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查了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中认识模型构建的有效策略。从学生对于元素周期律的学后障碍点及相应的发展核心入手,在北京市选择了2所学生水平不同的学校分别进行了2课时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核心,选取了不同的模型构建组织策略,通过进阶式的教学任务对元素周期律的“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进行了构建。在问卷测查以及将本研究授课效果与常规授课进行对比后,证明并提炼了基于模型构建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鲁新玲 《化学教育》2015,36(5):38-42
从教学现状中发现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反思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教学地位及价值,确定以数据分析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对该教学设计实践后的效果分析,为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建构高中元素周期律认识模型并设计学生进阶论证任务。通过学案上元素周期律的核心探究问题,驱动学生的"证据导向式"论证活动,在科学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基于证据和数据的实证研究意识,提升了学生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以期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探究式教学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特点、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识和解决元素化合物有关问题的思维机制,提出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运用认识对象、化学问题、能力任务、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类型等重要的认识变量,揭示了中学生针对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这一认识域的认识系统构成。研究还基于模型进行了《化学1》中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必修阶段“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位构性”系统模型与学科能力活动任务相结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预设学生的表现水平,设计各课时的评价任务,过程性地诊断学生在各个课时中“位构性”模型建构与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描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归纳出以“位构性”模型建构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对日后开展“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研究热点“储氢材料”为载体进行选择性必修阶段“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应用必修阶段已有的“元素及物质的系统认知模型”,通过选择元素制备金属氢化物、解析氨硼烷2个教学环节,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认知需求认识电离能、电负性,了解双氢键,并将新认知与已有认知模型进行融合,实现认知模型进阶和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元素的性质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头绪多且零乱的特点也使其成为教学难点之一。因此,设计一个既能直观反映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又能表达各元素的特性及相关元素之间的性质差异,且适合中学生化学学习需要的元素周期表则成了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俊华  王澜  王磊 《化学教育》2015,36(5):22-25
针对常规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以"评估菠菜补铁是真的吗"为核心任务,突出了研究元素化合物的认识角度——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以探究实验为手段,将铁元素的定性检测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用模型拆解了一个真实、复杂的生活问题。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突破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元素周期律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科学本质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水溶液”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主题,改进和优化水溶液复习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对高三学生水溶液复习前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已有水溶液复习教学研究和复习教学指导文件、梳理学生关于水溶液认识发展的已有研究,综合确定了高三水溶液复习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认识发展点,基于此设计了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高三水溶液的单元整体复习教学,并且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点的复习教学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1.
1871年门捷列夫基于元素周期律预见“类铝”,1875年布瓦邦德朗基于实证研究分离出镓单质,直至20世纪镓同位素的发现,镓元素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假说、形成和新的认识等3个时期。伴随着科学思想的演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镓元素的概念不断发展。人们对镓元素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从假说到客观实在的发展过程。镓元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镓元素的发现也促进了周期律思想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7,28(11):10-15
化学元素观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化学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中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中学生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元素观建构的基本策略是:(1)在元素概念基础上形成物质的基本分类;(2)在原子结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元素是如何形成物质的;(3)在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元素性质研究的基本模型;(4)在专题性学习中建构化学元素观;(5)在元素观指导下的应用性学习中丰富元素观;(6)利用概念图技术帮助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起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团队围绕“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主题开展了跨越初中、高中必修、高中选择性必修的模型建构教学探索,涉及原子的构成微粒及空间分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等不同子主题。在这些教学探索中,梳理和还原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科学家所做实验进行再现、模拟,依据科学家在基于实验证据建构原子结构模型时的推理论证过程设计并指导学生开展模型建构活动,使学生理解、评价或参与模型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建模能力和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对元素化合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调研北京市4所学校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关键改进点: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进行物质分类及氧化还原的功能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从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论证了基础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结构”应分为“原子和原子结构”和“元素与周期律”两章.“原子和原子结构”包括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原子核结构,“元素与周期律”包括元素的起源、周期律的建立和元素基本性质的规律性.通过教学实践,说明这样的处理有利于探索教材结构处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符合认识论规律.教法的改革有利于从基础课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关于高中原电池教与学的已有研究,分析了电化学知识要求和学生电化学认识特点,从电化学的本体维度、认识维度和问题维度,构建并提出了高中电化学认识模型,并在高三原电池复习教学中进行了应用,针对分析型任务和设计型任务进行对比性教学实验。通过对学生电化学认识发展的前后测及其对比统计分析,并结合学生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了基于电化学认识模型建构的原电池复习教学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5,36(5):26-29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有2种功能:(1)作为学生建立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体验化学方法的知识载体;(2)让学生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了解典型物质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教学功能决定教学设计,以"硫的转化"为例,分析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高中《化学 1》(山东科技版)为例,分析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定位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赛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8):1003-1008
19世纪末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塞发现了氩元素,引发了“惰性气体”的发现,开辟了周期表中的零族元素;20世纪20年代氩元素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氩元素的概念有了新认识;21世纪初,氩化合物的发现使人们对氩的“惰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改称氩为稀有气体元素。总之,氩元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元素周期律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人们对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的认识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进程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对未知元素的探索,曾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实验的深入,门得列耶夫(1834—1907)在前人工作和他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从此,元素的研究工作,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质、新材料的寻找,有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随着对元素周期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运用这一规律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周期律的发现进一步从自然科学上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意义。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由量变过渡到质变、量和质是相互关联的实质,驳斥了把事物的发展看成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机械论的自然观,以及否认自然界中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周期律的发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胜利。在自然科学史上,在文教战线上,始终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资产阶级学者总是极力宣扬“天才创造科学”、“头脑里出科学”。他们把  相似文献   

20.
刘华 《化学教育》2010,31(Z2):121-125
1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必修1的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以单一元素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为学生建立关于物质性质的感性认识,建立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等基本学科观念,为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结构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