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重症药疹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重症药疹诊治情况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方法:对本院近4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致敏药物,症状,治疗及转归等分别统计总结。结果及结论:抗生素所致药疹在我院为第一位,其次为解热镇痛类,我们认为患者的预后与病情程度,皮质类固醇应用时间早晚和剂量有关,早期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6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类型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致敏药物、潜伏期、糖皮质激素用量,并发症等。结果单种致病药物中以抗癫痫类药物(卡马西平)及抗痛风药物(别嘌呤醇)居首位,而致病药物种类仍以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为首位。结论预后与药疹类型、治疗措施有很大关系,治疗上除及时停用一切致敏药物外,要特别重视及早采用足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药疹1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近年来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药疹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全身症状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致敏药物仍以青霉素类抗生素为主 (6 4 / 133) ,其次为抗癫药 (14 / 133)。皮疹以发疹型为主 (6 8/ 133) ,其次为多形红斑型 (2 9/ 133)。地塞米松用量为 (7.95± 3.6 5 )mg。结论 :近年来药疹致敏药物以抗生素类为主 ,药疹类型以发疹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报告九例小儿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致敏药物主要为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镇静药。治疗以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为主。作者还就本病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1987,4(1):053-53
<正> 报告九例小儿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致敏药物主要为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镇静药。治疗以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为主。作者还就本病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近9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对3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次为甲状腺治疗药。病种类型中重型多形红斑最多见,占66.67%,剥脱性皮炎次之,占27.27%,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占6.06%。结论:早期诊断和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的关键,引起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中以抗癫痫药居首位,其病种当中重型多形红斑是最常见,其次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剥脱性皮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重症药疹治疗总结。方法 结合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17例重症药疹治愈 16例 ,死亡1例。结论 重症药疹应早期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1959年1月至1983年12月25年中共收治各类皮肤病5,462人次,死亡38例,病死率6.9‰。死亡主要原发病是药疹,尤其是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等。同时对降低病死率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潜伏期长,皮疹反应严重,全身症状及临床受累多见、病程长等特点。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这类药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致敏药物及影响疗程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荣  李德宪  尹仲 《华夏医学》2001,14(2):209-210
剥脱性皮炎 (ED)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严重的类型。为探讨ED型药疹主要致敏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选取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我科收治的 ED型药疹47例作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 ,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男 2 6例 ,女2 1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34.5岁。所有病例符合有关文献诊断标准 [1 ,2 ] :全身弥漫性红斑、丘疹 ,广泛皮肤脱屑 ,颜面浮肿 ,其中水疱、糜烂渗液、结痂 2 8例 ,粘膜损害 7例 ,伴发热 32例 ,肝损害 17例 ,用药到症状出现 ,潜伏期 0 .5 h至 12 d,首次用药潜伏期 4…  相似文献   

11.
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1诊断要点①有明确的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②起病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③黏膜损害严重。④全身中毒症状严重。2治疗原则①及早应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激素。②防止继发感染。③注意补充液体及维持电解质平衡。④加强护理。3病因及发病机理引起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有:①解热镇痛药,如安痛定、安乃近、去痛片等。②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泻痢停等。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药物疹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4名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结果:经一系列积极抢救治疗,3例病人治愈,1例死亡.结论: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发病急,进展快,皮损及全身症状严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卡马西平导致56例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6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25例(45%),斯-章氏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11例(20%),大疱性表皮松解型5例(9%),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8例(14%),荨麻疹型7例(12%);前三型重症药疹均伴有系统性损害.结论:卡马西平药疹大多为重症药疹,具有多器官受累、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的特点;及时、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辅以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疱性表皮松解形药疹21例,致病药物:解热镇痛药6例,磺胺药6例,鲁米那5例(其中2例合用大仑丁),抗生素3例,酚酞1例。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局部干燥暴露疗法。  相似文献   

15.
重症药疹是一种严重的全身药物反应,在这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尤其应注重皮肤粘膜损害的治疗与护理,本文就我科近期收治的5例病人护理要点做如下总结。临床资料重症药疹病冽5冽,其中大抱性表皮松解型2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重症多形红斑1例。男性4例,女性1例,均有明显的皮肤粘膜损害。治疗原则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2促进体内致病药物的排泄。3应用抗过敏或解毒药。4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5注意水、电解质紊乱与脏器损害。6预防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7支持疗法与精心护理。护理1皮肤护理:1.1患者应住单人…  相似文献   

16.
李琳琳  郑祥雄 《医学综述》2007,13(16):1203-120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前炎性因子,在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有着特殊的关系,它能够调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敏感性。本文综述了MIF在免疫性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并归纳了MIF与皮质类固醇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皮质类固醇激素敏感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的发生率是否相同.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经确诊为药疹的261例患者中伴有药物肝脏损害的61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引起药疹并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致敏药物是抗病毒类为60%(9/15),抗痨类药物为66.67%(8/12),别嘌呤醇55.56%(5/9).结论对本组回顾性分析发现各种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脏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发生率有所不同,故在临床治疗用药以及药疹诊治方面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98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66.3%).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71.4%解热镇痛药占9.2%.抗癫痫药占7.1%.轻型药疹86例,重型药疹12例.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了变化,抗生素(阿莫西林类其次头孢菌素类)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20.
李佩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22-2423
<正>近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不断增多,许多患者误将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制剂长期使用,导致面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增多。作者于2002年9月至2007年1月应用海普林软膏治疗类固醇依赖性皮炎4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