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除冰机器人防冰功能不足和远程操控困难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110KV高压输电线主动防冰/除冰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覆冰判断模型.设计了以地面监控端和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相结合的系统总体框架.地面监控端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现场复杂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对机器人本体的远程控制,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实现了关节电机的联动...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2009年冰冻灾害袭击中施黎甲线3基杆塔的受损情况,根据现场覆冰情况建立合理的不均匀覆冰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受损杆塔进行力学分析,寻找受损原因;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导地线纵向张力和过载覆冰对杆塔强度的影响范围;并提出了在工程中预防线路不平衡张力和过载冰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导地互感公式推导了不同相线电流情况下地线损耗功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分段地线网络的地线取能方法,并基于所提方法设计了取能设备。该取电装置具有输入动态范围大、转换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导线负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该装置可以替代光伏电源实现对在线监测设备的稳定供电。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山区环境里无人机进行扫描时的飞行测量有效性和飞行效率,提出了一种结合传感器测量特性的路径规划方法,以激光传感器的最大测量距离和角度、飞行效率、巡检目标位置为约束,通过求解规划方程得到飞行的轨迹,从而保证无人机山区环境巡检的安全和效率。结果表明,结合Velodyne VLP-16,RS-LiDAR-16,HDL-32E 3种激光传感器的最大测量距离d以及测量角度θ等特性进行路径规划,规划优化效果分别达到了7.58%, 11.18%, 13.33%。该研究验证了山区激光扫描路径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污秽度在线监测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保障监测结果的参照价值与可靠性,需进行规范合理的监测选点布置。基于通用的输电绝缘污秽监控布点原则,并结合污秽度在线监测的特点,提出了恰当的污秽在线监测布点原则,并具体应用到贵州电网输电线路污秽在线监测的实际布点中,实现对该电网绝缘污秽的高效率监控,最后提出一种普遍适用的量化选点方法设想。  相似文献   
6.
南方多雨山区的雨水对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清洗较为频繁,使得绝缘子的污秽人工取样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光传感技术可进行绝缘子污秽的实时监测,通过适应性设计的光传感系统用于贵州电网的三个监测点超过一年的现场运行测试,初步表明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数据合理,适用于多雨山区的电网外绝缘污秽监测。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电网防冰抗冰各业务的具体需求及现有覆冰监测终端受环境的影响使得多个测量值不够准确,从而增加架空线覆冰厚度观测值误差的问题,利用覆冰监测终端历史拉力值、气象因子测量数据,经过对历史拉力值数据合理的质量控制,采用相对值方法并结合实际测量技术手段,建立了考虑线路设计冰厚、垂直档距实时变化特征的更加精确的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计算模型,用于模拟两个冰期内线路等值覆冰厚度,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B相、地线垂直档距随覆冰厚度均呈非线性变化趋势,总体呈现出随覆冰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地线变化幅度大于AB相线;线路等值覆冰厚度与监测终端拉力值呈正相关性关系,计算出的线路等值覆冰厚度与同期的气象因子覆冰条件相一致,且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铁塔内力分析软件辅助分析,研究了塔头结构形式、塔身坡度、斜材的布置方式以及主材的节间分割、节点构造等,总结常用规格经济计算长度,系统归纳了杆塔优化设计全过程的要领。  相似文献   
10.
贵州导线覆冰的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气象站导线积冰观测资料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全面分析了贵州导线覆冰的类型和分布特征.贵州导线覆冰类型包括雨凇、雾凇、湿雪和多种混合冻结类型,混合冻结类型比例高于单一类型覆冰;雨凇和湿雪的混合冻结雪凝在全省较为普遍,出现比例不亚于雨凇;贵州冰冻灾害多年常态分布总体上呈西部多东部少、中部多南北少的特征,但各地覆冰类型随海拔高度与地形环境变化较大;由于贵州中、东部地区覆冰以危害极大的雨凇、雪凝为主,故极端情况下覆冰强度要大于西部冰冻高发区,这也是2008年特大冰灾中东部地区受灾更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