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襄汾县种植绿豆气候适宜,历史悠久,群众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小麦收获后复播绿豆不仅省工、省力、省成本,提高土壤肥力,而且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开始,陕西省大荔县先后开展玉米机械收获试验与示范,结合当地农民要求,研制了适合当地农艺要求及农民较为满意的4YZ-C型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装置,使大荔县玉米收获机械总量及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位居陕西省乃至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北方旱坡丘陵地区绿豆大垄双行栽培的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单体仿形双行绿豆播种机。该机采取单体独立悬挂结构设计,通过仿形连接装置连接多个单体施肥播种机,具有在旱坡丘陵地播种深度一致、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设计了精量播种、大垄双行种植结构,在实现节本增效的同时,使田间植株分布更加合理。试验结果表明:单体仿形双行绿豆播种机作业后,可实现大垄双行种植,双行间距为60~80mm;播种平均深度为33.8mm,施肥平均深度为65.8mm,种肥间距为45.6mm,株距为147mm。该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及镇压等作业,作业质量符合绿豆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绿豆物理机械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刘飞  赵满全 《农机化研究》2017,(12):119-124
绿豆的精量播种是解决我国绿豆产业栽培技术落后、产量及品质较低等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气吸式精量播种是目前精量播种方法中应用很广的一种方法,因此通过实验对绿豆种子的重要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长宽厚平均尺寸分别为5.72、4.38、4.42mm,球形度为83.95%,千粒质量为86.02g,孔隙率为0.5 0 7 6,休止角为2 4.3 3°,并对种子与不同材料间的滑动摩擦角和摩擦因数、碰撞恢复系数、漂浮速度和漂浮系数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填补了绿豆重要特性参数研究的空白,为后续设计改进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使之适合绿豆种子播种要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别提出散草收获、压缩收获的工艺流程及机具配置方案。并对收获后的牧草烘干工艺流程和烘干要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玉米收获机在产品性能、质量与可靠性等方面已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农民对玉米收获的要求。广大农机操作手和农户对培训学习及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推广应用水稻联合收获机械,减轻了稻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介绍水稻收获机械的分类,针对水稻联合收获机械操作技术不易掌握的实际情况,从农艺技术要求、作业前及作业中机械技术要求方面,总结水稻收获机械使用中应把握好的几个技术环节,以期为稻农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提供指导,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依据叶用甘薯叶菜几何形态、物理特点和农艺要求,探讨在收获装备中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合拢扶立、夹持输送及切割等,设计一种叶用甘薯叶菜收获机械。该机能自动有序收获甘薯叶菜,且切割平整,符合农艺要求,适用性好,提高了叶菜收获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经济指标及示范应用典型效果、机具操作一般要求及生产应用配套机具及类型等方面介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选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及农艺要求、玉米收获机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玉米收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扰动促充机械式绿豆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绿豆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多采用撒播或条播,良种浪费严重,针对该问题并结合种植地块小且分散,每穴2~3粒的农艺播种要求,设计了一种采用凹型携种孔兜种、导种槽促进充种、毛刷清种护种的扰动促充机械式绿豆精量排种器。分析了扰动促充力学关系,确定了导种槽、携种孔和清种毛刷参数的设计方法。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优化方法,以携种孔的结构尺寸参数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仿真试验,确定了较优的携种孔参数组合为:携种孔长度10.5mm、宽度6.5mm、深度5mm,对较优参数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的最优充种指数为96.05%,合格充种指数为1.64%,漏充指数为1.57%,与仿真优化结果一致。为考察排种器对速度的适应性,进行了速度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小于等于8km/h时,合格指数大于90%,漏播指数小于5%,重播指数小于2%。为验证排种器对不同品种绿豆的适应性,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绿豆品种的合格指数大于95%,漏播指数小于5%,重播指数小于3%,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干燥方式对绿豆芽多酚抗氧化活性及物理特性的影响,以绿豆芽为原料,利用热风干燥、组合干燥和冷冻干燥对绿豆芽进行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绿豆芽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处理后,绿豆芽粉物质特性最好,但多酚含量及DPPH和ABTS·+清除能力均较差;热风45℃干燥后的绿豆芽多酚含量为...  相似文献   

13.
