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扩展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信任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之后利用吉林省10个市(县)的526份农户调查数据,结合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社会信任、流转对象信任、政府信任均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社会信任、流转对象信任和政府信任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其农地转出的意愿。加大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扩宽农村社会网络边际、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农地流转的服务和保障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48-149
基于吉林省通化市10镇20村351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文化程度高、男性、政府信任度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高、有社会保障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高;年龄大、家庭耕地面积多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低;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农村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诱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主要起因是农业收入太低、农户户主年龄较大或家庭成员有疾病;非农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拥有土地价值、农业机械价值、是否困难户与到县城时间对农地流转有显著负向影响。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仍有工作稳定、劳动力健康、强关系、失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水平是降低的。基于此,对于促进农地流转有序开展及农地流转助推农户福利改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特征分析——以哈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8):51-54
为了探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户农地流转现状,通过对新疆哈密市4个乡镇10个行政村167个农户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并对比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哈密市农户拥有的户均土地面积较少,土地的细碎化问题较严重,但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依然较强烈,其中75.45%的农户有参与农地流转的意愿;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特征、土地资源特征及农地流转特征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21-2025
以呼图壁县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转出户为普通农户;转入户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在此轮流转到期后是否愿意继续流转土地为主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图壁县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出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出方的年龄、转出期限、农地流出对象、农地流转的风险、对这次流转交易市场的信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流入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入面积、流入规模扩大后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二轮承包期满后土地政策的预期调整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提出规范双方主体的流转行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市场流转价格机制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提高农户感受效用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关键问题,以农户的感受效用为切入点,对关中地区284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比例效用理论对农户的感受效用变化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感受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相对农地流转前提高1.45倍,感受型变量对于感受效用的边际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家庭支出、家庭关系、工作稳定性、恩格尔系数、人际关系、报酬公平性、闲暇时间、就业地点、劳动时间。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家庭收入、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利用独立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收入差异以及不同流转规模和流转方式的收入差异,探讨农地流转对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收入明显高于未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采用出租方式的收入高于其他流转方式的收入,其次是入股和转包方式;土地流转方式对平均流转收入差异有显著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对平均流转收入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可见,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具体的流转方式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依据广东省部分市(县)654户村民农地承包权流转的有效调查问卷,构建了3类农地流转交易费用计量模型.研究表明,以农户人力资本为代表的专用性资产对农地流转交易费用影响微弱或不显著,而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为不确定性的影响显著.认为国家应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政策,给农户以明确的预期;各地地方政府应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降低违约行为的发生,克服村庄熟人社会现象等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流转对象选择熟人的根本原因究竟是情感依赖的主观动机,还是不完全信息客观条件下农户的有限理性选择,在构建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广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西5个省份农户问卷数据,基于地块样本的研究视角,运用Heckprobit模型探究具有信息显示功能的中介参与农地流转对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对象熟人化是农户在不完全信息下的有限理性选择,中介参与农地流转的本质是外部信息引入,有助于改善不完全信息进而促进转出户选择非亲朋、非本村农户作为流转对象。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搭建流转交易信息平台或者拍卖平台;鼓励村集体或者村中能人执行农地流转中介职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农地流转的内在驱动力与现实推动力,认为实现农地在台商和农户之间的合理流转有助于提高农地利用率;针对当前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农民土地权益、交易费用、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保障以及基层政府的农地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若干措施来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11.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2.
周陶  高明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82-185
为促进农地流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Logistic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事者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家中有无干部、社保参保率以及流转交易时间成本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要促进农地流转,首先应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同时要完善政府职责,建立流转平台。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禀赋(土地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禀赋)视角,利用尼勒克县263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禀赋方面,农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显著影响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农户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收入及稳定性,应根据区域农户资源禀赋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积极鼓励并引导农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农地流转以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4.
当前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现象普遍,威胁区域粮食安全,揭示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缓解耕地撂荒;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耕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耕地流转规模较小,多为无偿方式,对解决耕地撂荒作用有限;由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生计非农化抑制农户经营耕地,会加剧耕地撂荒问题;此外,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业收入、平均地块面积对农户转入和转出耕地面积均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纯收入仅对耕地转出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和微耕机仅对耕地转入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性、部分基层政府集体的政府寻租行为以及农民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及信息资源的局限性,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农地流转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分析受损的原因,给予对策,希望能够为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农户分化与农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人地关系和农业经济结构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期。通过对江西省7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分析,当前农地流转包括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农户主导型3种流转类型,而政府导向集体主导的委托、托管代理模式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政府主导集体参与的"五位一体"的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当前,江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建成、三级管理服务体系运作机制尚在发展阶段、土地流转管理配套政策依然不完善等。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全过程的跟踪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和农民权益保障,以及土地流转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利用政府行政力量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自身对市场化土地流转认知薄弱,深厚的念土情结,使得农户自发推动土地流转难以实现,从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流转过程中村两委对农村、农地、农户较为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和农地流转政策较一般农户也较为了解,在政府主导的农地过程中“村两委”是连接转入方和转出方的纽带,应发挥积极作用。农地流转必须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户失地后的再就业为基点,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时期,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完善当前土地确权政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湖北省6个地区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是否确权和确权满意度对农户转入和转出的影响,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权比例为75.56%的样本数据中,农户土地确权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边际效应提高14.0%,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出,而对农地转入影响不显著。土地确权的满意度高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边际效应提高16.4%,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满意度对农地转出和转入均影响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受到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等社会经济特征、承包耕地面积等家庭特征和主要工作等个人特征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采取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土地确权颁证的满意度、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