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莱茵衣藻(Chlammydomonas reinhardtii)两种野生型CC-124、CC-125和15个不同突变株品系对NaCI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品系CC-124和CC-125对NaCI的抗性达到260 mM/L,其中缺乏叶绿素b的cbnl-48 mt+和cbnl-48 mt-基因突变株品系对NaCI最为敏感,即对100 mM/L以上浓度的NaCl显示敏感性.用紫外线照射诱变法,对野生型品系CC-124进行诱导,初步筛选获得对150 mM/L浓度的NaCl具有敏感性突变株6个,对350 mM/L浓度的NaCl具有抗性的突变株2个,其相关性质有待进一步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电击法将带有CAO基因片段的Psp109-E8质粒转入到莱茵衣藻cbnl-48mt^+基因突变株中后.转化子中出现了叶绿素b的恢复性表达,初步验证了丧失合成叶绿素b能力的cbn1和cao突变基因具有等位性的属性;将1641-1b(cbn1-43mt^+)和CC-1354(cbn1-48mt^+)突变株分别与CBS5(cao5mt^-)突变株的分离子CBS5-c1和CBS5-c5进行杂交.并通过随机分析方法分离获得1842个减数分裂后代分离子.经检测其中均没有发现有野生性表型的分离子.初步证明cbn1和cao4突变基因问有着非常紧密的连锁性;从上述杂交系分离获得的50多个四分子中也没有检测发现显示野生性表型的分离子.进一步证明了cbn1和cao突变基因具有等位性的属性;根据CAO基因的DNA序列,从5'-端和3’-端设计两个探针,分别与莱茵衣藻核基因组I号染色体上GBP1和RB47分子标记之间的21个BAC克隆进行的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该两个探针序列与21号BAC克隆(莱茵衣藻BAC文库序列号33e2)片段均有同源区的特性,此项DNA杂交实验初步证明.CAO基因的位点是在cbml突 变基因左右两侧的GBP1和RB47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33e2 BAC克隆片段区.  相似文献   

3.
将付啦芽孢杆菌93151野生型菌株的proB基因和耐盐突变株93151—14的proA基因,进行体内重组,筛选出含有野生到proB和突变掣proA杂合基凶的转化子.此杂合基因能够与脯氨酸营养缺陷掣大肠杆菌JM83功能互补.分别测定了大肠杆菌JM83三种转化子(分别含有野生型proBA基因,双突变proBA基因和杂合proBA基因)的耐盐能力,发现含有杂合proBA基因转化子的耐盐能力(0.45mol/L)尽管比含有双突变proBA基因的转化子(0.5mol/L)要低一些,但比含有野生型proBA基因的转化子(0.3mol/L)要高得多.测定了3种转化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生长时的胞内自由脯氨酸含量,发现其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提高,表明其耐渗透胝胁迫能力的提高与胞内自由脯氢酸的积累密切相夫.但在相同盐浓度下,含有杂合proBA基因转化子的胞内自由脯氨酸含量要低于含有双突变proBA基因的转化子的胞内自由脯氯酸含量,但明显高于含有野生型proBA基因的转化子的胞内自由脯氨酸含量.说明尽管proB基因的突变在提高细胞耐高渗胁迫的能力中,有重要作用但proA基因的突变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抗病虫害水稻品系“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一个187个F8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分子连锁图,对水稻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农艺性状2、2、4、4、4个QTLs,并分别解释各表型性状总变异的50.6%、74.9%、34.1%、47.3%和46.2‰.其中,控制抽穗期的Hd-6基因,控制株高的Ph7基因和控制剑叶长的Fll-2b基因分别是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座位,其余的为微效基因座位。相关性状的QTLs大多聚集在染色体的相近或相同区间,表现出成簇分布的现象。这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可以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
对在朝鲜首次分离得到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朝鲜株(HaSNPV-KO)基因组BamHI-Ⅰ片段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序与分析.该片段全长1.895kb.包括p26基因.p10基因及p74基因的3′末端序列.p26基因位于户10基因的上游.排列方向与p10基因相同,该基因的编码区大小为803bp,编码267个氨基酸,p10基因的编码区大小为261bp,编码87个氨基酸.p74基因的排列方向与p10和p26基因相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朝鲜株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株(HaSNPV-g4株)的p26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8%,两个分离株的p10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而p74基因3′末端序列的结果有99.4%的同源性.朝鲜株与美洲株(HzSNPV)的p26和p10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8.7%,而p74基因3′末端序列有97.9%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其在食品中的存留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奶酪是一种即食性发酵食品,在我国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国内外干酪和再制干酪样品中8大类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了检测,以期揭示其在奶酪制品中的存留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干酪和再制干酪这两类奶酪中存留了高丰度的抗性基因,除万古霉素类抗性基因外,其余7大类抗性基因在干酪和再制干酪样品中均检出,再制干酪中的各大类抗性基因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酪样品,其中再制干酪中检出率较高的是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脂类-林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MLSB)类抗性基因,干酪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是FCA(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氟苯尼考、氯霉素和酰胺醇)类和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分离自样品的18株乳酸菌药敏测试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磺胺恶唑(90.9%)和苯唑西林(86.36%);敏感率较高的是四环素(100%)和氨苄西林(100%)、氯霉素(81.8%);中介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2.7%)和诺氟沙星(67.9%),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市售奶酪中残留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微玻璃珠研磨法将 p ARG7质粒转入到莱茵衣藻精氨酸依赖型、缺壁突变株品系 CC-1 61 8( arg7cw1 5 mt-)和 CC-1 61 7( arg7cw1 5 mt-)中 ,得到了一些不同的插入型突变转化子 .CC-1 61 7突变株品系的转化率为 72个 /μg DNA,CC-1 61 8突变株品系的转化率为 2 96个 /μg DNA,即转化率比 CC-1 61 7突变株品系高 .经多次转化共获得各种转化子 3 90 0多个 ,对它们进行荧光检测后检测出缺乏叶绿素 b的两个突变子ARGT3和 ARGT4,并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证实 ,这两个突变体的确丧失了叶绿素 b合成能力 .它们将可作为 CBN1基因的克隆及其定位的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玉米对大斑病菌抗性中防卫基因的RT-PC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抗、感大斑突脐孢菌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初步研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胞液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和过氧化物酶K基因(POX K)等防卫基因与玉米对大斑病菌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玉米抗病和感病自交系间,没有发现防卫基因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但在受到玉米大斑突脐胞菌侵染诱导后,玉米抗病系中防卫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感病系。  相似文献   

