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地球科学   60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湖区围垦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洞庭湖地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它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与淡水渔业基地之一,其总面积15 200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滨湖十五县、四市及十五个国营农场。由于长期的自然淤积及随之兴起的人工围垦,使历史上浩荡无涯的洞庭湖面日益分割缩小,湖区水患由之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84—1985年间在汾河水库采集的850尾H.leucisculus样品,对其年龄生长、食性、生殖和胚胎发育等进行研究。用Von.Bertalanffy生长公式描述了的该鱼生长特征。论述了这种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摄食方式是主动捕食,其全面性成熟年龄,雄鱼为1龄,雌鱼为2龄,绝对怀卵量,据采集的标本为3766—2353粒;生殖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水温为24℃,卵呈粘性,孵化水温为24—25℃,时间为26.5小时,初孵仔鱼体长2.1—2.4毫米,体无色素,肌节41—43对。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国内常用来作为东方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植物性饵料有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扁藻(Tetraselmis SP)等。据报道,也有人用金藻做试验,但效果并不好,而且使用的种类也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野外路线上各要素内容是数字化区域地质填图(RGMAP)工作中最基本信息.在野外数字化信息采集过程中对各要素的描述规范统一是数字化地质成图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特色与效果的最好表现形式.笔者对野外路线整理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体会进行了总结,意在为初始从事RGMAP技术的同行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卞巧玲  黄平 《贵州气象》2005,29(5):22-23
对黔西种植巴西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气候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模式所需要的参数被合理地设置之后, 根据GAME/ Tibet (GEWEX亚洲季风试验/青藏高原试验) 那曲近地层观测站的资料, 将大气强迫变量代入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2), 文章模拟了该观测站地表能量收支。结果表明:SiB2能够较好地模拟青藏高原的能量收支情况, 净辐射、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吻合, 它们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 (低估)、6% (低估) 和3 %(低估)。同时, SiB2高估感热通量达40%。文章还给出了能量各分量的详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广泛分布于赣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以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形、具陆内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其成果系在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碰撞拼接过程中,其应力向陆内传递的结果;时间大致在1100-800Ma,与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前震旦纪陆内叠加褶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古陆与华夏古陆拼接带北西侧前震旦纪地层中存在着近东西向褶皱叠加在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上的现象,这是怀玉地块向西拼贴、华夏古陆向北西碰撞拼接过程中构造应力向陆内传递时形成的构造变形系统。叠加褶皱与拼接带具有成生联系,且各自代表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特点。这一构造系统形成于前震旦纪,可能与格林威尔(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当。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赣西北地区震旦系至志留系基本层序和板内构造演化,可把古板块构造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开裂期(Z_1l-Z_2p)以中、小规模的重力流和凝缩段为特征;成熟发展期(∈_1-∈_3~1),以沉降沉积作用为主;萎缩期(∈_3~2-O_2h)以大规模重力流和混生动物群为特征;闭合期(O_3-S_3)以双幕式沉积为特征。同时阐述了在板块发展的各个阶段,不能忽视其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极冰盖极昼期间近地面湍流特征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首次在东南极大陆冰盖上获得的超声风温仪直接测量资料,采用涡旋相关法计算和分析了极昼期间雪面上的湍流强度、湍流动能、湍流感热、粗糙度、拖曳系数和归一化方差.结果表明,南极冰盖表面的粗糙度为4.3×10~(-4)m,拖曳系数为1.8X10~(-3),湍流参数有明显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