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烧伤可以导致容貌毁损、瘢痕增生挛缩、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使患者综合生活质量降低[1].国内已有学者对成人大面积严重烧伤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尚未见有关学龄儿童严重烧伤生存质量的评估[2].笔者对100例严重烧伤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旨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伤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烧伤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和符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创伤、烧伤等应激状况下,体内GLN耗竭,自身合成的GLN不能满足代谢需要,必须进行外源性补充.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烧伤患者在伤后第1天GLN即明显降低[1-2].凶此早期补充GLN对保护肠黏膜结构、改善胃肠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哪种补充方式更为合理有效,却有不同认识[3].为此,我们进行了以卜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烧伤患者免疫稳态失衡,是并发全身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中心器官,已有实验结果提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维护肠道结构功能[1-2],降低烧伤后高代谢反应[3].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道免疫系统,有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等作用[4].本研究以烧伤患者为对象,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炎性介质和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莨菪碱在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ai J  Yang H  Sheng Z  Guo Z  Diao L  Shen C  Li F  Jia X  Li L  Xu M  He L  Hao D  Y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86-689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使用山莨菪碱对脓毒症的预防及疗效。方法 1998年4月至1999年11月对伤后早期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常规复苏加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22例,除不用山莨菪碱治疗外,其它复苏方案同治疗组。观察脓毒症发病率。同时采用自动监测仪对胃肠道粘膜pH值(pHi)进行边续观察。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分析伤后早期pHi与血浆  相似文献   

5.
烧伤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1-6].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破坏、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广谱高效抗生素和 肠外静脉营养的长期应用、有创监测措施的强化、医院感染等原因,烧伤后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7-12].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视以及微生物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使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fter burn injury)的检出率明显增加[13-18].为进一步明确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概念、诊断标准、预防与治疗措施,由本刊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形成本指南,以规范和指导烧伤医师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休克期液体复苏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监测标准[1].过度液体复苏容易导致患者心脏前负荷过大甚至心力衰竭.脑钠肽(BNP)是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本研究拟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浆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疗措施不规范、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往往为各种烧伤并发症的发生埋下隐患,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1-3].本研究分析了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是否得到有效治疗以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救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大鼠烧伤后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C),静脉营养组(PN)及肠道营养组(EN)。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观察肠组织中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含量、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血浆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而PD、PCNA值及ITF含量均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道受损程度明显低于PN组,同时其ITF含量、PD、PCNA值均高于PN组,而DAO活性显低于PN组。相关分析显示,ITF含量同血浆DAO活性呈显负相关,而与PCNA及PD值呈显正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结构受损与肠道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有关,肠道营养减轻伤后ITF的程度可能是在减轻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黏膜修复方面优于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烧伤患者美容修复意识逐渐增强,不仅停留在功能水平,且对伤后外形有了更高要求.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皮源相对充足,治疗时可将早期创面处理与后期整复一次到位,要达到这个要求,则需用整形外科的观点和技术一期修复深度创面[1].本研究主要分析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方式,以在恢复相应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美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枯否细胞在早期肠道营养降低严重烧伤高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研究以30%II°烧伤大鼠胃肠喂养模型,分离、培养枯否细胞,试图了解其在烧伤高代谢及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中的作用。105只大鼠随机分为早期喂养组、延迟喂养组和正常对照组。于伤前及伤后1、3、5天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代谢激素以及枯否细胞分泌TNF、PGE2的变化。还观察了伤后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延迟喂养组较早期喂养组肠粘膜屏障功能明显下降,血浆内毒素明显升高,分解激素升高而合成激素明显降低,空肠粘膜、腓肠肌含氮量均明显降低。作者认为,枯否细胞的过度激活可能是引发“肠源性高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IT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组,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和PN组除营养支持途径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在此基础上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观察了烧伤后两组大鼠ITF及ITF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小肠中ITF及ITFmRNA均有一定表达,它们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中。烧伤后PN组大鼠肠道组织结构严重受损,ITFmRNA表达明显降低,肠杯状细胞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含量远远低于伤前(P<0.01)。两组比较,EN组大鼠肠组织中ITF及ITFmRNA水平明显高于PN组,同时EN组肠粘膜受损程度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结构受损是ITF合成下降的主要原因,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相比可降低伤后ITF特别是ITF二聚体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12.
烧伤早期营养对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不同营养途径对肠道的复苏效应,及其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关系方法30%TBSAⅢ度烧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灌喂组(EF组,30只)及早期静脉营养组(EPN组,30只).此外,6只大鼠不烧伤,作对照组(C组).伤后6、12、24、48、72h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血流量、血浆CGRP免疫活性物质浓度、CGRP染色阳性物质在肠道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肠黏膜血流量下降,EF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EPN组(P<0.05~0.01);烧伤后血浆CGRP升高,EF组血浆CGRP在伤后72h明显低于EPN组(P<0.01);肠道CGRP阳性染色物质在烧伤后明显减少(P<0.05~0.01),EF组在伤后24、48h明显多于EPN组(P<0.05);肠黏膜血流量下降和肠肌间丛CGRP下降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肠道营养在烧伤早期肠道的复苏效应方面较静脉营养优越,伤后肠道CGRP免疫活性物质减少,血浆CGRP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增高可能是烧伤后肠道血供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早期肠道营养可能通过调节CGRP而发挥复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方法 分别利用免疫沉淀扣除法,间接ELISA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肠道喂养与肠外营养烫伤动物模型的骨骼肌中19S调节复合体的活性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质降解速率的变化。结果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道喂养能明显降低烫伤大鼠骨骼肌中19S调节复合体活性和表达水平,减少骨骼肌蛋白质分解。结论 早期的肠道喂养,可以显著抑制26S蛋白酶复合体系统的活化,从而在整体上降低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可能有助于烧伤患者的代谢调理。  相似文献   