9.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Rb(5PJ)态与He原子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和碰撞猝灭截面.Rb原子被激光激发到5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5PJ→7S1/2的跃迁,测量5PJ激发态原子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5PJ→5S的有效辐射率.在T=340K和He密度0.5×10^17〈N〈4×10^17cm^-3范围内测量了5P1/2→5S1/2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795,量N/I795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了5PJ的猝灭是由于与He原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Rb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5P态与He碰撞精细结构转移截面σ3/2→1/2=(1.84±0.61)×10^-17cm^2,猝灭截面σD=(1.07±0.30)×10^-17cm^2.  相似文献   

10.
应用RT-PCR、PCR-SSCP方法对3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进行了bcr/abl,p53,p16基因检测.发现33例CML中32例bcr/abl基因阳性(97.0%),22例慢性期无p53基因突变,而11例急变组中一例外显子5和一例外显子7发生p53基因突变,且均发生于急粒变组,2例出现p16基因纯合缺失,且均发生在急淋变组,33例CML均未见p16基因突变.结果提示bcr/abl基因与CML发生有关,而p53基因突变可能与CML急粒变有关,p16纯合缺失可能与CML急淋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产黑色素B.thuringiensis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嗜麦芽假单胞菌中产生黑色素的基因(mel gene)克隆到穿梭载体pHT3101中,并将它处于表达系统cry3A的控制下,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HTAM.将此重组质粒用电脉冲的方法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株BMB171中,得到重组菌株RSA.研究结果表明,处于cry3A控制下nel基因在BMBl71菌株中得到了成功的表达.本研究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扫描法检测RSA所产黑色素的性质,并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提高黑色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离子注入改良纤维分解细菌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纤维分解细菌HY2进行不同剂量离子束注入诱变。通过研究离子注入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突变菌株HY2-3.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p.HY2-3以及原始菌株Bacillus sp.HY2的纤维酶基因chy2-3和chy2.经过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纤维素酶基因编码区均为1500bp.同时发现.经过离子束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序列存在差别.这些碱基突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两个菌株纤维素酶产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探讨突变的膜结合型TNF-α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突变的膜结合型TNF-α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人胃癌细胞MGC803,经G418筛选得到抗性克隆MGC^T803,结果: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在MGC^T803细胞中,用ELISA方法检测MGC^T803细胞表面TNF-α表达量明显增高,MGC^T803细胞形态,体外增殖能力无显著改变,裸鼠  相似文献   

