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距骨颈长轴位的MR扫描技术对距腓前韧带的评价。方法:对59例踝关节均行常规横轴位、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扫描,并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行与胫距关节平面成25°的斜轴位以及经距骨颈层面的平行于距骨颈长轴的斜轴位TSE T2扫描(改良位)。将改良位、常规横轴位及25°斜轴位影像图形进行对照分析,评价距腓前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26例正常组患者距腓前韧带均未见异常,33例有扭伤病史患者其中61%(20/33)表现为损伤,磁共振3种检查方案在正常组及扭伤组中显示距腓前韧带无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3分者改良位占93%(55/59)、25°斜轴位占90%(53/59)、常规位29%(17/59),改良位与常规横轴位图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位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轴位,改良位与25°斜轴位图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改良位图像质量较25°斜轴位好。结论:3种检查方案中改良位显示距腓前韧带图像质量最好,不受体位限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预约分诊在婴幼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建档顺序将2019年4月1日~5月31日接受常规MRI检查预约的264例婴幼儿作为常规组,将2019年6月1日~9月30日在常规MRI预约基础上接受个性化预约分诊的265例婴幼儿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检查基本情况(包括检查依从性、一次成功率、就诊等候时间、平均检查时间、苯巴比妥钠使用率)、图像质量、家属对检查工作满意度[采用PZB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实验组检查依从性、一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1),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苯巴比妥钠使用率低于常规组(P0.01);检查15 min后,两组HR、MAP均高于检查前(P0.05),但实验组均低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可靠性、移情性、有形性、反应性、保证性得分及总分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将个性化预约分诊应用于婴幼儿MRI检查过程中,有助于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检查依从性、一次成功率,缩短平均检查时间,降低苯巴比妥钠使用率,优化图像质量,提升家属对检查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背景音乐播放对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效果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0月笔者医院行肝脏核磁共振检查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改良组给予规范化的呼吸训练及背景音乐播放。对比两组患者心率波动、负性情绪、检查效率、图像质量及检查配合度情况。结果:改良组心率波动频次少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改良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检查准备时间及检查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检查配合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背景音乐播放能有效提高肝脏核磁共振成像质量,提高检查效率,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及检查配合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增强MRI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A,CE-MRA)诊断后循环缺血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及CE-MRA检查结果,比较2种方法图像质量、狭窄及闭塞血管数目差异。结果 CE-MRA的图像质量良好率(76%)高于MRA检查(46%)(P<0.05);CE-MRA检查椎-基底动脉多发性血管病变的阳性率48%(24/50)高于MRA检查28%(14/50)(P<0.05);CE-MRA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动脉后狭窄率分别为78%、30%、28%,MRA则显示狭窄率分别为62%、20%、1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及CE-MRA均可为后循环缺血提供诊断依据,但CEMRA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ABC情绪护理对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联合ABC情绪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完成所需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伪影发生率、不良反应及护理前后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观察组检查完成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伪影发生率、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ABC情绪护理应用于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有利于稳定其不良情绪,减少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三维容积内插值体部检查(3D-VIBE)与三维T1W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肝胆特异期(HBP)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胆道成像(CE-MRC)显示胆道系统图像质量及检出病变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接受3D-VIBE与3D-FLASH序列HBP Gd-EOB-DTPA CE-MRC患者,包括30例肝移植术后、18例胆道系统疾病及53例肝脏疾病或MRI未见明显异常者,对3D-VIBE-CE-MRC与3D-FLASH-CE-MRC所示胆道系统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估;对比18例胆道系统疾病3D-VIBE-CE-MRC与3D-FLASH-CE-MRC表现的差异,以及3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3D-VIBE-CE-MRC、3D-FLASH-CE-MRC及MR胰胆管成像(MRCP)所测狭窄处胆管直径的差异。结果 3D-FLASH-CE-MRC胆道系统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3D-VIBE-CE-MRC(P<0.05)。3D-FLASH-CE-MRC胆道系统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均高于3D-VIBE-CE-MRC(P均<0.01)。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压缩感知心脏电影成像相较于常规心脏电影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评价中的优势和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使用中国联影uMR 7803.0 T磁共振,扫描压缩感知心脏电影序列(以下简称uCS-Cine),与常规心脏电影序列(以下简称standard-Cine),扫描8层心脏短轴位电影(slice1-slice8)覆盖心尖至心底,其中uCS-Cine由一次屏气完成全心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隔4 mm,TR 2.73 ms,TE 1.36 ms,TA=12.7 s,standard-Cine分8次屏气完成全心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隔4 mm,TR 2.82 ms,TE 1.30 ms,TA=150 s。由2名影像科诊断医师就2种序列的各8层图像的心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进行测量并比较,并对解剖结构显示情况,伪影情况,以及能否满足诊断需要以5分制评分量表分别进行主观评分,应用uWS-780工作站对两序列进行心功能分析。所得结果由SPSS 21.0软件通过配对秩和检验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的心功能分析结果显示,uCS-Cine和standard-Cine序列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结果standard-Cine稍大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客观评分方面,standard-Cine在slice1-slice8层面的心肌SNR均高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uCS-Cine序列相较于standard-Cine,在slice1-slice6层面,图像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lice7-slice8层面,传统standard-Cine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uCS-Cine,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uCS-Cine相较于常规standard-Cine在心功能分析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可以极大的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国梅 《妇幼护理》2024,4(1):145-14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行心脏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7)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心脏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为临床提供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改善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改变对麻醉复苏早期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患者在气管导管拔除后随机分为3组,A组(n=30)为平卧位,B组(n=36)头部抬高15~20°,C组(n=34)头部抬高30°。