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涛  刘跃建 《中原医刊》2006,33(23):78-78
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3d入院。入院前3d,患者服用镇痛药后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在门诊予纳洛酮拮抗,入院前2d,意识转清,但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色,痰中带少量血丝。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10年。查体:体温(T)37℃,脉搏(P)86次/m in,呼吸(R  相似文献   

2.
去甲万古霉素对44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大剂量化疗后发生中粒细胞减少时用去甲万古霉素加1-2种其他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ANC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去甲万古霉素0.8gBid加1-2种其他抗生素,疗程3-13;单一泰能/三代头孢或联合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3-10天作为对照。结果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5%、60.0%,愈愈率为45.0%、23.3%。去甲万古霉素组副作用较小。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疗铲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3.
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 ,35 岁 ,因 间 断 发 热 伴 咳 嗽 1 个 月 ,加 重 7d,于2003 年 12 月 26 日 入 院。 患 者 于 2003 年 11 月 出 现 发热 ,体温40℃,伴 干 咳 ,活 动 后 气促 ,于 外院 治 疗 后 热退 ,仍有 干 咳 、气 促 。 12 月 20日再 度发 热 ,咳 嗽加 重,伴大 量黄 黏 痰。查体 :双 肺 底可 闻及 较 多湿 啰音 及 痰鸣 音。 线 胸部 检查 示 双肺 纹 X理 增 重,呈 磨 玻璃 样改 变 ,两 肺均 可见 小 斑点 状模 糊 阴影 。血常 规 :W BC 12.8 ×109/L, 中 性 0.84。 诊 断 为双 侧 肺 炎 (细 菌性 )。 先 后 给 予…  相似文献   

4.
向攀  王芳  王宇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106-106
现将我院1例去甲万古霉素致红人综合征(RM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肺复苏后,生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05年9月22日转入我院ICU.入院查体:T 38.1℃,识不清,结膜轻度水肿,软,心律不齐,下肺可闻及湿性哕音,皿倾向明显,刺处可见淤斑.  相似文献   

5.
 托吡酯临床常用于癫痫和偏头痛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其罕见的不良反应,在中国或健康人中未见报告。本文报道了1例中国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在参加托吡酯片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试验过程中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并讨论了该病例的处理及转归,以期引起对托吡酯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临床试验中健康志愿者安全性保护的关注,为特异性药物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neutropenia,IDIN)的早期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去甲万古霉素加入到经验性治疗恶性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严重感染抗感染方案的疗效。方法:比较去甲万古霉素+头孢他定与头孢他定+丁胺卡那(对照组)治疗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51例的疗效。结果:对于临床可疑G^ 球菌感染,起始选用去甲万古霉素+头孢他定比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为84%vs53%,P<0.05)。同样, 对于微生物证实有G^ 球菌的病人,接受去甲万古霉素+头孢他定作治疗的有效率高(为90%vs44%,P<0.01)。结论:去甲万古霉素+头孢他定可作为临床可疑G^ 球菌感染首选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奥氮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发作及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等,疗效较好,服用方便,已成为精神科一线治疗用药。随着其销量上升,在文献中出现奥氮平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导致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属于罕见,现将我科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奥氮平有关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情况患者,男性,32岁,未婚,肄业,精神病史四年余,诊断躁狂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牵连观念、夸  相似文献   

8.
9.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发危重感染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发危重感染32例,总有效率32.5%。检出革兰阳性菌13例,占40.6%,提示粒缺时革兰阳性菌感染机会增加,其中耐药性葡萄球菌占较大位置,及时应用去甲万古霉素常有效,尤其对静脉留置导管者更强调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万古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医生往往忽略其引起的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29例由于使用万古霉素而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在这些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万古霉素依赖性抗体。这些IgG、IgM抗体可以单独或同时与血小板结合,通常在8天之后就可以导致血小板水平下降93%。在29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严重出血,3例死亡。由于医生往往寻找其他引起出血的原因,如肝素的使用,15例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持续用药达到2周以上。停药之后,所有存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万古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医生往往忽略其引起的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29例由于使用万古霉素而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在这些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万古霉素依赖性抗体。这些IgG、IgM抗体可以单独或同时与血小板结合,通常在8天之后就可以导致血小板水平下降93%。在29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严重出血,3例死亡。由于医生往往寻找其他引起出血的原因,如肝素的使用,15例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持续用药达到2周以上,停药之后,所有存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应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发危重感染22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9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病因中,病毒感染84例,细菌感染18例,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14例,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1例。临床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其中,持续低热不退者21例,中等度发热51例,弛张高热25例,用药后高热6例;咳嗽80例,部分伴有流涕、喘息、鼻塞、纳差等;颈部淋巴结肿大43例,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或斑丘疹23例。20d至1岁婴儿周围血中性粒细胞<1.0×109/L,1~12岁<1.5×109/L。血细菌培养87例阳性18例,病原血清学检查62例中56例阳性。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抗感染、抗病毒,因药物引起者立即停用或避免再用相关药物等;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等,使用强力升白片、利血生、复方皂矾丸、维生素类等药物治疗。治疗4~7d有80例、8~14d有12例、15~21d有5例粒细胞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结论: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多见,临床上以持续低热或反复发热,可伴有咳嗽,颈部淋巴结肿大。经病因和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NE)乃一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它的特点是由严重骨髓抑制所致的小肠和结肠穿壁性炎症。近30年来,在各种不同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恶性实体性肿瘤以及接受器官和骨髓移植的成人患者中,有关该病的报道在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6.
中药黄芪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治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并设对照组观察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原发病总疗程、治愈率。结果:治疗组原发病总疗程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提前,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治愈率上无差异。结论:中药黄芪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经合理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183例乳腺癌患者接受非密集型AC-T方案(吡柔比星70 mg+环磷酰胺0.8 g+多西他赛100 mg,21 d/周期)、剂量密集型ddAC-T方案(吡柔比星85 mg+环磷酰胺1.0 g+紫杉醇290 mg,14 d/周期)及其他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第一周期与后续治疗周期FN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7.21%(123/183),Ⅲ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在ddAC-T方案中的...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梓伦 《广东医学》2000,21(12):1068-1070
1 定义  白细胞减少症 :WBC在 4 0× 1 0 9/L以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 2 0× 1 0 9/L以下。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 0 5× 1 0 9/L以下[1] 。有人将粒细胞减少分为 :轻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1 0~ 1 .5)×1 0 9/L;中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5~ 1 .5)× 1 0 9/L ;重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 0 9/L。发热 :口探一次 38 3℃或 38℃以上持续 1h。感染程度和粒细胞绝对值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粒细胞少于 1 0 0 0感染机会增加。少于 50 0感染危险较大 ,少于 1 0 0危险极大。2 特点患者…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ANC)减少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减少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共发生感染41例,随着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感染率明显升高,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有关。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是重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