14.
例1男,45岁,火焰烧伤四肢、会阴、双侧臀部,烧伤总面积65%TBSA,均为Ⅲ度.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伤后第2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每天1 500~2 000 ml,持续26 d.伤后4 d行双下肢切痂+微粒皮移植术,伤后6 d行双侧臀部切痂+自体网状皮(比例1.0:1.5)移植术,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持续3周.  相似文献   

15.
成年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部分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状况. 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16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住院患者,按其在院治疗时间分为1994年1月-2001年12月、2002年1月-2007年10月2个阶段,且按烧伤总面积进一步分组:20%~30%TBSA为第1组;31%~50%TBSA为第2组;51%~70%TBSA为第3组;大于70%TBSA为第4组.比较两阶段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率,分析第2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并发症等. 结果 两阶段患者一般情况基本接近.第1阶段入选病例271例,营养支持治疗率为74.17%,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5:1.0;第2阶段人选273例,营养支持治疗率为85.35%,明显高于第1阶段(P<0.01),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0:1.5.伤后第4、7、14天,第2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组问明显不同(P<0.05).第2阶段肠外营养配方主要以"全合一"形式经中心静脉输注,112例次中心静脉置管中,导管培养阳性62例次;肠内营养制剂经口摄人108例、经喂养管泵入165例,出现明湿胃肠道症状27例、2例并发吸人性肺炎. 结论 该单位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损害的作用。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不致伤)、烧伤组(60只)和Tau治疗组(60只)。后两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烧伤组伤后常规补液,Tau治疗组伤后腹腔注射Tau400mg/kg.于两组烧伤大鼠伤后1、3、6、12、24、48h检测其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浆、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心肌钙离子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将烧伤组大鼠血浆TNF- α、AngⅡ检测结果分别与cTnT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烧伤组大鼠伤后3h起血浆cTnT水平较对照组(0.16±0. 03)μg/L显著升高(P<0. 01), 12h达峰值(6. 32±0. 41)μg/L, 48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烧伤组伤后3—48h血浆MDA含量及心肌钙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伤后6—48h血浆和心肌组织TNF- 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分别于伤后1—24h、3—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Tau治疗组上述指标在伤后多数时相点明显低于烧伤组(P<0. 01). 烧伤组大鼠伤后早期心肌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肿胀、嵴减少,Tau治疗组心肌组织接近正常。烧伤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连续肾替代治疗 (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对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 10例应用CRRT及 10例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的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 (TNFα、IL 1β、IL 6、IL 8)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应用CRRT后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其下降速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应用CRRT能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浓度  相似文献   

18.
营养支持对消化道瘘患者高代谢状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对消化道瘘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高代谢状态的作用.方法 29例消化道瘘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应用肠外营养4~8 d,然后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内+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前、支持后第10、28天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0天血清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显著升高(t=3.72,3.52,P<0.01);第28天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6.57,7.09,3.51,3.58,P<0.01).结论 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瘘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不同氮量肠外营养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严重多发伤且需要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氮组(n=21)和正常氮量组(n=19).两组患者均于入科后第1天开始经中心静脉进行全肠外营养输注,每天给予25 kcal/(kg·d)热卡.低氮组非蛋白氮按0.10 g(0.09 ~0.11 g)/(kg·d)给予,正常氮量组按0.20g(0.18 ~0.22 g)/(kg·d)给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白蛋白用量、利尿剂用量及肝肾功能.结果 肠外营养治疗第7天时正常氮量组患者白蛋白平均值明显高于低氮组(P<0.05),该组患者白蛋白用量明显少于低氮量组(P<0.05),但其利尿剂用量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正常;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入院后升高,3d后开始下降,且正常氮量组肝功能恢复优于低氮组.结论 充足非蛋白氮的补充可以维持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但需要使用利尿剂以避免容量负荷过度.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1与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烧伤后内皮素对内脏组织的损伤已有较多研究[1-2].但对脑组织尤其是脑血管的影响鲜见报道.深入观察脑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脑血管作用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烧伤诱发的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