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AMI并发AF患者93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7例和胺碘酮组46例,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24h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转复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组(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均有良好效果和较高安全性,胺碘酮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60例分两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胺碘酮组),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组),观察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86.7%,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76.7%,普罗帕酮组转复率80.0%,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40%。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房颤复发率、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房颤转复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房颤复发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死亡率4.00%低于对照组22.00%,心力衰竭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房颤转复成功率86.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可提高治疗效果,纠正心律失常,减少疾病复发,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的次数,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12~18h间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P-R间期、QTc等无显著变化(P0.05),心率和QT-间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转复时间和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心房颤动发作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快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武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死亡、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39/5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AF患者,可有效减少心力衰竭等情况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心房颤动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房颤动转复后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h、12h、1d、2d的心房颤动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房颤动转复后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西地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AMI合并AF患者164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82例和治疗组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替米沙坦治疗。统计死亡率及转复率,分析治疗组和观察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第24h与第3d治疗组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观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d与第7d治疗组的AF转复率高于观察组的转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能够增加转复率并且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 g与胺碘酮150~300m 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来北京军区263医院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胺碘酮组静脉滴注150 mg胺碘硐+10 m L生理盐水混合制剂,累计用药量为450 mg;普罗帕酮组静脉滴注70 mg普罗帕酮+10 m L生理盐水混合制剂,累计用药量为210 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24 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少于胺碘酮组,心室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7.5%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均有良好效果和较高安全性,但普罗帕酮效果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F患者,先以胺碘酮负荷量静脉注射,随后以持续静脉滴注维持.观察心房颤动转复、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心房颤动2 h、24 h、48 h转复率分别为59.5%、80.9%、88.0%.心室率2 h、24 h、48 h分别为109.7±19.3 次/min,90.9±17.8 次/min,84.5±19.4 次/min,比治疗前显著下降(143.9±20.6 次/min,P<0.01).用药后2 h、24 h、48 h血压水平同治疗前(P>0.05).长R-R间期(<3秒)和窦性心动过缓(>40 次/分)各1例,停药后消失.结论: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胡浩斐 《当代医学》2013,(21):48-4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期间,在驻马店市泌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临床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震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在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后转复效果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3)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经过相关处理措施之后得到改善。结论胺碘酮具有与普罗帕酮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转复率和较好安全性,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普罗帕酮是对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并发的心房震颤患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10~2017.10间转运救治的2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40例并发心房颤动。将其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A组和B组,依次采用胺碘酮治疗和普罗帕酮治疗,各组20例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B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更显著,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故治疗时应酌情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在AMI发病后连续3~7天心电监护中,18例新出现房颤(房颤组),20例无房颤出现(非房颤组)。根据房颤发生的时间将房颤组又分为房颤早发亚组(8例,房颤发生于AMI发病24 h内)和房颤迟发亚组(10例,房颤发生于AMI发病24 h后),比较两组间及两亚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房颤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5)。房颤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而房颤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P<0.05)。结论: AMI并发房颤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房颤出现的时间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32)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34),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 随访第12月和第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氯沙坦组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 (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戴志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39-940,94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发快速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AF的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维持0.5~24 h,观察治疗后30 min、2 h、24 h时AF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心功能与复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6例AF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5.0%;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不明显(P>0.05),但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舒张压均低于用药前(P<0.01).心功能Ⅰ、Ⅱ级的ACS患者复律率(82.9%)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复律率(46.2%)(P<0.05).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10.4%),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血压偏低4例(8.3%),予多巴胺升压后恢复正常.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CS并发快速AF转复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100例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以常规治疗后,对照组在1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0.2 mg西地兰后行静脉推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6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14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替米沙坦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房颤转复情况及心率、血压值。结果两组治疗24h和3d后房颤转复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5d和7d后的房颤转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心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具有很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胺碘酮治疗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367±74)s显著短于对照组(984±1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9,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短及安全性高,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