绿豆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排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绿豆精密排种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所用仿真参数的准确度,进一步优化排种部件,基于绿豆种子的本征参数,采用Hertz 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种子仿真模型,分别采用自由落体碰撞法、斜面滑动法、斜面滚动法对绿豆种子与接触材料(有机玻璃、Somos8000树脂)间仿真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绿豆与有机玻璃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45、0.458、0.036,与Somos8000树脂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34、0.556、0.049。以种间接触参数为因素,以实测堆积角与仿真堆积角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三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最小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对试验数据寻优分析得到:绿豆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0.23、0.03。对标定结果进行排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漏吸率与台架试验漏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71%、重吸率与重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94%、单粒率与合格率最大相对误差为0.98%,证明标定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精密排种装置的设计与仿真优化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供水量对绿豆的影响,确定适宜绿豆苗期生长的水分条件,在绿豆生长季节模拟降水量设4种不同供水量处理,测定绿豆苗期生长形态指标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供水量不足时,绿豆株高降低,叶片减少,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均降低;绿豆虽然比较耐旱,适当增加供水量有利于苗期生长,综合长势和生物量,绿豆生长季节降水量350 mm比较适宜,绿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协调,各器官物质分配合理,为绿豆进一步分枝、结荚等生殖生长和提高经济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食用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作物,推进其机械化收获提质减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食用豆种类多、地域分布广、种植模式多样,其高效收获装备较为缺乏,是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短板技术问题。结合国内外食用豆产业发展现状、当前联合收获技术研究成果和食用豆机械化收获的特殊性,在对现有联合收获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食用豆生产的机械化减损收获技术策略。主要措施包括综合考虑宜机化品种筛选及配套种植农艺、联合收获各环节协同作用和机手收获技能减损。利用以上手段可有效降低收获割前损失、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和清选损失,同时通过集成应用低损收获割台、高效脱粒清选和物料低损输送技术,可大幅降低食用豆联合收割机作业损失率,减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向小麦粉中添加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研究淀粉种类及添加比例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面团吸水率随添加量增大呈下降趋势,添加玉米淀粉则吸水率呈上升趋势;面团拉伸能量随淀粉添加量增大而减弱,延伸度先增大后减小。综合来看,添加淀粉使得面团面筋网络结构不同程度弱化,小麦粉中淀粉添加量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密度种植作物绿豆精密播种时因理论株距小、合格范围小及系统存在内外干扰导致漏播率高、播种不均匀等问题,研究一种基于IGWO-LADRC的电动绿豆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对排种电机建模,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灰狼算法(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er,IGWO)整定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inear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参数,通过与经验法整定PID、经验法整定LADRC、GWO-LADRC 3种排种电机控制方式进行对比,来检验所提出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势。仿真实验表明:基于IGWO-LADRC的电动绿豆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系统无超调,调节时间为0.57s,无静差,受干扰恢复时间为0.35s,且再次达到稳态后无振荡现象且无静差。台架试验表明:智能电驱动播种相较传统链驱动播种合格指数提升2.75个百分点,重播指数降低0.46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2.22个百分点,变异系数降低8.91个百分点,合格株距变异系数降低7.89个百分点;相较传统PID电控播种在各项排种性能指标也更优;合格指数提升2.20个百分点,重播指数降低0.37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1.30个百分点,变异系数降低7.28个百分点,合格株距变异系数降低4.47个百分点。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Cowpea and mung bean were subjected to three irrigation schedules during summer dry months (May–June). In general, cowpea had higher rates of net photosynthesis (P n ,Figs. 1, 2), dark respiration (R d ,Table 1), absorp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Table 2), and growth (Fig. 7) than mung bean. Mung bean reflected more PAR and maintained a slightly cooler canopy than cowpea (Table 2). Moisture stress decreased P n , R 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PAR, evaporative cooling and growth in both the species. However, the reductions in P n rates of stressed leaves were more than the decreases in R d .Restoration of water supply to stressed cowpea resulted in a more rapid recovery of growth as compared to mung b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