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许平 《重庆医学》2018,(15):2096-209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强调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同样也对处于新医改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黎婉钰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1):3928-3932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主动健康的概念,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目前,主动健康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本文对主动健康的内涵、意义及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并以此为背景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社区医务工作者实施主动健康管理的策略及效果评价体系。本文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务人员在实施主动健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管理中融入"主动健康"理念,可以增强居民主动健康的意识和管理自身健康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的总体要求。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大卫生、大健康观为指导,加快利用数字化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全面开启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新征程。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现阶段正在加速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建设我国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全面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基础,大力丰富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新兴技术,全面支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全周期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迈向数字健康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正在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中国正在走向"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道路上。为此,《健康之友》杂志社记  相似文献   

6.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应加强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以全体医学生为对象,将人文学科全方位渗透到医学生健康教育的全过程,以达到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之目的。紧跟“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挈领,健康人文教育应确立“健康优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共建共享”的时代定位,适应“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改革之需、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以顺应美好生活之需、培养全科医生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之需。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广东省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特定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省卫生事业 2 0 10年发展规划的要求 ,为使疾病控制工作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与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健康需求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特制定规划纲要。1 背景1997~ 1998年全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省糖尿病患病率为 3.5 % (全国标化率 2 .9% ) ,IGT患病率 5 .9% (全国标化率 5 .0 % ) ,糖尿病患病率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标化3 2 1% ) ,但IGT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 (标化 4.76 % ) ,说明我省糖尿病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国水平 ;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占患病总数的 16 .18% ,但是IGT…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探讨乡村医生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二○○○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我国人口的80%分布在农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21世纪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与发展,使医学科技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我国卫生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许多国家也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规划,无一例外地以各种形式将医药科技发展列入其中,提出明确的健康发展目标和卫生服务评价标准。医学信息工作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医学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0.
《肝博士》2017,(1):1-1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纲要”指出,到2030年:1、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3、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4、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5、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是社会的"细胞"单位,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为社区健康目标服务,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医疗卫生事业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其人力资源应是一种知识性、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医院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提供人力资源提高能力的良好环境,进行终身学习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以确保医院的人力资源满足医院动态发展需要,更好地履行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沈益新 《当代医学》2008,14(23):38-39
医疗卫生事业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其人力资源应是一种知识性、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医院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提供人力资源提高能力的良好环境,进行终身学习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以确保医院的人力资源满足医院动态发展需要,更好地履行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医疗卫生事业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其人力资源应是一种知识性、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医院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提供人力资源提高能力的良好环境,进行终身学习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以确保医院的人力资源满足医院动态发展需要,更好地履行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丝虫病在我国流行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由于反动政府的统治,没有受到重视。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健康,对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巳制订限期消灭的规划,在丝虫病的防治上,正积极推广实验研究,以期广泛开展。作者等于1956年遵照上级指示,在杨庄地区进行丝虫病治疗实验,其中用卡巴胂与小剂量海群生治疗,计有349例,特将临床观察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健康管理基本理念纳入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就能够改善之前人们出现看病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能够逐渐从源头提升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下文主要分析结合健康中国发展背景分析实施健康管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使医学教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部科教司和教育部高教司决定成立“2001~2010年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制订出“2001~2010年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该项目共分为4个部分,一是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改革研究;二是人力规划研究;三是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和发展研究;四是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制订。 本文研究的内容属第三分题的子项目。即侧重对新中国医学教育宏观背景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满足汕头地区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和原有医务人员知识更新的愿望出发,提出发展医学继续教育的规划和途径,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作为龙头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推进建设健康中国”被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本文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历程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今后我国应继续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为行动纲领和抓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发挥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健康促进作用,不断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健康公平性、可及性。  相似文献   

20.
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健康人格的概念出发,阐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在联系,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使高职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提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