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实验测定了水解聚丙烯酰铵(HPAM)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流变特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特性,建立了衰竭层效应和粘弹性效应共同存在条件下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表观粘度计算模型.用这两种聚合物溶液在不同的浓度和注入速度条件下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的增强可引起表观粘度增加或衰竭层厚度降低,从而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驱油效率提高.随浓度或注入速度的增加,HPAM溶液的驱油效率升高.在浓度低于缠结浓度时,黄原胶溶液的驱油效率很低.但其浓度只要高于缠结浓度一定程度后,驱油效率就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值.增加注入速度时,黄原胶溶液的驱油效率提高值不变.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存在不可及孔隙体积和吸附滞留现象,以往研究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时,常忽略不可及孔隙体积的影响。为此,通过实验测定了聚合物驱不可及孔隙体积、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粘度;通过建立考虑不可及孔隙体积的并联毛细管模型,分析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有效粘度、剪切速率和衰竭层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聚合物累积质量曲线求导得到的不可及孔隙体积更准确;不可及孔隙体积会使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降低,剪切速率和衰竭层厚度增加;岩心渗透率越小,不可及孔隙体积越大,对阻力系数、有效粘度、剪切速率和衰竭层厚度的计算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测定了聚丙烯酰胺溶液和黄原胶溶液在流变仪中的流变性和不同浓度,注入速度及岩心渗透率条件下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浓度增加,聚丙烯酰胺溶液的体相粘度,表观粘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衰竭层厚度减小,黄原胶溶液的体相粘度增加,浓度高于缠结浓度时,残余阻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衰竭层厚度和表观粘度的变化幅度不大,注入速度增加时,两种聚合物溶液的衰竭层厚度都降低,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不变,粘弹性增加,黄原胶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流变仪中的流变性,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并用不同的浓度,注入速度和岩心渗透率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体相粘度、表观粘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衰竭层厚度减小,驱油效率增加,注入速度增加时,聚合物溶液的衰竭层厚度降低,粘弹性增加,驱油效率增加,渗透率的增加能使驱油效率增加,对提高驱油效率起作用的是聚合物分子的缠结作用引起的表观粘度的增加或衰竭层厚度的降低,这种作用能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  相似文献   

5.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及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验测定了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流变性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特性.动态粘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浓度大于临界缔合浓度时,溶液的弹性模数G'和耗能模数G″明显大于聚合物溶液浓度低于临界缔合浓度时的G'和G″,且存在着一个临界聚合物浓度.低于该浓度时,溶液的G″大于G',而高于该浓度时, G'大于G″,不同浓度下的G″和G'基本不受剪切应力的影响.在实验剪切速率内,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宏观流变特征表现为剪切稀释性和剪切增稠性.而在多孔介质中,在低剪切速率下,溶液表现出牛顿流体的特征;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溶液表现出剪切稀释性和剪切增稠性的流变规律.在进行缔合聚合物驱油时,应尽可能使用弹性比较大的聚合物,而且注入速度须高于临界粘弹流速,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其粘弹性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动态及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基础资料。文章通过大量的非稳态法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实验,研究了岩心润湿性、渗透率和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亲油岩心相比,亲水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同一含水饱和度时聚合物相相对渗透率偏低,曲线右端点和等渗点都向右偏移,驱油效率较高;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流跨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变小,最终采出程度增加,含水上升率变低;与相同粘度的甘油驱对比,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右端点明显右移,说明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研究聚驱渗流机理和编制聚驱开发方案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数据,但由于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如何准确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阐述前人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按稳态和非稳态两种测试方法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推导新的理论计算模型和实验方法的改进,给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是油藏方案设计、动态预测和数值模拟中最为重要的输入参数。其中,聚合物的宏观黏度与聚合物经过多孔介质后的剪切黏度具有很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设计过程中的黏度,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利用岩心驱替装置系统分析了不同渗透率、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的剪切流变性。结果表明,聚合物经过多孔介质剪切后表观黏度均下降,随着岩心渗透率降低,黏度降解的程度增加,黏度损失率均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剪切后表观黏度升高。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低时,黏度剪切降解对渗透率不敏感,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黏度损失率增加,黏度与剪切次数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测定了黄原胶溶液在流变仪中的流变性,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用不同的浓度,注入速率和岩心渗透率进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浓度增加,黄原胶溶液的体相黏度增加,浓度主于缠结浓度时,残余阻力系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衰竭层厚度,表观黏度和提高采率的幅度变化不大,同低于缠结浓度的情况相比,采收率保持较高的数值,最佳的黄原胶驱 度应稍高于缠结浓度。注入速度增加,黄原胶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下降,衰竭层厚度降低,采收率变化不大。渗透率增加能使采收率增加。对采收率提高起作用的是黄原胶分子的缠结作用下引起的表观黏度的增加或衰竭层厚度的降低,这种作用能使平行于油水界面拉动残余汪的力增加。图4表1参11(张宏方摘)。  相似文献   

