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VEGFR-1)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双胎分娩后,取20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其中TTTS 10例,未发生TTTS的对照组10例)两胎儿脐带下方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胎盘组织中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和VEGFR-1蛋白进行定位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及RT-PCR方法对其蛋白及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HIF-1α主要定位于滋养层细胞及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VEGF主要定位于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内;VEGFR-1主要定位在绒毛滋养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内;TTTS胎盘组织中供血儿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VEGFR-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受血儿及对照组(P<0.001),而受血儿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绒毛膜双胎胎盘形成早期,局部HIF-1α、VEGF和VEGFR-1表达增高,可能影响胎盘血管生成并致TTT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用于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手段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生物物理评分、胎儿脑电图和多普勒超声等。胎动计数简单但主观性强,胎儿电子监护假阳性率高,生物物理评分操作费时,胎儿脑电图临床使用相对受限,而多普勒超声对于血流的监测如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大脑中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静脉导管等对孕期监测胎儿宫内安危较为简单方便,而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胎儿脐动脉血流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输卵管扭转(isolated fallopian tube torsion,IF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IF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特征:育龄期患者22例,其中7例妊娠期发病。24例以腹痛为首要症状就诊,3例无症状者为择期入院手术术中诊断。(2)检查、手术及病理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均提示有附件区迂曲管状或囊性无回声。腹腔镜手术21例,开腹手术6例。根据是否生育及输卵管扭转部位选择是否保留输卵管。16例已生育者,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者保留了输卵管,余均行输卵管切除术;11例未生育者,3例输卵管积水计划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切除了输卵管,余均保留输卵管。病理结果符合术前超声诊断,提示输卵管积水或良性囊肿。(3)妊娠期IFTT:共7例,妊娠中期诊断2例,妊娠晚期诊断5例;腹腔镜手术1例,开腹手术6例;均为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3例保留输卵管,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剔除术,4例行输卵管切除术;均获得活产儿。结论:合并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的育龄期女性突发下腹痛,应考虑IFTT可能。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的相关性,并评价其筛检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因CS而就诊的患者。根据TOAST分型诊断为CS的患者为CS组141例,同期于我科、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并排除脑卒中者为对照组76例。CS组及对照组均根据年龄各自分为两组:中青年组(<55岁)、老年组(≥55岁)。所有患者门诊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检查初筛PFO,cTTE初筛PFO-RLS阳性后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PFO的诊断。进而分析CS组与对照组PFO-RLS阳性率的比较,以及PFO-RLS在不同年龄段CS组中的比较,采用四格表法计算评价指标。 结果 CS组共141例,其中中青年患者83例,老年患者58例。对照组共76例,其中中青年患者54例,老年患者22例。CS组PFO-RLS阳性发生率为63%,对照组发生率为17%,CS组PFO-RL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S中青年组患者PFO-RLS阳性率为65%,CS老年组患者PFO-RLS阳性率为60%,CS两不同年龄组PFO-RL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将经cTTE初筛后PFO-RLS阳性的102例患者行常规TTE排除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02例PFO-RLS患者均行TEE检查,最终全部证实为PFO,用cTTE初筛PFO-RLS阳性的方法其灵敏度63%,特异度83%,阳性预告值87%。 结论 ①PFO-RLS与CS密切相关;②cTTE简便易行,可作为PFO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前置血管的孕期处理及围产儿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25例前置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孕期处理和围产儿结局。结果:(1)临床特征:25例前置血管患者占同期分娩产妇总数的0.8‰。患者年龄24~44岁,平均32.9±4.9岁。自然受孕20例(80.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受孕5例(20.0%);单胎22例(88.0%),双胎3例(12.0%)。孕期超声诊断15例(60.0%)并经分娩后胎盘检查证实,孕期超声检查未提示但分娩时诊断10例(40.0%)。帆状胎盘21例(84.0%),副胎盘4例(16.0%)。(2)孕期监测及处理:孕期超声诊断前置血管的15例患者中,14例于孕28~34周入院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15例中13例因前置血管计划剖宫产分娩,2例因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分别于孕34.8周和孕30.4周急诊剖宫产分娩。产时诊断前置血管的10例患者,5例择期剖宫产分娩,分娩孕周38.3~40.0周;4例因瘢痕子宫、先兆临产或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急诊剖宫产分娩,分娩孕周36.0~39.3周;1例孕36.9周自然分娩。(3)围产儿结局:25例患者分娩活产儿28个,平均出生体质量2737.9±632.2 g。24例剖宫产分娩者均无新生儿窒息。仅1例患者孕36.9周阴道分娩,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孕期进行超声筛查大部分能产前明确前置血管诊断,孕28~32周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孕34~37周剖宫产终止妊娠,可获得良好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7.
单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30%,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单卵双胎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中胎儿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2],目前认为这与胎盘的构造等有密切关系.90%以上的单绒毛膜双胎胎盘间存在血管吻合,血流可在2个胎儿间输送,其中10%~15%的双胎间血流输送不均衡,导致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3].TTTS发病孕周及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未经治疗者,胎儿及新生儿的病死率为80%~100%[4].现就TTTS的诊断、预测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活动与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SLE病情活动组23例,非活动组19例。结果:1除外流产,SLE病情活动组终止妊娠的孕周较非活动组小(36.2±2.8周vs 38.1±0.7周,P=0.021),早产率较非活动组高(46.7%vs 6.7%,P=0.035),活产儿平均体重低于非活动组(2456.2±754.6 g vs 2956.3±420.0 g,P=0.048)。2各类合并症中,妊娠合并狼疮肾炎发生率最高(1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SLE病情活动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34.8%vs 5.3%,P=0.027),其他如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羊水少、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孕前每天激素用量10 mg组流产及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每天激素用量≤10 mg组(55.6%vs 9.5%,75.0%vs 5.3%,P均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几率在SLE病情活动时明显增加,建议在病情稳定半年以上或疾病缓解期受孕,控制孕前激素用量。孕前激素用量10mg的患者流产及早产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后继发医源性寄生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寄生性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有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史。发病年龄29~47岁,中位年龄38岁。2例表现为月经增多;1例自行触及下腹部包块;另4例无任何症状。本次发病距前次手术间隔4~8年,中位时间7年。寄生性平滑肌瘤均为多发,位于盆腹腔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卵巢、阑尾、腹壁瘢痕,直径0.5~12 cm。切除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平滑肌瘤,伴有玻璃样变(2例)、梗死(2例)或黏液变性(2例)。术后随访9~161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1例复发。结论:寄生性平滑肌瘤可继发于应用分碎器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经个体化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