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是全国荒漠化及沙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化土地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本定位监测研究区域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榆林市,监测样地设置在沙区或人为治理过的沙地区域内,通过对研究区气象因子、植被因子、地下水位和沙尘暴的多年连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榆林沙区的生态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的托克逊县沙化土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托克逊县1990年、1999年、2005年三期TM卫星影像数据及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托克逊县沙化土地状况、动态变化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2005年托克逊县沙化土地面积为804 751 hm2,占全县面积的51.54%;1990—1999年,南部区和农田区的沙质土地面积都处于扩展过程,东部封育区风蚀劣地面积处于严重扩展时期;1999—2005年南部区和农田区仍处于扩展时期,东部封育区由于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沙质土地和风蚀劣地面积明显减少,沙化状况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南部区气候变化是土地沙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封育区主要受自然和人为过程的共同作用,其中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农田区的人为因素是其主要的驱动力。针对3个研究区的综合生态环境特点,分别提出了各区相应的沙化土地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08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遥感判读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区域自然、气候、生态工程建设等资料,获得2003—2014年来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化土地变化数据,从沙化土地分布及面积变化、时空动态变化以及驱动力等方面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多年来土地沙化的发展势头得到遏制,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26hm2,总体表现为"整体遏制、持续缩减"的态势,区域沙漠化程度指数从2003年的0.568下降到2014年的0.504。2003—2008年沙化土地综合动态度为0.74%,2008—2014年沙化土地综合动态度增加到3.00%,说明研究区沙化土地处于极缓慢变化状态,但是缓慢变化的速率在加快。沙化土地动态变化驱动力以人为因素为主,防沙治沙措施和生态建设工程是减缓和遏制土地沙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五省区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安排重点工程项目,统筹推进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协同治理,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取得实效。治沙增绿筑牢屏障五省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实现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为治理重点,主攻高质量林草植被建设,统筹推进沙化土地、退化草原、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沙化土地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湖南省沙化土地的成因、状况、程度、危害和发展动态,本文采用GPS、RS、GIS等技术调查分析了湖南省2014年的沙化土地现状和治理情况,并与2009年调查结果相比对,分析了监测间隔期内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湖南省沙化土地总面积58 716.32 hm~2,沙化类型以固定沙地为主,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林地为主。通过有效治理,五年来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9.88 hm~2,固定沙地、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以及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均大幅度减少。局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防沙治沙工作还须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5a内三江源区沙化土地消长变化情况,具体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该区域沙化动态,得出影响三江源地区沙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治理该区域沙化土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陆良县土地沙漠化监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萍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21-125
通过1999年、2004年2次进行沙区实地监测和调查,沙化土地面积8 780hm2,沙化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对沙化面积分别按土地利用类型、治理措施、沙化程度、植被盖度等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出了今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不同治理模式的监测样地,观测2015年和2019年项目区内外植物种类、高度、株数、覆盖度等状况,研究沙化土地治理区植被覆盖与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世界银行贷款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乔灌草植被长势良好,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项目区内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高于项目区外,治理成效显著,不同治理模式均对植被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高坡陡,切割强烈;降水丰富,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土层深厚,土体疏松等是盈江县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是盈江县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盈江县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520.5hm^2,有流动沙地、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改田4个沙化土地类型。通过长期的治理,沙化土地各类型面积及利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总体发展趋势呈现逆转,沙化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今后需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开发利用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北京市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制约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北京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成因对保障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和改善其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水文等多元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其沙化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研究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3条河流沿岸,康庄、南口地区以及怀柔、密云大沙河地区;沙地类型主要是固定沙地,以轻度和中度沙化为主;2007年与1999年、2004年北京沙化土地数据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前景乐观,但局部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东省2004年和2009年两期的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根据沙化土地的面积、土地类型、沙化程度、利用类型及沙化植被盖度,对沙化土地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广东省近5年的治沙成效,指出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应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2009年)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乌拉特中旗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状况,土地利用类型、程度、植被盖度状况,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沙化土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LandsatETM 多时相影像,在地类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用分层分离的方法,提取出沙化土地信息。以全国沙漠化普查地类划分标准中的植被覆盖度为确定沙化土地程度的依据,通过建立NDVI和实测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程度沙化土地对应的植被覆盖度与NDVI的对应关系,用NDVI阈值进行划分,得到沙化土地程度图。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西藏沙化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沙化调查数据,掌握西藏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其演变状况,剖析其主要变化原因,为青藏高原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西藏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状况稳定向好,主要得益于近60年来全区暖湿化气候条件,以及“一江两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持续推进;但西藏沙化土地仍不稳定,局部仍在扩展,且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大、程度重;同时提出了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方略。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西藏地区荒漠化沙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和难点。选取西藏地区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沙治沙新途径研究,以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结果表明,封禁3年后,封禁区植被盖度提升7.25%,主要由原生植被西藏锦鸡儿和人工植被藏沙蒿贡献,两者分别占总重要值和总优势度的86.1%、83.0%,对固沙作用贡献最大;流动沙地和露沙地减少16.6%,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面积增加5.9%,平缓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平均速度15.5 m/a。以期为探索高原地区沙化土地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沙化土地,包括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  相似文献   

17.
《甘肃林业》2002,(1):6-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沙化土地,包括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  相似文献   

18.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2009年、2014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提取2期沙化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分析研究区5a沙化土地格局变化,以2014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以轻度沙化为主,沙化程度总体表现为重度逆转、轻度扩展的趋势,到2014年,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 872.8hm~2,重度向中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达0.660 7,中度向轻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为0.635 2;土地利用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并逐渐向西南方向扩展,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夹杂其中,林地和草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主要转移类型;沙化区土地利用类型2009年以草地和耕地为主,随着林地出现和面积的不断增加,中度、重度沙化区演变最为明显;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中,林地、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沙地定位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对呼伦贝尔沙地进行长期、连续、深入的定位监测,通过收集与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过程及治理效果有关的基础数据,研究荒漠化和沙化发生、发展、演变机理,以及土壤、植被、气候、社会经济等因子与荒漠化和沙化的相互关系,科学评价防沙治沙工程效果,为制定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其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充分体现了依靠科技防沙治沙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森林植被遭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人为因素是云南省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沙化土地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河漫滩沙化、淤积沙化、风沙化、沙石化和土林等5个沙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造成土地生产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425.2hm2经过近5年的治理,各类土地面积有明显变化,对今后沙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