10.
致密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复杂,受孔隙表面和流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微观效应普遍存在,而目前已有的致密多孔介质模型未同时考虑边界层效应和微观效应,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基于毛细管束模型和分形理论,建立了考虑微观效应的渗透率模型来表征致密多孔介质中流体传输能力,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模型计算的有效渗透率不再是恒定值;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11.
吴天江 《断块油气田》2010,17(6):755-758
不可入孔隙体积影响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设计注聚时需考虑不可入孔隙体积效应。实验考察了改性淀粉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的IPV值,结果表明,改性淀粉聚合物溶液分子线团最大半径主要分布在0.2~1.2μm,吸附层厚度越大,IPV值就越大。由岩心孔隙分布拟合计算出的IPV值略低于双段塞法的实验值,其原因是部分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虽然小于孔喉半径,但可能在孔隙外部滞留产生了不可入孔隙体积。不可入孔隙体积的存在主要有2个原因:聚合物溶液分子线团尺寸与岩心孔喉尺寸不完全匹配,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越小、孔喉尺寸越大,越利于其通过孔隙喉道,产生的不可入孔隙体积就越小,反之越大;孔隙介质中的边界层效应和聚合物溶液滞留吸附作用,相当于降低了孔喉的有效半径,而增大了IPV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合物驱油两相渗流过程中的指进现象,建立了平面可视的渗流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和图像及数据处理方法.以驱替的波及面积为主要参数,建立了分维计算方法,并通过不同粘度的驱替液的驱油实验,确证油水两相的驱替渗流过程是分维的,同时得出了分维数是和聚合物驱替液粘度间的函数关系.由五点法井网注采模型上进行的实验现象表明,随着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加其粘度也增加,驱油时其前缘的推进也愈均匀.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溶液粘度增加,分维数也增大.如用不含聚合物的清水驱替时,分维数是1.563,当用1500mg/L的聚合物溶液驱替时,分维数是1.791;当聚合物浓度为4000mg/L时,分维数增加到1.956,且很接近于完全波及时的极限值2.0.这表明:用聚合物溶液驱油,驱替波及过的地方“破碎”程度减小,波及效果增加.这一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用聚合物溶液驱油时,在扩大波及系数的同时,还可提高波及效果.从微观上讲,聚合物驱还可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洗油系数,其量和聚合物溶液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The influence of anionic polymers for reducing water production in oil wells under induced polymer adsorption is investigated. Cationic polymers are frequently used for polymer injection due to their positive ionic character and the negatively charged silica surface of most porous media.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anionic polymer used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polymer adsorption is unaffected by the ionic character of polymers, provided the polymer is hydrophilic. Equally, previous studies on polymer adsorption in porous media have shown that static adsorption regime exists at low shear rate of injection. This results in thin polymer layer whose capability to reduce water permeability is marginal. However, polymer injection at increasing shear rates ha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the adsorbed polymer layer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d water permeability reduction.In this work,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sandpack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at there is improvement in the adsorbed polymer layer with increased shear rates. This phenomenon is known as “flow-induced adsorption”.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above a critical shear rate, there is a shift in permeability-reduction mechanism from static adsorption to flow-induced adsorption, resulting in a sharp increase in adsorbed polymer layer. Various scenarios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lymer residence time and increasing rate of brine flush after polymer injection.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above experimental results, similar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t increased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in Berea sandstone cor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rmeability-reduction mechanism is constrained by increased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low-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相似文献   

14.
形变悬浮胶体聚合物是一种高弹性胶体颗粒,具有溶涨速度快、吸水性强、分散均匀、溶液无色透明的特点.在较低的浓度条件下形成的胶体溶液无游离水,颗粒体积分数大,具有形变压差小、形变能力强的优点.研究表明:形变悬浮胶体聚合物溶液稳定性好、抗剪切性能强.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堆积、形变和运移,能够有效降低高渗透层渗透率,不会对低渗透层造成堵塞,可同时解决层内和层间的矛盾.在聚驱中及聚驱后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渗流参数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大庆油田厚层试验区的天然岩心上,建立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渗流参数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渗透率、注入速度、温度、分子量和矿化度对渗流参数的影响,初步建立了R_K_(max)、b_p与渗透率、线性推进速度和温度的关系式,从而充实和完善了原聚合物驱模型,为厚层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数值模拟参数。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田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试验研究表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流体的粘度和地层温度对渗流规律都会产生影响。渗透率越低,粘度的影响越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渗流曲线愈发接近于直线,拟启动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描述低渗透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的运动方程,给出了出现非线性的临界条件,从边界层角度对低速非达西渗流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边界层的厚度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压力梯度增大到一定值后,不动层为固化层,进入线性非达西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