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因浆细胞恶性增殖、浸润并产生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从而出现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破坏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1].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出现提高了MM的反应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仍是NCCN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2].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是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0%~60%[3].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multiplemyeloma peripheral neuropathy,MMPN)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际上也无统一指南可参考.近年来,我院以"搜风通络法"为总治疗原则,采用针刺、经络导平、口服中药配合中药熏洗的综合疗法治疗MMPN,取得良好疗效,现选取1例症状改善尤为显著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是否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未应用硼替佐米治疗)与观察组(23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3.91%高于对照组的5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骨细胞、破骨细胞、浆细胞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前,两组患者的IgA、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IgA、IgG与化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神经病变(BIPN)是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一线推荐用药硼替佐米的主要副作用,BIPN病情严重者可使硼替佐米被迫减量,甚至停药。中西医综合性治疗BIPN有较好疗效,但中医证型的论述、分型依据尚未完全统一,诸多文献资料之间亦缺乏参考性与可比性,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逆转骨髓瘤细胞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梯度递增法,以人MM细胞株NCI-H929为亲本,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NCIH929细胞株NCI-H929BR。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青蒿琥酯对NCI-H929BR的增殖抑制及对硼替佐米的耐药逆转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hospho-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p65)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以及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变化。结果: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成功建立了硼替佐米耐药的NCI-H929细胞株NCI-H929BR,其耐药倍数为20.2倍。青蒿琥酯对NCI-H929BR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硼替佐米(50 nmol·L-1)单药对NCI-H929BR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青蒿琥酯(12.5 mg·L-1)单药的抑制率为(23.53±2.21)%(P0.05),两药联合的抑制率为(60.71±3.43)%(P0.01);青蒿琥酯处理后,NCI-H929BR的凋亡率上升,NF-κB p65,NF-κB p-p65,P-gp,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NCI-H929BR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逆转其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下调NF-κB p65,p-p65,P-gp以及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可能为其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胃肠道副反应的作用.方法:2006-2008年在我院治疗的15例应用硼替佐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5例患者明显增加了耐受力,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轻松愉快地接受并完成治疗.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药物副反应的耐受性,最大限度发挥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与硼替佐米的抗HBV作用。方法:以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给予含青蒿琥酯分别为0、0.4、2、10、50、250μmol/L及其联合1μmol/L硼替佐米,培养24h,MTT法检测对细胞生长影响。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 g的变化,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对HBsA g抑制率。体内实验采用HBV-Tg小鼠分4组,对照组:0.5ml 5%葡萄糖/d;青蒿琥酯组:青蒿琥酯30mg/(kg·d);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0.5mg/kg,每周2次;硼替佐米青蒿琥酯联合组:青蒿琥酯30mg/(kg·d),并硼替佐米0.5mg/kg,每周2次。每15天采血1次,测HBsA g。30天后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固定,HE染色和HBcA g免疫组化检测,计数HBcA g阳性细胞数。结果:50μmol/L以下青蒿琥酯及其联合1μmol/L硼替佐米对原代肝细胞均无毒性。10和50μmol/L的青蒿琥酯对HBsA g有显著抑制作用,联合硼替佐米后对HBsA g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在体内实验中,30mg/kg青蒿琥酯连续给药30天后可以明显抑制HBV-Tg小鼠的HBsA g和HBcA g表达,0.5mg/kg硼替佐米连续给药对HBV-Tg小鼠的HBsA g却有刺激作用。结论:体内外实验证明,青蒿琥酯能显著抑制HBV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王伟涛  王兴丽  刘宝山 《陕西中医》2012,33(8):1079-1079
<正>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主要特征是骨髓中出现恶变浆细胞、血和尿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广泛的骨质疏松或溶骨性病变[1]。西医治疗以化疗、干细胞移植为主。目前,以硼替佐米为主要药物的化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是许多患者接受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束化干预策略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IPN)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经硼替佐米治疗的86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予以束化干预策略管理,对比2组BIPN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BIPN发生率为32.6%(1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25/43)(P0.05)。观察组Ⅰ~Ⅱ级BIPN发生率为92.9%(1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P0.05)。2组护理期间均无意外发生。结论对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开展束化干预策略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组BIPN的发生,且可减轻BIPN发病严重程度,且可减少相关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芒硝外敷治疗硼替佐米肠道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肠动力障碍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资料,针对硼替佐米因肠道神经损伤而诱发的腹胀、便秘症状,我院予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治法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临床意义。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87.5%,单用芒硝外敷组84.62%,两组疗效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者占31.25%,腹痛者占25%,药物依赖者18.75%。芒硝外敷组无腹泻、腹痛、药物依赖等副反应。结论:采用芒硝外敷治疗硼替佐米所致的腹胀、便秘有较理想的效果,且费用低廉、无副作用、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值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硼替佐米(万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中断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MM患者以来,为各种类型的MM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马钱子胶囊治疗硼替佐米引起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疗效。方法 :14例经弥可保、TTFD、氨磷汀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予马钱子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神经毒性评分、神经痛分级、中医症候积分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后神经毒性评分、神经痛分级、中医症候积分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增加(△P0.05)。