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品种玉米籽粒成熟期间叶片形态衰老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农大364在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叶片衰老的形态变化.在灌浆期内,两个品种植株下部和顶部叶片的衰老进程明显快于中部叶片,并且平展型玉米的表现更为明显.两个品种穗位叶以上叶片的衰老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成熟期时,除了第17、18两叶以外,平展型玉米各叶位叶片的衰老比例均高于紧凑型玉米,致使其单株叶面积显著低于紧凑型玉米.籽粒灌浆后半阶段叶片的衰老速率显著高于前半阶段,平展型玉米在灌浆后半阶段叶片的衰老速度明显高于紧凑型玉米,这可能是引起两个品种单株产量差异的原因之一.有效缓解灌浆后半阶段顶部叶片的衰老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平展型玉米.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下两种类型玉米产量及相关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紧凑玉米与平展型玉米不同密度的试验,指出紧凑型玉米在较高密度下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随着密度增加,平展型玉米空杆率、稳长缩短的速率,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子所受影响较紧凑型玉米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通过人工改型的办法测定5种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高密度下影响更明显.改为紧凑株型后的最高群体光合速率及其最适密度高于平展型,平均群体光合速率改为紧凑型比改为平展型的高19.09%.玉米最佳茎叶夹角为10°,最适叶向值为64.63.  相似文献   

4.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16444.35kg/hm2 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科植面积667500hm2左右,居旱地粮食作物之首。近几年来,各地在大力推广平展型杂交玉米的同时,积极试验。示范、推广紧凑型玉米,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在概述示范、推广工作成效基础上,着重对贵州紧凑型玉米的栽培技术问题予以介绍,以期生产上应用参考.1贵州紧凑型玉米示范推广效果紧凑型玉米,一般是指相应以上的叶角度小于25,叶片上冲挺立型杂交种。这类玉米由于株型紧凑,群体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加大台度,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强田间光合势,从而获得较大的光能利用率,光合产物积累多,加之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因而能够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产。贵州紧凑到玉米的栽培,在生产上示范以来,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全省1990年组织品种区域试验,199]年开始生产示范,5年来的种植面积,相当于开始推广平展到杂交玉米10年的速度。据各地验收,紧凑型杂交玉米均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产,一般增产14%-44%。普遍高于全省玉米平均单产.最高0.06hm’单产达到796.8公斤。在不同生态环境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种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紧凑型玉米已在贵州70多个...  相似文献   

6.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似文献   

7.
用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各个品种与平展型(普通型)杂交玉米中单2号进行了春播试验研究,经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紧凑型杂交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平展型,紧凑型中掖单13号最佳;掖单13号、掖单4号、掖单12号增产极显著;掖单13号适于榕江栽培.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国内外以紧凑型为特点的玉米杂交种不断涌现,并在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生产实践证明,紧凑型比平展型玉米品种有着显著的增产潜力。发展紧凑型杂交种,是“八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的重点,也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开发粮食和饲料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着重分析两类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表现,旨在探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适推区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加速推广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区别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区别主要是植株茎秆与叶片之间夹角大小不同,叶向值不一。紧凑型玉米叶片上冲,穗上部夹角小于25°,穗下部夹角小于40°,而叶向大于40;平展型玉米杂交种茎叶间夹角较大,叶片平展或穗上部夹角大于25°,穗下部的夹角大于40°,而叶向值小于40。叶向值是反映穗位各叶片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综合指标,它受叶片与茎秆夹角、叶片下垂程度、叶片长度的影响:其值越大,表明叶片上冲性越强;其值越小,表明叶片越平展,下披程度越大,一般以值40为区分紧凑与平展的界限。计算公式是: Lov=90°—X×h/H 式中X为茎叶角,h为叶下垂长度,H为叶长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空秆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耐密性差或平展型的品种要稀植,耐密性强或竖叶型的品种要密植,耐密性强的品种适宜密度范围广,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密度增加产量上升趋势但密度过大时则空秆率增加,产量降低。平展型玉米因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小于紧凑型玉米,在密度过大时群体内光照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 ~ 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糯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对影响籽粒产量的株型、产量性状及籽粒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杂交种的籽粒产量及大部分产量性状高于平展型杂交种;穗长、穗粗和千粒重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主导因素;不同杂交种之间在籽粒营养成分及果皮厚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认为,株型紧凑、营养成分含量高及果皮薄的大穗大粒型杂交种是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品种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世界玉米平均单产大幅度提高;而消费需求也是逐年增加。所以,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高产潜力的挖掘势在必行。品种选育对玉米产量增益的贡献突出。为了给今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归纳前人的研究试验,分析了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结构与功能指标,结果如下:(1)在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穗位高或穗位系数明显降低,茎叶夹角变小、叶面积增大,叶片持绿期延长。(2)新品种与老品种相比,透光率增加,消光系数降低,倒伏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与收获指数增加。(3)国内外品种选育指标有差异,但品种的特征都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未来的玉米育种在考虑高耐密植的同时,应注重以种抗病、以种抗虫、以种抗草。  相似文献   

