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总结Dixon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远期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4例中有13例(11.4%,13/114)确诊了Dixon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复发首次确诊时间为6-21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0例(14.71%,10/68),年龄>60岁者3例(4.84%,3/62),肿瘤距肛缘距离≤6cm者9例(21.95%,9/41),远切缘≤2cm者4例(36.36%,4/11),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者2例(5.56%,2/36),术后行辅助下化疗者7例(8.24%,7/85),肿瘤恶性度高者7 例(14.29%,7/49),Duck's分期中A、B期者1例(2.86%,1/35)、C、D期者12例(15.19%,12/79). 结论: 男性患者、年龄≤60岁、肿瘤距肛缘距离≤6cm、远切缘≤2cm、未行全系膜切除、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恶性度高者及Duck's分期为C、D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比例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标本下切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不同阶段长度的测量,探讨其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切缘对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距肛缘≤8cm的直肠癌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 184例,全部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每例直肠标本的三个不同阶段的肿瘤下切缘进行测量:①术中切缘;②离体切缘;③化学固定后切缘(简称固定切缘)。计算不同阶段切缘的收缩率。对不同长度切缘对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经病理检查切缘均无肿瘤残留。术中切缘、离体切缘、固定切缘均呈缩短趋势,其平均长度分别为: 4. 6cm(SD=0. 9)、3. 3cm(SD=1. 1)、2. 0cm(SD=0. 9)。切缘长度平均收缩率分别为:①离体切缘与术中切缘收缩率 71. 7%;②固定切缘与离体切缘收缩率 60. 1%;③固定切缘与术中切缘收缩率 43. 5%。全组局部复发 12例(6. 5% )。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离体切缘≤2cm者与>2cm者相比,以及固定切缘≤1cm与 >1cm者相比,其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的估计应考虑切缘的收缩率。直肠切除后应立即对离体标本的下切缘进行测量,其数据较为准确。我们的资料表明:离体切缘≤2cm者与>2cm者对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保肛与非保肛的几种低位直肠癌手术术后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我院1994—2000收治254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按局部切除术、TME+Dixon术、TME+Miles术分成三组,对其术后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部切除组32例,行TME+Dixon术192例,TME+Miles术30例,总手术保肛率88.2%(224/254)。其中局部切除术组2年内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15.6%,5年生成率100%;TME+Dixon术组2年内局部复发32例,复发率16.7%,5年生成率75.5%(145/192);TME+Miles术组2年内局部复发6例,复发率20%,5年生存率46.7%(14/30)。三组病例的2年局部复发率接近,统计学数据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病例下缘距肛缘3-7cm的低位直肠癌可根据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Dukes分期等把握术式选择的适应症,保肛术式为首选,Miles术应视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 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0例在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总剂量为46~50.4 Gy 三维适形放疗,分为23~28次,同时接受卡培他滨或XELOX 方案或FOLFOX 方案化疗2个周期,再行手术。评估术前放化疗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病理降级率和缓解率、局部复发率、放化疗毒副作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总病理降级率为80%(16/20),其中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前临床T 分期(cT)、术前临床 N 分期(cN)的病理降级率分别为73.3%(11/15)、80%(16/20)、82.3%(14/17),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0%(4/20)。手术距术前放疗结束时间隔32~112天,中位间隔49天(7周)。所有患者均达到 R0切除,其中 Mile's 术12例, Dixon 术7例,直肠前切除术1 例;保肛率为40%(8/20) ,其中肿瘤下界距肛门>5 cm 的患者保肛率为100%(4/4);肿瘤下界距肛门≤5 cm 的患者行超低位保肛率为25%(4/16)。中位随访3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为30%(6/20),其中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4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3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术后均未接受辅助化疗,随访5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前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1~2级)达90%(18/20)。术后并发症中肠粘连35%(7/20)、伤口延迟愈合10%(2/20)、小肠梗阻5%(1/20)、肠瘘5%(1/20)。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使病理降期,提高肿瘤根治率和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不增加近期毒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吕强  冯国光  恽蓓  杨志强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3):269-270,276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指征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局部切除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均为局部肿瘤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获随访39例(92.86%)。39例早期癌中36例(92.31%)术后生存〉5年,3例术后1.5~4年仍健在。总局部复发率为9.52%(4/42),复发距手术间隔期为1.5-2年;其中再次行Dixon术2例,改良Bacon术1例,局部扩大全层切除术1例。结论对经仔细选择的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是1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颈锥切诊治CINⅢ宫颈癌ⅠA1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对宫颈卜皮内瘤变(CIN)Ⅲ及宫颈癌ⅠA1期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宫颈锥切术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锥切前多点活检滞确率为87.7%(100/114)。宫领粘连狭窄率为3.2%。