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科学   3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尖晶石角闪橄榄二辉岩及角闪二辉岩等超镁铁质变质岩与高压麻粒岩伴生,分布于宣化太古代高级地体中。其中典型的粒状镶嵌变晶结构、变余交代结构及矿物化学特征表嵜鳎醚沂翘胖娼淮蒯Q以诼榱Q蚁嗵跫轮亟峋У牟铮陬丫律潦案活呀鹪颇傅慕淮讨校停绫淮罅苛苈顺鋈ィ疲濉保校遥牛牛危獾炔幌嗳菰馗叨雀患K呛芸赡艽砹嘶钡靥ū痹堤胖娴目轻9却  相似文献   
2.
四川丹巴穹状变质地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部丹巴地区最为引人注目的地质构造是穹状变质地体的发育。华北、扬子和羌塘三个板块之间的南北向和东西向双向收缩,引起区内发育了大小不等的十几个穹状变质地体,自北而南有马奈、春牛场、丹巴、公差、格宗等变质穹隆。多数穹隆的核部出露的是前寒武纪的片麻岩和混合岩,例如春牛场侵入体。其中的片麻岩原岩、黑云母和角闪石质片麻岩均属本区最老的岩石。它不整合于志留纪地层之下,年代学研究证明其年代属新元古代(大约865~785Ma)。混合岩从形态上说,多为条带状,偶见角砾状的角闪石质混合岩。但是也有不少穹隆,核部是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研究证明,它们大多属于S型花岗岩,仅个别为I型。穹状变质地体的外围变质带可分三类:(1)巴罗带型区域递增变质带,有的显示变质带的倒转;(2)巴肯型变质带;(3)低级区域变质带,多数是中压绿片岩相。巴罗带变质的泥质岩,多数变晶矿物如黑云母、十字石、石榴石均具早期低级变质矿物的定向包裹物,显示明显叠加变质的信息。变质泥质岩的∑REE=(195~274)×10-6,(La/Yb)n=0·811~1·917。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具Nb、P、Ti负异常,显示大陆地壳的特征,是陆缘碎屑物质区域变质产物。巴肯带出露于丹巴以北,主要变质泥质岩是夕线石片麻岩类,常见铁铝榴石而少见堇青石,说明原岩富铁贫镁,局部出现锌铁尖晶石。由北侧的巴肯带到巴罗型变质的公差穹隆到南部的格宗穹隆变质带是从高温到低温连续变化的。因之,我们倾向于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缘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呈NE向分布的低—中压区域变质带,总体是一条热轴,垂直走向,向东南温度逐步降低。据前人同位素年龄资料:M1巴罗型区域变质发生于约210~205Ma,马奈花岗岩U-Pb锆石年龄为(197±6)Ma。M2巴肯型变质与岩体侵入有关,年龄约为164Ma。M3喜马拉雅期重结晶的黑云母年龄约为30Ma。总之,丹巴变质穹隆的形成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质构造演化中重要的一幕,其主要活动期起于印支晚期最后结束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和挤出。依据低压高温变质带的空间分布,推测本区印支末期存在一NE向的热轴,同时也是S型花岗岩体的出露区。至于木里一带穹隆与丹巴穹隆在变质程度上的差异,应当归因于印支晚期的陆壳增厚过程中,北倾南倒逆冲剪切造成区域热流的不均一性。也说明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在喜山期隆升之前具有复杂的构造变质历史。  相似文献   
3.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于1999年1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院士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院士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在国家气象中心大会议厅举行。 会议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CSC IEAS)主席廖克院士致简短开幕词,他说:“回顾第一次全体会议只有11位院士,第二次全体会议有23位院士,今天已增加到41位。国际欧亚科学院有近40个国家拥有4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和名誉成员,中国有这么多科  相似文献   
4.
CPⅢ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开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砟轨道的相关内容,指出CPⅢ测量数据处理是整个建设中的关键,提出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与要求且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详细阐述了系统开发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基本理论,文中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验证系统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MultiGen Creator构建三维数字小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数字小区构建意义的基础上,结合MultiGen Creator专业建模软件和Vega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详细论述了构建三维数字小区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小区场景中对象的分类以及各自的建模理论,并对典型的两种实体在实践上的构建技术具体描述了其在Creator中的实现步骤,体现了该软件在建模方面显著节约面片的功能以及所建模型在Vega系统中实时顺畅显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水文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敬辉同志于1985年4月5日溘然长逝。他的逝世是我国地理学界和水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对他表示沉重悼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讨论了1988年8月广东省出现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能成为此种反常天气预报线索的相关因子或前期征兆。结论认为,该月没有灾害性热带气旋影响广东,但同时却又出现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中纬西风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均比常年偏南近十个纬度所造成。在这种类似于春末夏初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控制下,热带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的局地条件不利于灾害性热带气旋形成,而更东面的海区生成的灾害性热带气旋则全部偏北行或转向;另一方面,季风雨带的位置比常年偏南得多,落在华南。 上述环流系统和天气的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一定关系,且海温变化超前。该年4—7月东亚西风环流指数的变化也提供了若干前兆。综合考察这些因素,有可能预先对这种环流和天气的异常作出定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广泛分布,但同时代的(次)火山岩却很罕见.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结合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对南岭广东韶关地区的河口、上洞英安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英安岩形成于448.7±1.7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为斑状结构,常见石英碎斑或港湾状石英斑晶,基质为隐晶质,具有典型浅成岩石特征.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这些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英安岩.英安岩微量元素显示了轻稀土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亏损和极低的Cr、Ni含量等明显火山弧岩浆特征.同位素数据显示河口、上洞英安岩全岩ISr=0.709 0~0.714 0,εNd(t)=-8.9~-9.3,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8.06~-3.80,与华南加里东期主要花岗岩类同位素特征一致,具有壳源属性.二阶段Hf模式年龄范围为1.67~1.93 Ga,与Nd模式年龄结果1.91~1.94 Ga相近;表明河口、上洞英安岩来源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地壳物质.河口、上洞奥陶纪英安岩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早古生代存在俯冲岩浆活动,为研究华南早古生代地质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茂名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6,他引:8  
利用茂名1971~200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其降水、气温的年、季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近30多年来,茂名的年降水以年际波动为主,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季节的降水量变化有升有降,可能是其原因所在。年气温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年气温每年上升0.03℃,春、夏、秋、冬季气温的普遍上升,导致了全年气温的明显上升。气候变化导致了台风连续登陆茂名,高温天气连连刷新纪录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严重影响茂名水果生产及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7月27日发生在滇西北宁蒗县境内一次局地降雹灾害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雹过程的主要客观物理量条件是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但过程前除具备降雹的不稳定条件外,水汽及动力条件均不满足;降雹过程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对本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不稳定条件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因此,在分析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诊断产品(包括数值预报产品)条件下,结合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可对局地冰雹灾害天气提前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