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大大地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教学过程的一个重大的变革,是教学方法、手段上的一次重大的革命,必将对新课程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和提高高校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切实实施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新的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两个教学“基本要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东华理工大学承办的“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讨会”于2008年7月16-19日,在江西省抚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在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创了一套具有同济特色的全新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化《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该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建设《大学物理》课程网络资源,在正常教学中引入网络化联班教学模式.实现主讲教室和其他多媒体副教室之间的音视频及教学课件传输,并对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编辑处理,形成可供网络传输的流媒体课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该网络化教学体系有效地扩大了教学规模,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力学一流课程建设中,如何依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力学课程“三位一体”的育人育才目标。全文从课程目标、师风师德、资源建设等角度探讨改革思路的形成,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教学效果的提高。借助课程思政这根弦,奏响力学课程中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主旋律,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不断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水平,必须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把科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作为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走由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生、教师、考核方式以及教材等几个方面就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对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物理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物理学专业课程.基于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教学团队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在教学理念上,融入“课程思政”,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同时,努力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教学模式上,积极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于学生灵活进行课堂内外知识的衔接与巩固;在教学内容上,依据学情,做了合理模块化分解,力求教学符合学生内在的心理机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以问题驱动展开教学,自然应用讲授法与讨论法,充分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评价方面,秉持发展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保证教学质量、 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 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固体物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对《 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课程考核模式、 内容和方法改革展开探索和研究, 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提倡“科学探究”,提倡“STS”,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于是一些身边常见的现象、一些生活中的现代技术问题进入了课堂,成了探究实例,使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既学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科学价值观.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基础,但是物理并不是技术,技术也不就是物理.物理学讨论的是一定条件下物质运动规律,技术成果则是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到物理学和技术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因而决不能不作实际调查分析,就把比较复杂的技术成果,看作一个单一的物理问题加以解释.本刊2007年第1期发表的短文《磁带中的物理》正是上述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实例.有些老师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现发表三篇,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是物理学专业和部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必要之举。基于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特点,该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我们以教学内容中经典例题的“一题多解”为引,以“殊途同归择优而行”为切入点,浅谈在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一些思考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从几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实验课程是工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和必修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受到系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扬州工学院物理实验室自一九八四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校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具有一流的教学条件,具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具有一流的教改成果,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科物理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示范点、教学研究的中心、教学改革的试验点、师资队伍的培训点,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以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基地建设目标,综合考虑、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取得了一批实质性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本校和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推动力,并已具有整体规模及辐射示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大学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团队在教学各环节尝试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创新以满足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目标,教学内容改革以体现该课程“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重组创新以面向国家开展量子科技研究的重大需求,教学模式创新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创新实现数学、物理相互融合,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思政与教研融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6.
孙习方  李廷孝 《大学物理》1994,13(9):40-41,35
坚持《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孙习方,李廷孝,汪厚礼,毛益麟,边翠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武汉430072)《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许多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开展理论力学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以及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具...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各类高等院校都在探索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而基础课实验又是学生最先接触的课程.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高校从事基础实验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问题.当今现代教学越来越深入教学领域,教学模式不改不行.为此必须重视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法,以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必趣,应用计算机网络及相应软件制作的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学生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空间.积极主动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8.
曹雪 《物理通报》2016,35(10):16-19
《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是多门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如何使学生 具有扎实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概念抽象, 公式繁杂, 涉及很多的物理知识与数学分析 方法, 是通信系学生公认的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 学生学起来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该 课程难学、 难教的原因, 对其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 实践证明, 通过 改革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鉴于固体物理学理论性强、学科发展快、概念抽象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针对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探索性改革,认为固体物理的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概念表达和理解.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课程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的优势,结合实验现象实现固体物理理论与应用实践有机结合,以促进固体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固体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及发展迅速的特点。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后作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的下,如何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最佳教学手段,为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