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63-1464
目的分析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及住院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结果3 324例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1 406例,检出率为42.30%。其中6~11个月、1~2岁和2~3岁3个年龄段RV检出率分别为43.4%、47.1%和51.2%;RV腹泻年龄最高为6~11个月年龄段,达41.2%;全年检出RV比较,秋冬季(9~12月份)为检出高峰,占56.2%;1 035例RNA阳性标本中,RNA长型占819例(79.13%)。结论南京儿童医院RV腹泻中6个月~2岁婴幼儿是RV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9~12月份)为流行高峰,基因组以长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城乡结合部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病原及转归,为该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06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资料。病程<7d,大便次数>3次/d,每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行脱水情况评估,大便镜检。大便镜检WBC10/HP以上者行细菌培养、轮状病毒检测,根据病原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指导家属记录症状日记卡,并行病程随访,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急性腹泻患儿314例。男193例,女121例,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42d~11岁。其中侵袭性(INV)腹泻77例(24.5%),轮状病毒(RV)腹泻106例(33.8%),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19例(6.1%),食物不耐受(FI)腹泻48例(15.3%),原因不明性腹泻64例(20.4%)。止泻时间:INV腹泻(29.1±10.8)h,RV腹泻(113.7±49.2)h,AAD腹泻(83.0±25.8)h,FI腹泻(67.0±20.1)h,原因不明性腹泻(76.0±20.3)h。INV腹泻止泻时间短,0.5a后再次腹泻发生率较低(11.7%),而RV腹泻平均止泻时间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最高(43.5%)。结论与1996-1998年比较,本地区INV腹泻的发病率显著下降,RV腹泻发生率上升。RV腹泻止泻时间最长,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较其他原因腹泻更多见。AAD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急性腹泻儿童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7年4月至12月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2039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RV抗原.结果 2039份粪便标本中,621份检测到A群RV,总检出率为30.5%(621/2039),其中男430例(69.2%),女191例(30.8%).RV感染者中,以6个月~2岁年龄段的患儿为最多,共571例(91.9%).检出率以10~12月份最高,均在30%以上,其中高峰出现在11月份,达43.4%.北京地区18个区县的统计数据显示,距市区较近的区县RV抗原检出率较低,边远区县较高.少部分患儿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结论 A群RV为北京地区2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的主病原,6个月~2岁婴幼儿是A群RV的易感人群,10~12月份为北京地区的流行高峰.在流行季节对肠道细菌感染患儿常规进行A群RV抗原检测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进行更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感染性腹泻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而导致的腹泻,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按病理生理学将其分为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按感染病原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真菌性腹泻及特殊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了解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对腹泻病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儿童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962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962例中轮状病毒阳性者361例,阳性检出率37.53%。90.86%的R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男女比例为1.85:1;1岁以内的母乳喂养儿阳性检出率较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的阳性检出率低(P0.05);天津地区RV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病例的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与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秋冬季节高峰,0~24月龄组的患儿RV腹泻所占比例最大,RV腹泻更易引起脱水症状。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腹泻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感染性腹泻病 (Infectiousdiarrhealdiseases)是一组多种病原体引起腹泻为主症的疾病 ,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把感染性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我国历来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 ,制定了全国腹泻病控制规划 ,使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一、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O157H7 出血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真菌性肠炎等。二、病毒性轮状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肠腺病毒肠炎、嵌杯状病毒肠炎、星状病毒肠炎、小园形病毒肠炎等…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病308例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08例住院腹泻患儿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24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40.26%。本组病例婴幼儿占60.71%,夏季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婴幼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学龄前期以大肠埃希杆菌和痢疾杆菌为主要病原。大肠埃希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环丙沙星、氨曲南、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痢疾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低。而传统的一线抗生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普遍存在耐药情况。67例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为细菌性肠炎或有并发症的患儿。结论小儿腹泻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2004年1月~2005年12月豫北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5岁以下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一般情况调查进行腹泻病原学研究。结果162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V)检出率65.6%,细菌检出率13.6%;因消化不良腹泻占12.8%,其他病因腹泻占8.0%。结论RV感染是造成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V)是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病原体,RV感染不仅可导致胃肠道症状,亦可引起各种肠道外表现.RV腹泻特别是RV血症发病机制和多个因素有关,至今尚未完全明确.RV感染性腹泻可能和细胞胞间连接损害、非结构蛋白NSP4、热休克蛋白hsc70等因素有关.RV病毒血症发病机制可能和RV感染引起体内炎性介质分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变等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RV)是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病原体,RV感染不仅可导致胃肠道症状,亦可引起各种肠道外表现.RV腹泻特别是RV血症发病机制和多个因素有关,至今尚未完全明确.RV感染性腹泻可能和细胞胞间连接损害、非结构蛋白NSP4、热休克蛋白hsc70等因素有关.RV病毒血症发病机制可能和RV感染引起体内炎性介质分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变等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