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承压井水位潮和重力固体潮观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昭栋 《地震》1991,(2):47-52
  相似文献   

2.
3.
用LW—150型涡轮流量变送器、CZ—1002型数字记录仪组成的观测系统,在庐江台自流井进行了流量固体潮观测。将固体潮体应变的理论值作为流量潮的理论值,用维涅第柯夫方法对7个月的流量观测数据(各整点7分28秒内累计脉冲数)进行了调和分析,主要潮波的结果为: 振幅因子相位滞后 O_1波 6.17±0.08 -3.7°±0.7° M_2波 6.32±0.03 8.7°±0.3°这显示了较好的潮汐观测质量。同时,观测结果还反映了该观测系统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首区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LCR-ET20重力仪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DZW-9重力仪在三峡水库首区的重力固体潮比对观测.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重力固体潮潮汐参数,估算了DZW-9重力仪的格值,其值为(-756.06plusmn;0.05)times;10-8(mbull;s-2)/v. 分析了相应仪器的重力观测残差, 数值结果表明DZW-9重力仪的长期漂移具有线性特征, 观测精度与LCR-ET20重力仪在同一量级. 本文提供的相关结果可为该地区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提供有效的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海潮与固体潮的相互作用,对近海的泉州台用三台重力仪(二台LaGoste-G型、一台GS型)为期四个半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仪器的性能及误差来源。由分析得出: 1.由LaCoste-G型584和589重力仪观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三台仪器对于主要潮波O1和M2波的观测结果也相符较好,其互差不超过8‰。利用Schwiderski图和我国等潮图作海潮改正后的潮汐因子接近理论模型值。但由于泉州为近海台,大的余差可能反映了局部地区海潮的影响。 2.LaCoste-G型重力仪的误差主要来自灵敏度的变化,应在基本台上作定期标定。 3.GS-207重力仪的观测结果受气压的影响较大,特别是K1和S2波,经初步分析得出约7微伽/毫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海潮与固体潮的相互作用,对近海的泉州台用三台重力仪(二台LaGoste-G型、一台GS型)为期四个半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仪器的性能及误差来源。由分析得出: 1.由LaCoste-G型584和589重力仪观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三台仪器对于主要潮波O1和M2波的观测结果也相符较好,其互差不超过8‰。利用Schwiderski图和我国等潮图作海潮改正后的潮汐因子接近理论模型值。但由于泉州为近海台,大的余差可能反映了局部地区海潮的影响。 2.LaCoste-G型重力仪的误差主要来自灵敏度的变化,应在基本台上作定期标定。 3.GS-207重力仪的观测结果受气压的影响较大,特别是K1和S2波,经初步分析得出约7微伽/毫巴。  相似文献   

7.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 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 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相对重力测量数据中存在的重力固体潮信号,本文提出将奇异谱分析方法(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应用到相对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中,在不需要测站坐标等先验信息的条件下从相对重力数据中提取重力固体潮,提供了一种获取重力固体潮的新思路.采用模拟的相对重力数据进行实验,利用SSA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别从模拟信号中提取重力固体潮并进行结果对比,SSA获取的重力固体潮与理论值残差RMS为0.3 μGal,小波方法获取的残差RMS为1.6 μGal.利用CG-5相对重力仪实测数据进行实验,提出一种利用SSA外推时间序列来削弱边界效应的新思路,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方法后重力固体潮值与理论值残差序列的RMS和STD均有所减小.通过实验发现削弱边界效应后SSA提取的重力固体潮与采用Tamura潮波表计算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残差RMS值为2.2 μGal.利用SSA提取的零点漂移值与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十天内的差值小于0.4 μGal/d.

