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07—2019-07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手术组30例,显微镜手术组3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显微镜组出血量(240.67±49.68)mL、手术时间(155.60±19.90)min、术后住院时间(7.47±2.03)d,内镜组出血量(149.83±48.34)mL、手术时间(128.50±19.70)min、术后住院时间(6.20±1.6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神经内镜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切除效果与显微镜组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切除效果相同,但应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ICH的临床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术式相比传统开颅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且远期预后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60)和显微镜组(n=60),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肺部感染率低,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两家医院神经外科4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其中未使用神经内镜的单纯显微外科手术(A组)24例,直接或配合使用神经内镜手术(B组)18例。通过临床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是否使用神经内镜(A,B两组间)对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的改善、术后随访囊肿复发或变化等方面产生的相关统计学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均采用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依据是否使用神经内镜又可分为2组:未使用神经内镜(A组),直接或配合使用神经内镜(B组)。术后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控制,复查颅脑CT或MRI均显示囊腔较前有所缩小,手术疗效明显。B组术式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囊肿复发率及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方面较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神经内镜技术适应性广,疗效确切,是微创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发展趋势,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IAC复发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老年垂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10—2015-09驻马店市中心医院86例垂体瘤老年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一般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 a,统计肿瘤复发率并对比术前与术后1 a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a后观察组复发率(2.33%)与对照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老年垂体瘤患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显微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02—2019-07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观察组血肿复发率为0(0/43),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为(7.09±1.93)分,低于对照组的(11.98±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硬膜外血肿(EDH)的近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E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组(A组)及小骨窗开颅术组(B组)各34例,对比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情况、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2组术后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8.23%,B组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良好率高于B组,而植物生存、病死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感染、再出血、癫痫、术后头痛、脑膜粘连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术治疗EDH创伤性较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低,患者近远期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传统开颅术清除血肿作比较,探讨两者的优劣与特点。方法 40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等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6.1±15.5)min,开颅组为(191.5±28.1)min(P0.05);神经内镜组术出血量平均(52.0±11.3)mL,开颅组为(455±127.9)mL(P0.05);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平均(87.3±6.0)%,开颅组平均(89±21.5)%(P0.05);随访6个月神经内镜组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2例。开颅组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神经内镜组患者与开颅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能很大程度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114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观察组应用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围术期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7d,评估两组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T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术前、术后3个月,评估两组神经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结果①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预后良好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7d,两组NSE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TF-α、GFAP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增幅小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NIHSS得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均安全有效,前者在血肿清除、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39)和开颅组(n=50)。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肺部感染率低(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A组)及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穿刺引流术组(B组),其中A组在全麻下,采用显微器械在显微镜直视下行颅内血肿清除。B组在局麻下,借助脑穿针放置引流管于血肿中,再辅以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等。结果 A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好于B组;2组术后均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术后6月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尿激酶穿刺引流术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短期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精准定位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前采用自主研发的血肿定位贴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简称神经内镜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简称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的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及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长分别为(1.8±0.2)h、(2.4±0.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1±5.0)ml、(90.1±7.1)ml;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5.4±4.8)%、(80.4±8.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01);术后1周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0±2.4)分、(14.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0±1.2)d、(14.1±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与开颅显微镜手术比较,经术前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经神经内镜辅助下小脑血肿清除术,20例采用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转归。结果与开颅手术组比较,神经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82.9±17.0)min vs.(177.9±28.8)min,t=12.545,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45.1±15.6)mL vs.(197.9±29.5)mL,t=20.237,P0.01]、术后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3.5±1.5)d vs.(5.3±1.4)d,t=3.751,P=0.001]、术后ICU留置时间缩短[(2.9±1.0)d vs.(4.7±1.5)d,t=4.146,P0.01]、总住院时间缩短[(7.4±1.5)d vs.(9.9±2.8)d,t=3.348,P=0.002]。术后2周,神经内镜组死亡1例,开颅手术组死亡2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P0.05);随访3个月,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预后扩展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 Extended,GOSE)4分14例,开颅手术组GOSE4分13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752,P=0.386)。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小脑血肿清除术在死亡率与临床转归与枕下开颅手术没有差异,但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ICU留置时间,缩短总住院时间,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0例,其中30例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A组),30例小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损伤1例;B组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4例、急性肾损伤3例、颅内感染2例。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7%,2/30)明显低于B组(33.3%,10/30;P<0.05)。结论 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定位精确,可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6例IC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显微镜组58例与内镜组48例,显微镜组给予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血肿清除率、血肿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低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治疗ICH患者能够减少手术损伤,促进预后恢复,并且具有良好临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94例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行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窗大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率、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预后方面内镜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治疗与小骨窗开颅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7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和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评估术后1个月2组不同年龄、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评分)的患者及脑室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表(ADL)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24hGCS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ADL评分较对照组高;无论是否脑室出血,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ADL分值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中年龄较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小的患者、术前GCS分值较高的患者、术前MESS分值较低的患者术后1个月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1个月病死率(8.57%)与对照组比较(14.2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3)在术前MESS评分16~30分、术前CGS评分≥9分、出血量30~50mL、年龄50~69岁的患者中疗效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3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47例,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和单纯引流术组(46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内镜组引流时间、术后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引流组(P<0.05),但两组甘露醇使用量、肺部感染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28 d内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14、30 d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引流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有利于缩短引流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与经侧裂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依据患者家属的选择分为内镜组及手术组。内镜组62例,手术组66例。内镜组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手术组为开颅经侧裂血肿清除。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内镜组围手术期指标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25±0.87)h,术中出血量(55.74±11.32)ml,住院时间为(12.47±1.97)d。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12±0.75)h,术中出血量(150.35±23.65)ml,住院时间为(19.21±2.71)d,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对比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 GOS)发现内镜组能正常生活的15例,轻度残疾19例;手术组能正常生活的7例,轻度残疾11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组脑脊液中NSE、IL-6含量较手术组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及第14天与手术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D-slicer辅助下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对脑组织损害,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