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传统小麦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结合计算的保留指数和对照标准品,确定所含化合物的种类,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采用内标法确定在传统小麦酱中的含量。共鉴定出113种化合物,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5.368%,在传统小麦酱中的含量为263.049μg/g,包括醛类10种(11.862μg/g)、酯类25种(6.955μg/g)、酸类20种(140.596μg/g)、烃类14种(1.934μg/g)、醇类9种(5.666μg/g)、杂环类化合物19种(53.938μg/g)、酮类7种(1.406μg/g),其他化合物9种(40.692μg/g)。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浏阳老一品香豆豉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并与文献值相比。共鉴定出111种化合物,包括酯类化合物35种、吡嗪类化合物25种、醛类化合物10种、其他杂环类化合物8种、酮类化合物8种、酚类化合物8种、烃类化合物5种、醇类化合物5种、酸类化合物3种、硫化物以及腈类化合物各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较高(>2%)的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10.96%)、三甲基吡嗪(4.97%)、苯甲醛(3.56%)、亚油酸甲酯(2.96%)、苯乙醇(2.95%)、棕榈酸(2.92%)、二甲基三硫醚(2.76%)、正戊醇(2.62%)。根据分析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浏阳老一品香豆豉气味贡献较大的物质有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愈创木酚、苯甲醛、苯乙醇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其中,醇类(30.1432%)、烃类(22.6681%)、酚类(10.7776%)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含氮含硫及杂环类(8.3344%)、醛类(6.0060%)。  相似文献   

4.
李敏  贺云川 《食品科学》2011,32(8):272-2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方便榨菜原料及成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类37种化合物,37种化合物中含烃类4种、醇类7种、醚类2种、醛类5种、酸类4种、酯类8种、酚类1种、含硫化合物5种、杂环化合物1种;两种样品共同检出的化合物有4种,分别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环丙酯、二甲基三硫;方便榨菜原料检出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异硫氰酸烯丙酯(60.77%)、异硫氰酸环丙酯(6.10%);方便榨菜检出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对丙烯基茴香醚(47.54%)、异硫氰酸烯丙酯(11.41%)。  相似文献   

5.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 种、醇类10 种、醛类10 种、酚类8 种、酯类7 种、酮类4 种、其他物质6 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 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相似文献   

6.
釆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芒果皮中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从分离的51种物质中鉴定出36种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80.86%.含量较高的组分是Y-松油烯(31.49%)、3-蒈烯(8.51%)、十四酸(5.07%)、苎烯(3.4796)、罗勒烯(2.77%).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榨菜挥发性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确定了其中的34种化学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7.1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榨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异硫氰酸烯丙酯(4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35%)、异硫氰酸苄酯(10.01%)、异硫氰酸环丙酯(9.30%)、(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3.09%)、二甲基三硫醚(2.80%)、十六酸乙酯(1.53%)等,这七种成分质量分数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1.23%。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时间为4h,从汉麻叶中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6.04%,其中酮类7种(4.67%)、酚类2种(6.13%)、醛类4种(3.88%)、醇类8种(15.35%)、烃类13种(29.40%)、杂环化合物类2种(0.97%)、其他8种(25.64%)。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石竹烯氧化物(14.36%)、石竹烯(8.08%)和α-石竹烯(7.05%)等。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芫荽籽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味组成特征,用同时蒸馏萃取仪提取制备了芫荽籽中挥发性成分,经GC-MS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32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9.81%,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55.35%)、樟脑(10.00%)、蒎烯(6.81%)、柠檬烯(4.27%)、香叶醇(4.21%)、乙酸香叶酯(7...  相似文献   

10.
卷烟挥发性成分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1种卷烟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SPSS软件按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对90个成分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种卷烟样品可以聚为6个类别,恰好与其品牌和生产企业相对应,即同一个生产厂家同一品牌的卷烟样品可以很好地聚为一类。该法可为卷烟品牌的区别、品质控制、综合评估和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DE-GC-MS分析胡同坊北京酱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酱鸡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2种风味化合物,分成9类:烃类4种(相对含量0.325%)、醛类19种(相对含量52.262%)、酮类10种(相对含量0.929%)、醚类1种(相对含量0.150%)、醇类12种(相对含量1.995%)、酸类11种(相对含量39.117%)、酯类4种(相对含量0.408%)、酚类5种(相对含量0.345%)、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16种(相对含量4.468%)。其中,醛类和含氮含硫以及杂环化合物对胡同坊北京酱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SDE-GC-MS分析肯德基吮指原味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SD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o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肯德基吮指原味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讨论各物质对整体风味的影响。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其中烃类14种,醛类23种,醇类4种,酮类7种,酚类4种,脂肪酸类3种,酯类2种,内酯类2种,杂环化合物7种。烃类(17.44%)、醛类(45.41%)和脂肪酸类(13.26%)的相对含量较多,其次为酮类(3.65%)、杂环化合物(2.79%)。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焙烤小麦胚芽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动态顶空萃取(DHS)与同时蒸馏萃取(SDE)两种方法提取焙烤小麦胚芽中的风味物质,并通过气质联机(GC-MS)进行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包括醛类15种、醇类8种、烃类11种、酮类12种、酯类6种、酚类5种,酸类10种、醚类6种、含氮杂环类28种,其中挥发性的醛以及含氮类杂环化合物构成了焙烤小麦胚芽的风味主体。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香味化合物的峰面积偏差较大,但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大致相同,特别是焙烤麦芽香味中的关键香味成分。从香味成分的构成考虑,DHS/GC-MS与SDE/GC-MS的分析结果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陈曦  黄明泉  孙宝国  陈海涛 《食品科学》2012,33(14):129-135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长裙竹荪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中等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0种化合物,包括醇类5种、酚类4种、醛类10种、杂环类17种、酮类13种、烃类12种、酸类5种、酯类4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呋喃甲醛、苯乙醛、2-乙酰基呋喃、β-绿叶烯、亚油酸、异长叶烯酮等。  相似文献   

16.
永丰辣酱是湖南省极具地方特色的发酵调味品,主要原料有本地灯笼椒、优质小麦、黄豆、糯米等。文章主要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4种永丰辣酱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共检测到12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YF-1有47种,YF-2有60种,YF-A有53种,YF-B有44种,酯类物质应为永丰辣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一步发现,同为农家自制的YF-A与YF-B区别较大,但YF-1和YF-2彼此交叠,成分相似,且与YF-A和YF-B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7.
杨蕊莲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5,36(20):185-189
采用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未处理、微波处理、冷冻处理和超声处理后豆浆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加苯甲醇作内标定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8 种挥发性成分,4 种预处理后的样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28、26、30 种和33 种。不同预处理后的风味物质均以醛类、醇类、酮类、呋喃为主,醛类含量最多。结合感官评价得出冷冻处理后豆浆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子鼻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DE-GC-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杜仲叶水提液的主要香气成分差异性.SDE-GC-MS分析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