21例患者补允全子宫切除术,切缘阳性者标本残留率为28.6%(2/7)、阴性者则为14.3%(2/14)。中位随诊16个月.仅行锥切术的93例患者(切缘阳性者2例、切缘阴性者91例)。1例切缘阴性者复发(占1.1%)。11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已妊娠9例(81.8%),其中早产率为12.5%(1/8)。[结论]宫颈锥切是一种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提高CINⅢ、宫颔痛ⅠA1期的诊断准确性并有治疗作用。锥切治疗后复发牢低.切缘阳性者易有残留.术后应适当处理及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直肠癌低位保肛局部复发病例17例,以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复发为主,复发原因有未能保证全系膜切除、肠管切除不足、侧方淋巴结清扫不足等。复发病例中再行Miles术6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4例),3年生存率为33.3%(2例)。结论对低位保肛患者术前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判断,是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于滨  李永涛  于跃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2):1265-1268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的存在规律,为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期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1例,均以全系膜切除(TME)原则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制作成HE染色病理大组织切片,显微镜观察直肠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的情况。结果:HE染色病理大组织切片检测中下段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为21.95%(9/41)。高、中分化肿瘤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分别为16.67%(1/6)、8.00%(2/25),低分化肿瘤阳性率高达60.00%(6/10)(P〈0.05)。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5cm的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46.15%(6/13),高于≥5cm的阳性率10.71%(3/28)(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开腹/腹腔镜)均与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病理大组织切片能客观准确地观察直肠癌术后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情况,术后应常规进行该项检查。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位置低是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存在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的患者,术后应行规范的放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免除因人工肛门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方法对57例肿瘤位于盆底腹膜返折处或以下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Dixon前切除术47例,Bacon拖出术2例,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2例,经腹骶直肠癌切除术2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4例。结果术后局部复发者14例占24.7%,局部复发中盆腔内复发9例,吻合口复发2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会阴部及坐骨直肠窝内复发2例。术后肝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五年无瘤生存率为64.9%。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只要满足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条件应尽可能争取行保肛手术。距肿瘤边缘2-3cm切断直肠是安全可靠的。强调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观察——附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挺  于尔辛 《肿瘤》1996,16(3):406-408
1986年4月~1993年4月,我科以放射为主治疗转移性肝癌36例,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19例,鼻咽癌肝转移5例,其他12例,结果:1.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5.0%(27/36)、55.6%(20/36)、28.1%(9/32)和9.7%(3/31)。已死亡30例,其生存时间为4~57个月,中位生存12个月。2.单发肝转移癌生存期优于多发者(P<0.001)。3.放射剂量≥3200cGy者生存期优于<3200cGy者(P<0.01)。4.肿瘤完全消失者生存期优于未完全消失者。5.肝内转移癌≤5cm,且肝内转移癌≤2个,是放射冶疗的良好指征,并有可能达到完全消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局部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8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各42例。术后放疗组于术后半月行全盆腔常规方法分割照射治疗,照射总剂量为5000cGy。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结果:随访4年,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8.9%(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有助于降低肿瘤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盆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性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对44例局部晚期/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全盆腔脏器切除术30例、姑息性切除术14例。结肠造瘘术39例,回肠代膀胱术21例,输尿管腹壁造瘘术23例。盆底腔隙采用膀胱脏层腹膜修复39例、双侧腹膜修复3例、带蒂大网膜填充1例、回肠末段填充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23%,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0%。根治性和姑息性全盆脏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0%。结论:根治性全盆腔器官切除术是提高局部晚期/复发性直肠癌病灶整块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对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辅助化放疗组(对照组)14例,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总剂量为45—50.4Gy,1.8Gy/次,每周5次,放疗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手术。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组(试验组)14例,新辅助化放疗同对照组,同时恩度7.5mg/(m^2·d),第1—14天,间歇7天重复给药,共2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试验组CR4例、PR8例、SO2例,RR85.7%。对照组CR2例、PR9例、SD3例,RR78.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治疗中未发现恩度的心脏反应和过敏反应症状。对照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6%,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保肛率92.9%,对照组保肛率78.6%。