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力学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对于该知识点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正确处理相关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大学物理学习的成败。在数学软件Maple平台上先通过牛顿力学方法来研究三体问题,然后再利用拉格朗日力学对三耦合摆运动和刚体的定点转动进行分析,并制作出三体运动、耦合摆摆动以及刚体的进动、章动动画,从而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实现理论力学课程中的可视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物理过程与图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代数是人们描述自然规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学工具,但它自身的抽象性又使得初学者很难掌握这一数学工具。理论力学是物理系本科生的第一门理论课程,对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训练明显较普通物理加强。我们尝试在理论力学课的刚体力学一章采用代数讲法,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具体的物理图像有了直接的对应,并为后续专业类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学物理》2021,40(9)
为有效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迁移理论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肖像式结构原则进行课前预习,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行课前认知和态度迁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迁移效率,并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来巩固迁移效果.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实现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优势,加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的实验过程从机械性的简单重复走向深度理解,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巧妙地运用类比教学法对刚体力学和质点力学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公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列表逐一分析、探究。部分测验成绩表明,巧用类比教学法,能提高刚体力学部分学业成绩,从而实现了刚体力学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巧妙地运用类比教学法对刚体力学和质点力学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公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列表逐一分析、探究。部分测验成绩表明,巧用类比教学法,能提高刚体力学部分学业成绩,从而实现了刚体力学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力学的教学体系从运动学开始是很自然的.质点动力学的研究需要从质点运动学开始;刚体动力学的研究需要从刚体运动学开始,等等.因为我们要研究某一对象的运动.首先要解决对它的运动的描述问题和搞清应如何分析这些运动.因此运动学是为动力学作准备的. 质点运动学研究如何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和分析质点的运动问题.为此,不仅需要建立必要的物理。概念,还需要发展相应的数学方法.力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需要借助于高等数学,因此质点运动学的内容将体现出数学与物理的密切结合. 虽然在普通物理力学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质点运动学的内容,但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刚体的平衡条件"为例,将案例教学的思想方法引入到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论述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出发经过思考、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应用基本理论,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提炼理论.实践证明,把案例引入物理教学中,通过多个阶段的实践过程锻炼,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刚体平面运动是理论力学课程刚体力学部分的重点教学内容。本文根据平面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习惯,在该内容的教学中,首先采用对比教学法分析平面运动与平动的不同,使学生的认识能从简单的平动顺利过渡到复杂的平面运动;然后增加了作平面运动的刚体运动情况能以一个平面的运动情况来代表的证明,让学生对该代表的因果关系达到理论上的认识;接着在介绍速度瞬心的时候补充加速度瞬心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速度瞬心的特点及作用的理解;最后分析了平面运动在讨论运动学问题和动力学问题时的不同分解要求,为进一步讨论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作铺垫。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作为理工科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表现出:知识结构零乱,某些概念不清,方法不全,思路不通.在物理力学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力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完成力学篇知识方法的迁移,需要从方法论层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事工科物理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及历年的考试、测验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刚体力学的守恒定律时掌握不好.特别是在处理物体与转动刚体碰撞的问题时,常发生一些严重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混淆角动量(动量矩)与动量的概念;混淆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混淆刚体的转动动能公式 E_k=  相似文献   

11.
据认知心理学观点,学生数理结合的知识是通过大脑内部建构数理结合型认知结构来表征的.改革数学和物理教学,利用数学通过概念同化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理论,构建内容丰富、结构优良的数理结合型认知结构;并通过练习,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0多年的改革实践,较好地解决了数理结合的问题,实现了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相关课程合并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刚体的平衡条件”为例,将案例教学的思想方法引入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论述在物理教学中如 何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出发经过思考、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应用基本理论,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提炼理论,同 时,将物理课堂进行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3.
普通物理力学与理论力学教学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典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为背景,评价普通物理力学和理论力学课程的衔接,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法特点和难度要求等四个方面分析教学衔接问题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我国有很多物理教师和物理教育研究工作者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来研究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这对物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有关刊物上的不少文章来看,有把物理教学研究仅仅当作教育心理学理论向物理学教育具体化的倾向,这类文章都是统一模式,开头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或原理,然后把它们具体化到物理教学中来,最后谈一些有关应用。此种文章对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虽有一定作用,但我们认为,物理教学研究应该着眼于物理学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物理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吸收教育心理学最新成果和方法,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育研究"是物理学的一个新学科分支,诞生于美国,研究的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如何影响该过程。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测、甄别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困难,揭示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学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物理学习的认知理论,用于开发新课程、新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研究工具。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这一新的学科分支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多进展,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美国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学之中。在中国,"物理教育研究"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研究领域。文章概述了"物理教育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与取得的进展,以及它如何促进美国大学物理教学的进步,希望该文能为发展中国的物理教育和提高中国的物理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是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运动学又是这两门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对运动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界中运动点(动点)和刚体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但对于一些机械机构的运动分析究竟是采用物理方法还是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的方法经常会产生混淆,甚至出现缪误.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运动机构,探讨大学物理方法和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的方法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区别以及不同坐标系下运动分析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固体内耗是研究原子迁移、微观结构演化的重要方法,对理解固体结构缺陷动力学弛豫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能量和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出发推导了固体力学内耗表达式,后结合内耗与固体微观结构缺陷弛豫的本征关联概述了晶态固体和非晶态固体力学弛豫模式的研究前沿,这对于固体黏弹性力学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的固体内耗理论教学实践及研究成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文中的教学措施可为其他讲授力学课程的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世界观,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对理科课程本身的排斥性导致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文科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他们认知方式偏场依存型,因此在学习理科课程时更关注其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本文以大学物理中阻尼振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探讨文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应当是有趣的引入、轻松的推导过程以及实用的物理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迁移而教     
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简而言之,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迁移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人到原认识结构中去,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心理学上称为正迁移.另一种是已有的经验对于新经验的获得产生消极影响和干扰作用,这即是负迁移.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作为新的学习理论被视为对传统的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当代中国课程和教学改革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笔者试图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去诠释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出现的理解困难或障碍,从而希望能对物理有效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