观察并比较3组气管拔管后30min内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变化、呼吸道并发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3组患者复苏期HR、MBP、Sp 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舌根后坠、低氧血症发生次数和呛咳、恶心呕吐、躁动评分均低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头部抬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苏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TR、TE值对3D GRASE-MRCP图像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TR、TE组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行3D MRCP检查的患者12例,设计五组不同TR、TE组合GRASE序列,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进行3D MRCP扫描,观察评估五组不同TR、TE组合的GRASE序列成像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GRASE序列进行MRCP检查,不同TR、TE值将产生不同的图像质量,A、B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D、A/E三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IPS 1.5T磁共振采用TR值300~500、TE值100左右的GRASE序列,3D MRCP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7个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序列在不同患者配合度的情况下胆囊三角的空间显示图像质量,优化MRCP检查方案。方法对100例患者行7个成像序列的MRCP检查,根据患者不同的屏气(B)与呼吸触发(R)配合度(1~3级)分成B1R1、B1R2、B1R3、B2R1、B2R2、B2R3、B3R1、B3R2、B3R3组,共9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双盲法对重建后胆囊三角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组7个MRCP成像序列重建后胆囊三角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R1组、B1R2组及B1R3组Fiesta 3DB图像质量最佳;B2R1组、B2R2组Fiesta 3DB、FRFSE 3DB、FRFSE 3DR图像质量好;B2R3组Fiesta 3DB、FRFSE 3DB图像质量好;B3R1组、B3R2组FRFSE 3DR图像质量最好;B3R3组FRFSE 3DB、SSFSE 2DB Thk图像质量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MRCP检查显示胆囊三角的最佳方案为:屏气配合度1级首选Fiesta 3DB;屏气配合度2级,呼吸配合度1级或2级的可选用FRFSE3DR、Fiesta 3DB、FRFSE 3DB,呼吸配合度3级的可选用Fiesta 3DB、FRFSE 3DB;屏气配合度3级,呼吸配合度1级及2级的采用FRFSE 3DR,呼吸配合度3级的可选用FRFSE 3DB、SSFSE 2DB Thk。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脑血管成像中采用减影CTA和常规CTA去骨技术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要行脑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分别在临床中给予患者先后采用常规CTA去骨技术检查(常规组)和减影CTA去骨技术检查(实验组),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的血管重建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减影CTA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均可以取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前者重建血管速度较快,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聚焦解决模式对行磁共振检查病人的心理护理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行MRI检查且幽闭恐惧症的6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检查时的症状和检查成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时的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大汗)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83.3%),且检查成功率(90.0%)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对缓解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检查成功率,有助于磁共振检查质量的提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主体为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均为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n=45)、观察组(n=45),两组分别采用X线检查、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两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像质量优良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能为患者制定可靠的治疗方案奠定良好基础,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_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_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_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_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把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66%,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后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达标率的方法。方法根据病房单元的布局,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5张病床分为试验组(1~7床)和对照组(8~13床和15床),将综合ICU的39名护士随机分入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0)。两组病床均用量角器标示床头抬高角度,试验组病床安装自制床头抬高报警器,对照组常规管理。每天检查床头抬高角度5次(08:00、12:00、14:00、18:00、01:00),比较两组护士床头抬高的达标率。结果试验组护士对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为100%,对照组为46.8%;且试验组在各个时间点对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床头安装床头抬高报警器能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55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其应用CT扫描诊断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并将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疾病确诊率和对不同直径结石检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手术结果确诊,此次研究55例患者均为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1.5T MRCP检查确诊率为94.55%(52/55),CT检查确诊率为74.55%(41/55),1.5TMRCP检查确诊率相对较高(P<0.05);且1.5T MRCP检查对于结石直径<0.8cm的确诊率91.43%(32/35)亦高于CT检查的确诊率68.57%(24/34),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扫描检查相比,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1.5T MRCP检查,准确率更高,应用价值更好,但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不同体位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7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内固定术后局部弹力绷带包扎,膝后垫软枕,予屈曲膝关节90°~120°体位放置;常规组内固定术后常规抬高患肢15°~20°,膝后垫软枕,膝关节屈曲5°~10°体位。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冷敷,第2天由主管医生、护士和康复师对其进行康复指导,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14天、第30天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体位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肢肿胀、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主动配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期体位舒适度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正确的体位、早期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