14.
超高产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与抗氧化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超高产玉米叶源衰老特征, 揭示其抗氧化关键酶及膜脂过氧化特性, 为玉米衰老调控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 以我国创高产纪录的夏玉米为例, 从单株水平上对高产纪录试验(EHYR)和普通生产田(MCFF)玉米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特性比较表明, EHYR产量达19 349 kg hm-2, 是MCFF的2.28倍。MCFF和EHYR叶片分别在开花后30 d和50 d进入速衰期, MCFF叶片衰老比EHYR提前20 d;速衰期EHYR叶面积降幅比MCFF低5.7%。EHYR在籽粒灌浆后期, 中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 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MCFF, 而MDA含量则维持较低水平。在叶片衰老过程中, 自开花后20 d开始, EHYR上部和中部叶片SOD活性较高, 下部叶片则以SOD、POD和CAT三者活性较高;MCFF仅中部叶片POD和CAT活性较高。EHYR叶片衰老程度与CAT活性极显著负相关, MCFF叶片衰老与SOD和POD活性显著负相关, 且二者叶片衰老进程中SOD、POD、CAT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与MCFF相比, EHYR叶片除具较高SOD和POD活性外, 在籽粒灌浆后期同时保持较高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延缓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开花后20 d是EHYR与MCFF叶片衰老出现差异的生理临界点, 因而在此时期之前调控更有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高温和干旱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持续干旱和持续高温3种处理,探求干旱区高温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处理下,春玉米苗期缩短9~13天,穗期生育间隔延长6~12天,花粒期不完整;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延长3~8天,无法正常灌浆成熟。(2)持续高温处理,春玉米前期生长快,抽雄后高度不再增加;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生长缓慢,拔节期之后植株高度显著偏小;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单株总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拔节期之后均较对照偏小。(3)干物质分配率在持续高温处理中呈现茎>叶片>叶鞘,在持续干旱处理中呈现叶片>茎>叶鞘,穗很小,造成经济产出少,而在对照处理中呈现穗>茎>叶片>叶鞘。(4)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下含水率呈现叶鞘>茎>叶片。受高温和干旱胁迫,产量不保时,抽雄期进行粮转饲较合适。本研究可以为科学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生玉米叶面积分布、 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6个品种(系)的对生和互生玉米的叶面积分布、 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 结果表明, 对生玉米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比互生玉米分别高出192%~220%和130%~190%。 两者的不同叶位与叶面积之间均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 即判断得最大叶面积的叶位数为6。 后期(灌浆期起), 对生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互生的, 差  相似文献   

17.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问题,利用外引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国内种质的方法,即鉴定并发掘外引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后,鉴别筛选出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最终选育出新的自交系用于我国杂交种的培育,从而提高国内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并利用外来种质的优良抗逆基因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索山西晋中地区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适宜覆膜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种覆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均可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可显著提高花后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起垄膜侧种植方式处理的光合特性最佳,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6.2%。籽粒产量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行粒数及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参数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略高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说明通过提升花后的光合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总之,起垄膜侧种植栽培方式有利于玉米提高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晋中地区玉米生产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夏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性状关系,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中国生产上利用的15 个优良玉米杂交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增长率和光合势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5 个玉米杂交种中‘登海602’产量最高,玉米叶面积指数较高,具有较高的光合势;各玉米品种间的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吐丝期达到最高,各玉米品种间存在差异,玉米叶面积指数增长率亦具有相同趋势;各品种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吐丝期至乳熟期;拔节—苗期叶面积指数增长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蜡熟—完熟期的光合势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苗期—拔节期和蜡熟—完熟期是玉米高产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探讨UV-B辐射增强对中高海拔干旱地区玉米的影响,可为正确评估UV-B增强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利用可升降式紫外灯装置,观测增加不同剂量UV-B辐射情况下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绿叶数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显示,在中高海拔的干旱地区,UV-B辐射增强使玉米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绿叶数减少和产量降低。叶面积减小的原因是随UV-B辐射增强叶长变短、叶宽变窄,产量降低的原因是产量各构成因素均受到UV-B辐射增强较大不利影响,并且随着UV-B辐射增加量越多,玉米产量降低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