  相似文献   

10.
陆地重力观测相较于航空和卫星重力观测,距离场源更近,观测精度相对较高,其静态异常和时变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多种地球动力学问题.21世纪以来,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发展迅速,陆地观测网络日益完善,高精度陆地重力观测数据产品逐渐丰富,基于这些产品的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高精度陆地重力观测数据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包括基于重力异常数据构建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地壳物性结构模型、反演Moho界面形态和估计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以及利用时变重力数据构建时变重力场模型、探测微弱动力学信号、估计地壳构造变形速率和分析与火山、地震过程的可能关联,最后探讨分析了陆地重力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中国大陆重力观测系统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昆明地区1975年4月12日至1979年2月28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的结果几个主要日波(O1,K1)和半日波(M2,S2,N2)的振幅比例系数和位相差是: (O1)=1.1440.006 (O1)=——0.4度 (K1)=1.1170.003 (K1)=——0.2度(O1)——(K1)=0.027 (M2)=1.1350.002 (M2)=0.2度 (S2)=1.1360.005 (S2)=0.4度 (N2)=1.1500.014 (N2)=0.8度并给出振幅比例系数有可能随时间变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京白家疃测站8台GEO潮汐重力仪对比观测的资料,采用标准线性体流变模型模拟重力仪及记录系统的力学特性,计算各台仪器的格值改正系数、主潮汐波的振幅衰减系数和相位滞后;确定北京重力地球潮的振幅因子δ和相让滞后为δ(M2)=1.1784,δ(O1)=1.1804,δ(M2)/δ(O1)=0.9983,(M2)=0.07°,(O1)=0.10°.  相似文献   

13.
1.台址及仪器状况兰州台是甘肃省唯一的(Ⅰ类)形变综合观测台,架设有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FSQ型自记水管倾斜仪。该台位于(L=103°.7520,λ=36°.0980,H=1550米)兰州市安宁区人防山洞内,洞体进深145米,岩层直立,覆盖层厚29—88米。为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绝对重力观测结果和重力测量精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内给出全国36个点绝对重力观测结果。观测结果表明,在国家重力基本网的一些点上,其重力值新测绝对重力值之间存在明显偏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北京白家疃测站8台GEO潮汐重力仪对比观测的资料,采用标准线性体流变模型模拟重力仪及记录系统的力学特性,计算各台仪器的格值改正系数、主潮汐波的振幅衰减系数和相位滞后;确定北京重力地球潮的振幅因子δ和相让滞后为δ(M)=1.1784,δ(O)=1.1804,δ(M)/δ(O)=0.9983,(M)=0.07°,(O)=0.1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北京地震台网的人工爆破资料, 由莫霍界面的首波 Pn 的走时数据, 经过松散层校正和高程校正后, 采用改进的时间项法计算测点(台站和炮点)的时间项 t 和 Vpn, 最后引进弹性薄板模拟莫霍界面的形状, 得出北京地区莫霍界面深度等值线图.从该图可以明显看出全区趋势变化:西北部山区莫霍界面埋藏深, 东南平原莫霍界面埋藏浅, 向北西72方向, 向下倾斜约2, 全区平均深度约37公里.此外, 莫霍界面下的 Vpn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的地震转换波探测结果邵学钟,张家茹(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根据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需要,我们于1992—1993年在塔里木盆地开展了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目的是探明地壳和上地幔深部构造...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的地震转换波探测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的地震转换波探测结果邵学钟,张家茹(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根据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需要,我们于1992-1993年在塔里木盆地开展了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目的是探明地壳和上地幔深部构造...  相似文献   

20.
钻孔应变,应力测量区域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平 《地震研究》1992,15(3):283-290
我国钻孔应变、应力测量依不同时段区域变化形态有明显差异;短期(一月内)、中期(一年内)区域变化特征不显著。正常形态显示平稳、应变测量显示固体潮形态、应力测量显示年变形态。震前异常多呈现突升、突降式的应变阶跃、固体潮畸变、年变形态改变。长期(10年内)与其构造部位、地震活动性及区域构造运动,矢量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识别不同区域的曲线变化特征,对判定震兆信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应变、应力测量资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