结论 :马钱子胶囊治疗硼替佐米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本文探讨了硼替佐米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与Cn+LPS组比较,硼替佐米治疗组的Amy(2921±459u/L)、LDH(584.55±59.57U/L)、CRP(8.79±1.68rag/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Cn+LPS组比较,硼替佐米治疗组的MPO水平(181.52±63.51U/kg)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间质增宽;间质、腺体间和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Cn+LPS组:间质明显增宽,小叶间间隔及腺泡间隔扩张,腺叶结构破坏,片状出血、坏死;间质、腺体间和血管周围有多量炎细胞浸润;NS组:间质略增宽,小叶结构完整,无出血、坏死改变,极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硼替佐米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望给临床上治疗SAP带来希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爱立敷粘性敷料对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诱发皮肤色素沉着的预防和改善作用。方法:2016年1~12月份,对本院血液科的多发性骨髓瘤病患64例进行均衡分组;对照组(32例)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对药物皮下注射4h后,外敷爱立敷粘性敷料,于72h后予以摘除,比对局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的几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色素沉着的患者人数要比对照组少很多。结论:爱立敷粘性敷料有助于抑制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导致的色素沉着,改善皮肤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即辨证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不完全性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联合应用硼替佐米化疗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辨证中药保留灌肠,以大承气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而对照组予0.2%肥皂水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2.5%(P<0.05),且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应用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完全性麻痹性肠梗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梗阻症状、缩短病程,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特点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C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结果,结合文献对MCL的病理、免疫表型、基因表达、临床诊治进行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多处淋巴结肿大、腹部隐痛,伴腹泻、便秘、食欲不振为临床特点,CT提示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提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套细胞型)。免疫组化:LCA(+),CD20(+/-),CD3散在(+),CD19(+),CD43(+),CD79a(+),CD10(-),CD138(-),Ki67(80%+),CyclinD1(+),Bcl-2部分(+),Bcl-6(+)。给予R-CHOP化疗后淋巴结无明显缩小,给予硼替佐米CAP后淋巴结明显缩小。结论MCL对常规治疗不敏感,但使用硼替佐米+CAP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逆转人结肠癌细胞获得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硼替佐米和TRAIL蛋白联合处理DLD1-TRAIL/R细胞后,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siRNA转染明确目的基因在硼替佐米逆转结肠癌细胞获得性TRAIL耐药中的作用。结果 硼替佐米联合TRAIL蛋白处理DLD1-TRAIL/R细胞后,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而细胞凋亡率则明显增加(P<0.01)。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联合处理后DLD1-TRAIL/R细胞中各种凋亡信号分子包括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id,PARP蛋白均明显活化,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和Smac蛋白大量释放。进一步的Western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凋亡诱导蛋白Bik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其他凋亡信号分子包括其他Bcl-2家族成员以及XIAP和Survivin等则无明显改变。通过转染siRNA阻断Bik蛋白表达后,硼替佐米介导的TRAIL增敏作用被部分抑制(P<0.05)。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以逆转人结肠癌细胞DLD1对TRAIL的获得性耐药,其机制可能与Bik蛋白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开展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将两种护理效果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轻度水肿、带状疱疹、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全身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时开展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副作用提升治疗安全性,并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Bor)诱导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TF1)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及其对 SALL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ALL4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LL4 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SALL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能够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计量依赖性,TF1细胞和NB4细胞48 h IC50 分别为(29.15±0.55)和(30.55±0.74) nmol·L-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着硼替佐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两种细胞均表达SALL4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Bor(10,30,50 nmol·L-1)处理24 h后,两种细胞的SALL4 RNA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50 nmol·L-1Bor作用后,SALL4基因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45.11%(TF1)和69.77%(NB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or能够抑制两种细胞中SALL4B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硼替佐米能够抑制TF1、NB4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抑制SALL4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硼替佐米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我院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选取13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硼替佐米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3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其中,4例患者为完全缓解,5例患者为部分缓解,2例患者为疾病稳定,2例患者为疾病进展;本次研究选取的13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1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血小板减少、7例血红蛋白减少、9例疲乏、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发热、1例带状疱疹、8例食欲减退、7例恶心及呕吐、5例腹泻。结论:临床上硼替佐米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具有一定疗效,且患者具有较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化疗无法达到长期缓解目的,共9例患者采取常规化疗,其中1例为CR,5例为PR,3例为进展;5例患者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均为PR;3例患者采取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其中1例获得CR,2例为PR;3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倾向于急性白血病,其预后与患者的生存情况均较差,采取硼替佐米对其进行治疗具有靶向作用,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治疗带来希望。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对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