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当前的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环境的主要问题,作为责任主体的矿山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是为了保证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义务而缴纳的资金。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就是为了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促进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保护矿山环境,并确保在闭坑、停办、关闭后受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治理恢复的一项特别的经济手段和措施。实施保证金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是矿山环境保护必要且有效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保护好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经济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上游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的屏障与难题,提出了按照"功能分区—工程措施—制度保障"三个层次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体系的思考建议,以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优的水源水质、最小的水土流失"三个目标,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当前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补偿渠道。本文总结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设计及实施现状,分析了现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设计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及其监管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有效发挥转移支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导向功能,增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核心部分。该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发展历程,概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权重确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评估结果分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及特点述评,进而针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了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旨在为推进生态安全评价技术革新与探索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选取江苏省1988--2002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和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分析各类典型环境指标与GDP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江苏省的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同时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总体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由此得出结论:江苏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期,环境污染物排放量EKC的转折点尚未达到,因此,江苏环境污染控制的投入有必要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广泛调研现有生态安全研究成果基础上 ,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方面 ,对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② 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③ 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④ 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⑤ 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相似文献   
10.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的50个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对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生态胁迫和生态结构与功能2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2000、2005和2010年生态系统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区对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识别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的区域,为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指数相对较高,土壤保持重要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重要生态功能区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下降趋势,比较显著的变化包括洞庭湖洪水调蓄重要区和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明显,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重要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值最小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