试验组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4%,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王仲  袁娟  黄拔群 《现代肿瘤医学》2020,(11):1891-1894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新辅助放化疗后再手术)与对照组(手术后再辅助放化疗)各30例,对肿瘤下缘至肛门的距离<4 cm、4~6 cm、>6 cm进行分层,每个层别分别为10、30、20例,比较两组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DFS与OS。结果:肿瘤下缘距离肛门4~6 cm的患者治疗组的保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下缘至肛门的距离<4 cm、>6 cm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保肛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DFS、OS与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能会给肿瘤下缘至肛门距离4~6 cm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带来保肛率上的获益,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扩大病例数将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乐  邱辉忠  肖毅  吴斌 《癌症进展》2009,7(3):258-262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1982年4月-200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51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结肠镜下肿瘤电切术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经肛门括约肌的直肠外科手术(Mason术)7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18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2例,经腹直肠切除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2例,腹会阴联合直肠肿瘤切除术(Miles术)4例,其他手术2例。结果术后病理确诊直肠类癌残灶显慢性炎11例,直肠类癌局限于粘膜下层以内者(pT0或pT1期)28例,直肠恶性类癌(神经内分泌癌)12例(23.5%)。全组51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12例直肠恶性类癌中1例Miles术后发生肝转移,2例经肛门切除术后复发。本组中7例Mason术和18例TEM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或肿瘤局部复发。结论选择直肠类癌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类癌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对于疑诊恶性的病例还应考虑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Mason术和TEM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类癌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在低位直肠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的46例肿瘤距肛缘7.0 cm内、直径2.5 cm、活动度好、活检结果为良性的直肠肿瘤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PPH组22例、对照组24例;分别采用PPH治疗和传统的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均0.005)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且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54.17%)。结论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相比,PPH作为治疗低位直肠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有着明显优越性,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Gy-6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结合4-6周期TACE治疗。结果:PET/CT组共有18例显示GTV有改变,其中7例增大,6例缩小,5例GTV形状改变;放疗后全组AFP值显著下降;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3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2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死于局部未控、复发或转移者比例占总死亡原因的76.7%;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早和疗前GTV≤100cm3者预后好(P均〈0.01)。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原发性肝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结合介入治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保留肛门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f seventy-on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retaining the anus, 15 developed local recurrence with a recurrence rate of 21.1%. Local recurrence was correlated with improper safety margin from the lower edge of cancer to the anal e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3 cm or more and 2 cm or less. The local recurrence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pathologic stage, histologic differentiation and implant of free cancer cell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of saving the anus be strict and without stretching, the safety margin from the lower edge of cancer to the anal end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2 cm in early rectal cancer and not less than 4 cm in advanced les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no touching tumor technique, thorough rinsing of the peritoneal cavity and pre- o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re important for prevention of local recurrence. Early local recurrent rectal cancer can be detected by periodic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2例;位于黏膜下层4例,侵及肌层23例,浆膜外14例;肿瘤周径小于1/4圈7例,1/4-1/2圈19例,大于1/2圈15例;上段9例,中段17例,下段15例。局部复发与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位置相关(P〈0.05),与侵犯程度及肿瘤周径无关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以及肿瘤位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