14.
高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简写为L.plan 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依次处理,结合高浓度亚油酸平板(0.1%)的筛选和进一步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3.1(简写为L.plan H3—1),其共轭亚油酸产量高达30.67mg·L^-1,比出发菌株L.planA提高了264.5%.传代实验中突变株L.planH3—1的遗传特性较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诱变方法对提高植物乳杆菌L.planA的共轭亚油酸产量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用5个化学合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作为诱变引物,对枯草杆菌蛋白酶E基因(AprE)同时进行体外诱变.转化子经打点杂交及温度梯度洗膜法筛选出了若干在5个预定位点同时突变了的突变子,其突变效率达到50%.同时还得到了1个四点突变的突变子.突变子经DNA测序分析,充分肯定了突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将构建好的含有人变异tPA基因的重组pQE30 tPAr质粒的JM109菌株原始种子库菌种,在含Amp的平板培养基划线法连续传代至100代,其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Amp抗性等方面与原始种子库无明显差异;每隔10代提取质粒DNA用HindⅢ和KpnⅠ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检查,酶切图谱没有改变;DNA测序未见tPAr基因变异.用原代和第100代培养诱导表达tPAr,表达水平和tPAr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菌体的SDS-pAGE图谱也完全相同.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JM109tPAr工程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在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3种向人tRNA^Trp的突变,体外转录并用枯草杆菌和人这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测定了这些tRNA^Trp分子的氨酰化活力(Kcat/KM).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3个突变体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提高了354、407和803倍,其中以PMPH3(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C2-G71和G3-C70都突变为人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相应部位)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而3个突变体对B.subtilis TrpRS氨酰化活力有进一步负影响,氨酰化活力微弱.说明水稻线粒体tRNA^Trp氨基酸接受茎上的第2个碱基对C2-G71和第3个碱基对G3-C70在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在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3种向人tRNATrp的突变,体外转录并用枯草杆菌和人这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测定了这些 tRNATrp 分子的氨酰化活力(Kcat/KM).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 3个突变体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提高了354、407和803倍,其中以PMPH3(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C2-G71和G3-C70都突变为人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相应部位)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而3个突变体对B.subtilis TrpRS氨酰化活力有进一步负影响,氨酰化活力微弱.说明水稻线粒体tRNATrp氨基酸接受茎上的第2个碱基对C2-G71和第3个碱基对G3-C70在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  相似文献   

19.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莱茵衣藻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遗传的重要模式植物.本文以叶绿素b的合成途径为线索,阐述了以莱茵衣藻为工具,对合成途径各调控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对比了有关叶绿素b合成的不同观点,对于CAO基因与CBN1基因这两个叶绿素b的主控基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弄清叶绿素b的合成途径,首先要弄清两基因是否为同源基因.用“点滴试法”与彩色数字成像法对莱茵衣藻色素调节基因突变株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筛选调控基因相关突变株,就可为莱茵衣藻中叶绿素b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尊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重叠PCR的方法,定点突变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克隆到单突变体BRD96N和双突变体BRD38R/D96N的基因,同源转化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L33(BR),表达突变蛋白BRD96N和BRD38R/D96N通过显微视频方法对突变BR的M态光致变色特性进行记录,BRD38R/D96N的M态寿命为5s,约为BRD96N(M态寿命为3s)的1.7倍.对突变体的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测定发现,在BRD96N中,1170cm^-1下移到1171cm^-1,1258cm^-1上移到1255cm^-1,而BRD38R/D96N中1170cm^-1下移到1173cm^-1;1258cm^-1。上移到1252cm^-1,而且BRD38R/D96N与BRD96N相比,1186cm^-1处的峰明显增强.近紫外区圆二色谱显示,两种突变体近紫外区的正负带虽然没有太大差别,但288nm和290nm处的极峰却差别显著.所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视紫红质Asp38(D38)突变为Arg(R)可以延长其光循环后半程M态和N态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