧氨氧化技术用于高氨废水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厌氧氨氧化菌生理生化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应用厌氧氨氧化的主要工艺及其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处理高氨废水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了以氢气为电子供体的氢自养还原茵对SO42-的还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氢自养还原菌还原SO42-的适宜温度为30~35℃;在pH为7.5~8.0时SO42-还原效果最好,当pH高于9.0时还原菌活性受到影响;提高SO42-负荷,还原速率随之升高,但SO42-去除率降低;NO3-对SO42-还原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SO42-去除率随NO3-负荷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回流是影响脱氮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间歇厌氧/好氧反应器经过四次回流对低碳源污水进行处理,在40 d的运行中,对NH+4-N、T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70%和90%。在低C/N值条件下,反应器对高NH+4-N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较高的去除率。较低的COD浓度是限制脱氮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周期内沿程试验表明,利用污泥的吸附性能,上清液经过四次回流,好氧硝化与厌氧反硝化过程被完全分离并交替进行,污染物被逐级转换,完成脱氮过程。此外,好氧池中DO浓度和厌氧池中ORP值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处理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水环境中分布广泛,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危害巨大.综述了不同膜分离工艺,如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去除EDCs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去除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论述了膜联合分离技术处理EDCs的优势以及改性膜材料用于去除EDCs物质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膜技术去除EDC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两种工艺处理同一低浓度城市污水,对比分析污水中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药量的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在增加絮凝产物中铝元素含量的同时,对部分有害重金属的控制也优于化学絮凝工艺。但该工艺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处理效果会受重金属浓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