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为了比较静脉留置针采血和常规采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效果,从而探索一种使用便捷、科学的采血方法.方法 对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和常规采血的志愿者的血样进行OGTT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静脉留置针内的封管液对血糖浓度的稀释作用,弃掉0.5 ml含封管液的血液后的血样与常规采血血样OGTT试验结果相同.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血用于OGTT试验方法可行,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应将含有封管的0.5ml血液弃掉后再采血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与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比较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已糖激酶法对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和常规采血患者的血样进行OGTT试验.结果:静脉留置针内的封管液对血糖浓度有稀释作用,弃掉1.0mL含封管液的血液与常规采血血样OGTT试验结果相同.结论:静脉留置针采血技术用于OGTT试验可行,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含有封管液的1.0mL血液弃掉后再采血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任春菊  刘金凤  蔡春妙 《吉林医学》2013,(20):4167-4168
目的:探讨通过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进行采血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头皮针及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法。比较两组在采血中的溶血凝血例数、血源性污染、采血量准确性及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溶血凝血发生率、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性均低于对照组,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可降低溶血凝血发生率,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和采血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下血液样本溶血的发生率及减少溶血发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高血液采样的有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行静脉采血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真空采血法,86例)﹑B组(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87例)和C组(注射器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法,87例).3组静脉采血均严格按照护理相关规程进行操作,样本采集到以后即刻送检.对比观察3组样本的溶血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发生溶血者有2例,其发生率2.33%,B组发生溶血有8例患者,其发生率为9.20%,C组发生溶血的患者有14例,其发生率为16.09%,A组溶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以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低.采血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护理操作,能进一步降低溶血发生几率,提高血液样本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瞿云 《吉林医学》2013,(29):6150-6151
目的:探讨新生儿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需静脉采血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股静脉穿刺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2%,而且出血、溶血率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成功率高,出血、溶血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宋爱珍 《吉林医学》2012,33(17):3777-3778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结合真空采血器采血在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再接真空采血器进行采血,采血后利用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结果:除2例患者血标本溶血外,其余标本均为合格标本。结论:静脉留置针结合真空采血管采血有助于及时获取血标本,及时使用药物,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应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采集血标本与传统注射器斜刺股静脉采集血标本2种方法对血标本在凝血、溶血、采血量3个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科室将2014年1月至5月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采血对象均为新生儿,采血部位均为股静脉,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将2组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在防凝血、防溶血、达到采血量3个方面统计学的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减少了凝血、溶血现象,更易达到采血量,保证了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通过静脉留置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患者160例(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同期选择16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静脉留置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常规采血试验,并评价两组采血赌管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静脉留置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静脉留置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可以减轻患者恐惧与焦虑感,降低堵管发生率,提高试验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恶性血液病血瘀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瘀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和血浆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及D-二聚体(D-D)的检测。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血瘀证的检出率为69.64%。血瘀证组血浆GMP-140及D-D检测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结论 恶性血液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的激活与消耗增多,并有继发性纤溶存在。血浆GMP-140及D-D的水平与血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中疑难血型的处理方案.方法 选取该站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到各地区医疗机构送检的未定型及正反不相符的疑难血型标本230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鉴定ABO正反定型不一的原因.结果 人为原因导致39例(16.96%),治疗因素及疾病本身导致191例(83.04%).结论 应用三步分析法对ABO疑难血型进行处理分析,能有效快速的对疑难血型进行鉴定,保障输血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有效去除血中污染的宫颈癌细胞所需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人类宫颈癌HeLa系细胞给予不同剂量梯度的γ线辐射,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克隆形成抑制率,从而确定完全抑制HeLa细胞增生的最低有效辐射剂量。为了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在体外将HeLa细胞与洗涤红细胞混合后给予有效剂量辐射,经密度梯度分离HeLa细胞并接种培养,用细胞集落形成检测其增生能力。取40份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静脉全血,分别测定其在无辐射及予以有效剂量辐射后红细胞携氧功能指标2,3 DPG值。结果 12 Gy的辐射剂量能够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克隆形成抑制率均为100%,P<0.01),且不影响红细胞的携氧功能(不辐射与辐射后的2,3 DPG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2 Gy的辐射剂量是彻底去除血中污染的宫颈癌细胞的最低有效辐射剂量,且不影响红细胞的携氧功能;为在宫颈癌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A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付虹  孔虹  黄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952-954
目的:调查本年度在我院体检的公务员的血糖、血脂及血粘度。方法:用酶法测定754名公务员血糖、血脂,用血粘度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结果:高血粘度者148例(19.6%),糖尿病79例(10.5%),高甘油三酯血症者311例(41.2%),高胆固醇血症者196例(25.9%)。结论:本次被检人员具有较高比例的高血脂、糖尿病及高粘度血症,尤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多见。提示该人群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与末梢血的差异.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的220例健康体检与接收血常规检查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静脉血组(110例)与末梢血组(110例)分别采集静脉血、末梢血进行检验,并在室温下对静脉血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的中间细胞水平分别为(6.8±1.28)%,(6.7±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的白细胞(6.30±0.81)×109/L、红细胞(4.31±0.65)×1012/L、血红蛋白(13.25±0.99)g/L均比静脉血高(P<0.05);末梢血组的血小板(167.81±24.22)×109/L比静脉血组低(P<0.05);与0 h相比,1、3 h内全部指标检测结果的对比(P>0.05);与0 h相比,6 h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中间细胞值显著提高(P<0.05),其他指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优势较显著,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检测,由于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3h内对样本检测,可使检测结果的误差尽可能消除.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