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有机化合物主题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系统构成模型,提出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有机化合物主题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以“揭秘阿司匹林”复习教学为例,从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情境素材选择、学科能力活动设计等阐述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通过案例设计和教学实践,对比分析教学效果,进而探讨促进学生有机化合物主题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分类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贯穿着分类方法。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初步形成,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从化学学科本质的角度阐述了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崔银伶 《化学教育》2010,31(Z2):348-351
主要阐述我校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了适应开放的教育教学,积极有效的开展开放式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进行教材整合和单元整合,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任志强 《化学教育》2011,32(12):15-17
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让化学课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学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二单元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教学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实验研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探研了教学实施时的要项。  相似文献   

5.
彭了  于秋红  郑弢 《化学教育》2021,42(3):38-42
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学习目标是进行单元设计的核心问题。基于北京市十一学校化学学科在不同化学学习模块中的单元教学实践,总结了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学习目标的通用策略,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关键词解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核心重构,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学习者目标的转化,以及学习迁移和学习建构的互补。这一方法对于化学学科不同模块下的学习单元设计乃至其他学科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杨东移  沈理明  王苏丽 《化学教育》2012,33(5):31-33,40
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环的研究,选取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专题1的第一单元进行学习环教学设计,并在中学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参与研究的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方法的改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的概念掌握情况,参与研究的学生对学习环教学的反馈,以及学习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系统梳理了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已有研究,分析了电离、离子反应内容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进而确立了化学1模块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教学论问题并进行了阐述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化学1模块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玉荣  刘倩 《化学教育》2019,40(19):41-46
为了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构建了基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单元,整体规划素养发展路径;制订教-学-评目标,监测素养达成;设置活动任务,承载素养的发展;创设真实情境,联结素养与知识。并以“沉淀溶解平衡”为主题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思路付诸应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手化学教师和熟手化学教师各4节“酸和碱”单元常态课堂中教师使用教学行为链、教学行为对在时间和频次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教学行为链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会在较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熟手化学教师高水平教学行为链在频次上的占比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在不同教学行为链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要更高一些;在教学行为对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多以“问”和“讲”,学生多以“答”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活动,熟手化学教师在每一次“动”和“思”上所用时间要明显高于新手化学教师,学生参与课堂的水平上,熟手化学教师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得出如下启示:与熟手化学教师相比,新手化学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对“酸和碱”学科内容本身及其教学的驾驭。无论是熟手还是新手化学教师均应进一步给予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存在反馈手段单一,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结合多种手机APP,构建了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分别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及单元学习进行多元反馈。基于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打造讨论型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这种"反馈指导教学,教学中有反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剑芳 《化学教育》2022,43(3):105-115
针对物质结构教学的抽象性,开发了一套基于三维虚拟技术的物质结构教学软件,可对结构模型进行旋转、平移、缩放、切割、镜像、插入或删除原子(团)及启停预先设置的动画等操作,强大的交互功能不仅能对分子或晶体结构如构造异构、立体异构、晶体的堆积方式、晶胞的划分、配位数、晶体结构中的空隙及空间利用率等问题进行效果极佳的可视化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B12与C60分子空间构型转变的探究揭示数学构型的重要性,通过对六方晶胞占有原子个数的探究修正晶胞模型,通过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方式成因的探究提出“半密置层”概念来完善紧密堆积规律等案例,展示出三维虚拟技术在微观结构探索发现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teaching tea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experi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uses Tencent Meeting and Pedagogy Square as online platforms, applies the unit operation experiment MOOC particularly designed by our course team, and introduces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of Oubeier Cloud Classroom and Es-online. The online classroom delivers equivalent teaching as the offlin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4.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engineering 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the engineering integrated experimental device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dea of "one main body and two wings". On the basis of this device, the "virtual and real combin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laboratory teaching project of production simulation and unit operation engineering simulation for anti-cough drug levodropropizine was implemented. It is expected to enhance students' engineering awareness and enhance the engineering ability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 for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teaching.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王磊提出的化学学科能力框架为理论依据,对“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进行分析,从核心知识经验、认识角度思路、认识对象及问题、能力活动要素等4个维度构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学科能力模型。运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实践,证实了本研究设计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提升。最后提出学科能力导向的“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1)单元整体系统化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发展学生学科能力;(2)侧重应用实践型任务的解决,外显知识的输出性功能和价值;(3)重视核心知识和认识角度的建立过程;(4)追问、外显学生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理论课和实验课为例,探索了将高分子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互动和融合的整体安排,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分离、缺乏相互支撑的缺点。在融合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实行团队协同教学;在同一个实验中设置必修内容和扩展性内容,更好地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综合考核;对比了实验课前置、实验课居中和实验课后置教学方式,其中实验课居中的融合教学适合于大部分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助教是对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补充了本科教学教师资源。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指导、管理和考评,也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本文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研究生助教的教学经验,并对今后实验教学管理以及研究生助教的培养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课程网站为网络平台,以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的章节为主线,有效整合湖南大学的师资队伍资源、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建成分析化学数字化精品教学资源平台,有效推动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课程、基地、团队和教材的全面建设。同时探索和解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存国 《大学化学》2016,31(10):39-43
结合大学本科生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体会,从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中英文教材的选择、双语教学授课模式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授课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双语教学方法的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为提高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双语授课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