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明确葫芦巴浸膏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含量及不同萃取方式对葫芦巴浸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溶剂萃取(LL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对葫芦巴浸膏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3种萃取方法共鉴定出1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固相微萃取(SPME)37种、溶剂萃取(LLE)66种、同时蒸馏萃取(SDE)113种,3种方式共有的16种,具有葫芦巴浸膏特征香味成分的葫芦巴内酯3种方式均能萃取出来,比较3种萃取方法可知: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溶剂萃取(LLE)对葫芦巴浸膏中香味物质提取的更为全面,两种萃取方式共鉴定出151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子蒸馏法对云烟浸膏进行改良处理,制备烟草精制物,对精制物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吸,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云烟浸膏中挥发性成分与卷烟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挥发性成分对口腔刺激/舌部灼烧、烟气浓度、劲头这三个指标影响建立的模型拟合度最高,能够有效解释挥发性...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浸膏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分析了金银花浸膏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67种成分,主要为亚油酸甲酯、棕榈酸、十八碳烯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芳樟醇、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亚油酸、肉豆蔻酸、亚麻酸乙酯等。对金银花浸膏在卷烟中进行了添加实验,发现添加了金银花浸膏的卷烟刺激性明显得到降低、烟香更加柔和、具有更好的抽吸口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梅浸膏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采用固相微萃取对西梅浸膏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和苯乙酸庚酯,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3.96%和6.30%.  相似文献   

5.
用固相微萃取(SPME)、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液液萃取(LLE)三种前处理方法提取秘鲁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这三种萃取方法提取鉴定出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秘鲁浸膏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酸苄醋,三种萃取方法下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4.90%(SPME)、29.48%(SDE)和67.18%(LLE);②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秘鲁浸膏挥发性成分的鉴定结果中未检测出固相微萃取和液液萃取法中出现的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肉桂酸;③固相微萃取方法简便、快捷、高效,比同时蒸馏萃取、液液萃取更适合于对秘鲁浸膏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香气是评价浸膏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可以为浸膏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结合GC-MS对树苔浸膏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对树苔浸膏中的香气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SPME和SAFE两种前处理方法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成分,香气活性成分为27种,其中香气稀释因子(flavordilutionfactor,FD因子)较高(FD≥9)的为β-苔黑酚羧酸甲酯、戊酮酸乙酯、苔黑酚羧酸乙酯、赤星衣酸乙酯、壬酸乙酯、庚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进一步的定量及气味活度值(OAV)计算确认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为β-苔黑酚羧酸甲酯、苔黑酚羧酸乙酯、庚酸乙酯。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技术分别对西南獐牙菜的茎与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南獐牙菜的茎与花的挥发性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是烷烃类和酯类,但各个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艾叶浸膏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到210种物质,鉴定出65种匹配度较高的物质,主要为萜烯类物质及其氧化物。应用热失重技术(TG)分析了艾叶浸膏的热失重行为,TG曲线显示艾叶浸膏主要失重区域在145~643℃,其中,145~465℃主要是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物质的挥发,而在465~643℃发生复杂裂解反应。通过热裂解技术分析了艾叶浸膏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艾叶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脂肪烃类在300℃以下主要是通过蒸馏作用直接转移,而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至600~900℃,产生了呋喃等增香物质,同时也生成了羰基化合物、萘、茚等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9.
罗汉果浸膏的提取及其热裂解产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汉果浸膏的热裂解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罗汉果浸膏挥发性成分,并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罗汉果浸膏进行热裂解研究,对比分析了罗汉果浸膏裂解前后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罗汉果浸膏的香味成分主要有糠醛、糠醇、5-甲基糠醛、2,4-二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3-酮、5-羟甲基糠醛和反式角鲨烯等。罗汉果浸膏在300℃条件下的裂解产物较少,主要为丁醛、异戊醛、乙酸;600、750、900℃下的热裂解产物明显增多,较罗汉果原组分、300℃下的裂解产物,增加了呋喃类、酮类、烯烃类、含氮杂环化合物、苯系物及一些其他化合物。罗汉果浸膏裂解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较原组分整体上增加,如呋喃类、酮类、烯烃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等均有所增加,乙酸等有机酸含量较原组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时蒸馏法萃取葫芦巴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葫芦巴浸膏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包括棕榈酸乙酯(30.34%)、亚油酸乙酯(21.53%)、油酸乙酯(12.96%)、正己酸乙酯(4.96%)、肉豆蔻酸乙酯(2.23%)、辛酸乙酯(1.89%)、十五酸乙酯(1.28%)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芡实和冬葵子油状物,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名称。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测定各成分的含量。从芡实中分离鉴定了33种化合物;从冬葵子分离鉴定了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铁观音茶叶香气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索氏萃取(SE)、同时蒸馏萃取(SDE)和超临界CO2萃取(SFE)方法提取铁观音的香气成分。用GC/MS分析比较了萃取物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SDE获得了最多的香气组分,而SFE得到的主要香气成分质量分数和萃取率最高。进一步考察了SFE的压力、温度及夹带剂对主要香气成分的萃取率及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升高香气成分的萃取率及质量分数均升高。而当温度和夹带剂中乙醇质量比为45℃和5%时,总香气成分的萃取率最高,且主要香气成分的质量分数比未添加夹带剂时提高达几十倍,与SFE所得萃取物在香烟中品香评吸的结论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提取莪术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鉴定出34种和26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61%和60.15%,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表-莪术酮和β-姜黄酮。  相似文献   

