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术前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腰背部疼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A级、B级发生率升高,C级、D级发生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植骨融合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理想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1月4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患者。其中A组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组。每组又分成病灶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和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和A2,B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A1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B1组,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累及单个锥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较为理想;累及多个锥体尤其脊柱后凸角度偏大时采用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更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手术的优缺点,选择脊柱结核的最好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5月-2011年6月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分为A、B 2组,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CT及MRI检查,影像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结核.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恢复、矫形效果、植骨融合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结果 2组手术时间、矫形率及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时间、神经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和内固定,前路固定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后路固定,在神经恢复、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面与后路固定无明显差别,但后路固定的矫形效果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Cobb角、骨融合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有效减少创伤,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和复发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接受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2±80.5min,术中出血量200.4±165.8ml,平均住院天数11,平均住院费用36267元;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0.4±83.6min,术中出血量507.3±183.5ml,平均住院天数23,平均住院费用5043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及社会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例68例。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30例(A组),一期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者38例(B组);每个组又分为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及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及A2、B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A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1组;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优选;累及多个椎体时,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优选。  相似文献   

7.
刘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78-380,383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胸椎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行经胸膜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经肋骨横突病灶清除植骨术。结果: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平均矫正角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有脊髓神经损害的患者,两种术式对其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效果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膜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具有手术视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等优点,是治疗胸椎结核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43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X线摄片、CT及MRI检查显示椎体前中柱破坏塌陷,脊柱后凹畸形,椎旁有脓肿形成.术前后凸平均(23±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2例.手术方式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笼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愈合情况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0.6)h,平均出血量(350±150)mL.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平均14.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复查X线片示后凸平均(9.7±2.5)°,植骨融合良好.所有患者至随访时内固定均未见出现的松动断裂,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椎管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短、术中干扰小及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Cobb角矫正率和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优于经前入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Cobb角矫正率,促进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02-10~2006-10采用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病变部位为胸椎14例,腰椎1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7例患者,除D级的3位患者外,术后1a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0.2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1±5 ℃.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1期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1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58.3%,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5年,观察组20例中有1例(5.0%)在1年后并发脓肿形成,无窦道和内固定物松动,行2次手术清除病灶并常规给予抗结核治疗1.5年后痊愈;对照组12例中3例脊柱结核病变1度治愈,1年后病灶再次活跃并出现相应症状2例(66.7%)。结论:1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强,可作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彻底清除、侧前方减压、内固定矫形在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中的应用。方法对本组15例脊柱结核患者,1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加一期前路钢板固定,1例腰5椎及骶椎结核,先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再变换体位经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0~24月,15例脊椎结核内固定手术未引起结核扩散,植骨全部成活,无复发,后凸侧弯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良好。除1例FrankelB级恢复至C级外,其余患者均在6个月内恢复至E级。结论对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彻底清除病灶是基础,充分减压、恢复椎管形态是重点,内固定矫形稳定脊柱可保证结核病灶的静止,术后正规疗程抗结核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前后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钉棒矫形,研究组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钉棒矫形;同时对照组细分两个亚组,对照1组(累及单个椎体)、对照2组(累及多个椎体),研究1组(累及单个椎体)、研究2组(累及多个椎体),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组的治疗矫形率为60.0%,明显低于研究2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的出血量(519±31)ml,明显少于研究2组的(613±4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的手术时间(116±27)min,明显少于研究2组的(184±4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且累及单个椎体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钉棒矫形为理想治疗方案;胸腰段脊柱结核且累及多个椎体时,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钉棒矫形为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4例脊柱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1例。A组患者采用病灶后路清除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B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术;C组患者采用病灶侧前方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患者采用病灶前路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B、C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D组(P<0.05);A、B、C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显著高于D组(P<0.05);A、B、C 3组患者矫正角度丢失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效果显著不同,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能清除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王绍红 《吉林医学》2011,(18):3750-375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据结核的损坏程度及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36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基础上加内固定术30例,观察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8例(72.5%),良14例(17.5%),差8例(10%)。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2例,二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3年,平均20个月,其中78例优良,未复发;8例(10%)窦道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疗效确切、病变组织清除彻底、脊柱生理及稳定性好、结核不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单纯应用病灶清除治疗的67例脊柱结核患者为对照组,以我院同期应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67例患者为一期组,根据手术各项数据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一期组患者治愈率、植骨融合良好率以及Cobb角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经平均18个月(12-26个月)的随访,45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矫正角度19°,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凸成角矫正畸形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脊柱结核患者中使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在病灶清除植骨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则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29±22.31)min,术中出血量为(519.84±93.66)ml,切口长度为(109.55±16.33)mm;对照组相应的为(254.39±24.75)min、(837.69±101.21)ml、(231.27±17.10)mm;观察组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判定,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法有助于降低其手术风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病灶清除和植骨消灭死腔,与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的比较。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51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脊柱稳定性改变、患者的经济能力、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8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6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17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结果5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无合并其他细菌感染。除3例失访外,其余48例均获得随访。33例植骨加内固定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9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科学、规范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腰椎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予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术前、术后Cobb's角、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均能够矫正腰椎畸形,改善神经功能,其中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