14.
栀子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根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别有65种物质和59种物质被鉴别,占总挥发油的86.546%和73.626%.  相似文献   

15.
栀子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超临界C0: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根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超临界CO。萃取法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别有65种物质和59种物质被鉴别,占总挥发油的86.546%和73.626%。  相似文献   

16.
以DB-5 MS毛细管柱分离番石榴叶己烷提取物,共得到42个峰.采用GC-MS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对比样品质谱图与标准谱图库中的谱图,鉴定了30个挥发性成分,以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石竹烯和1H-环丙基[e]甘菊环烃是两种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24.43%和11.53%.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香薷草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23种和1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17%和97.72%,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  相似文献   

18.
刘怡静  章骅  邵立明  何品晶 《化工学报》2021,72(9):4900-4909
采用氧弹法、浸提-氧弹法和管式炉-氧弹法分别测定生活垃圾组分中的总氯、无机/有机氯以及挥发态/固定态氯的含量,探究了生活垃圾中氯的形态和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各组分的总氯含量(干基)为1.52~19.44 mg/g,其中,厨余类组分的氯含量最高,为8.38~19.44 mg/g。厨余类组分的无机氯含量占比高达90%以上,橡塑类组分的有机氯含量占比为46%~55%。热处理过程中,无机氯在空气气氛下更易转化成挥发态氯和固定态氯,在氮气气氛下更易转化成固定态氯和其他态氯;而有机氯则主要转化成挥发态氯。揭示生活垃圾各组分的氯形态及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可以为生活垃圾热处理过程烟气处理和氯腐蚀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酱油香精和焦糖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和内标物定量方法,对酱油香精和焦糖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二者的特征挥发性组分,以此判断酱油样品中是否添加了酱油香精和焦糖。5个香精样品共分析出56种挥发性组分,其中有14个组分为5个样品所共有,可作为酱油中酱油香精存在的特征提示物的有乙酰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和甲基环戊烯醇酮,其峰面积与内标物(2-辛醇,1mg/L)峰面积的比值依次为0.0857、0.2431和2.2408。3个焦糖样品共分析出21种挥发性组分,其中有6个组分为3个样品所共有,可作为酱油中焦糖存在的特征提示物的有5-甲基-2-呋喃甲醛和5-甲基-2-乙酰基呋喃,其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依次为0.7669和0.1094。  相似文献   

20.
吕金顺 《精细化工》2007,24(4):367-371
用顶空和不同吸附剂吸附法收集蜡梅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剂在相同条件下对蜡梅花头香的吸附量与吸附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剂吸附的头香量和化学成分不同。大孔树脂的吸附量是0.22 g,且不具有蜡梅花香味,是自身分解物;阳离子交换树脂、凹凸棒石、活性炭、分子筛吸附量分别是0.52、0.42、0.26、0.29 g,检测出的化学成分种类分别是27、24、12、10种,且与蜡梅花的香味相似;后4种吸附剂所吸附的头香总成分约39种。凹凸棒石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是蜡梅花头香成分的适宜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