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酸化具有酸液分布不均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缺点.泡沫酸对地层渗透率和油水层都具有选择性,泡沫中气体膨胀能为残酸返排提供能量,使得残酸返排更彻底,携带能力强,返排时可将固体颗粒和不溶物携带出井筒.氮气泡沫酸化在华港104-P2井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该井在钻井完井过程中,由于固相颗粒侵入地层,黏土膨胀,使近井地带受到了严重伤害,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无效果,泡沫酸化有效地解除了钻井完井过程中造成的地层污染,使油井恢复了正常产能,表明氮气泡沫酸化是一项解决钻完井过程中地层伤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子长油田长2油层从1997年大规模开发以来,主要依靠自然能量开采,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地层压力逐步下降,近井地带结垢严重,出现卡泵甚至停产,直接影响油井产量。在对该区储层矿物成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酸液体系进行筛选优化,采用10%盐酸+2%冰醋酸+3%氟硼酸+2%氢氟酸+1%缓蚀剂+1%活性剂+1%助排剂+2%黏土稳定剂+1%铁离子稳定剂+1.5%防膨剂+1%清蜡剂配方,试验效果较好。在子长油田余家坪等区块88口井的现场试验中,酸化解堵有效率在75%以上,平均单井增油39.6t,有效期半年左右。该措施工艺技术简单,成本低,见效快,成为近年来长2油层挖潜改造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酸化措施是碳酸盐岩、砂岩油气井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酸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酸化工作液和酸化工艺,针对不同改造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层情况,选择不同酸液体系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58043井是克80井区P1f层生产井,该井自2001年3月22日投产以来共进行过2次针对油层的酸化改造措施,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主要就这2次酸化措施的设计、施工和效果情况做一分析,为今后的酸化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孤岛油田解堵常用的酸液体系和防治酸化失效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底酸化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论述了砂岩油藏解堵注常用酸液体系的原理、特点及适应性。分析了常见部分油水井酸失效的原因,提出了防治酸化失效的一些措施,介绍了孤岛油田酸化工艺的应用情况,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常规酸压往往不能在某些特殊地层形成和保持导流能力较高的裂缝,因而增产(或增注)效果不好;而采用闭合酸压技术能够在酸蚀裂缝表面形成刻蚀程度较高的渗流通道,尤其是对均质碳酸盐岩储层或者软地层,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虎狼峁油田长6油藏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因非均质原因,存在酸化效果差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在常规酸液中加入起泡剂的氮气泡沫酸化法.室内研制出性能较好的泡沫酸液,并进行了泡沫封堵能力评价、泡沫岩心分流实验和现场泡沫酸化试验.该泡沫酸热稳定性达到65 ℃,耐盐性能达到80 g/L.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对水层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岩心分流量由注泡沫前的9:1变为最终的1.2:1.现场应用泡沫酸化6口井,平均日增油量为5.4 t,6口试验井累计增油量为1 015.4 t,有效期达6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泡沫酸液能有效封堵高渗层,改善低渗层酸化效果,达到均匀酸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使用的钻井液和土酸酸化解堵液对浅层气藏岩心所作的全模拟实验表明,钻井液对地层渗透率的损害为45%~81%,土酸酸化解堵液对渗透率的恢复甚微,两块样品在钻井液损害的基础上所造成的二次损害为12%;采用乙醇和NP515作为常规酸添加剂所配制的酸液模拟实验证明,渗透率可恢复至原始值的77.3%~197.4%。经现场试验表明,单井产量可达到或超过初始产量,改进酸液配方适用于浅层气藏的酸化解堵。  相似文献   

9.
砂岩酸化解堵最佳酸化半径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泉 《试采技术》2003,24(1):25-28
酸化半径的确定和设计是决定酸化措施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达西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得出未污染砂岩地层和已污染砂岩地层酸化的增产倍数的理论公式,并以杏树岗油田二次加密井地层为例,得出了该油田 增产效益与酸化半径关系图版,进而求得该油田不同类型酸化井的最佳酸化半径和酸化规模。通过杏树岗油田7口井的设计和施工结果,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常规酸压往往不能在某些特殊地层形成和保持导流能力较高的裂缝,因而增产(或增注)效果不好;而采用闭合酸压技术能够在酸蚀裂缝表面形成刻蚀程度较高的渗流通道,尤其是对均质碳酸盐岩储层或者软地层,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酸化解堵工艺在油田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而且各大油田根据地层实际情况对酸液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主要从酸化原理、体系分类及体系应用三个方面介绍该工艺技术在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和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酸化解堵技术能够有效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改善和恢复地层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陈堡油田供液变差井酸化改善效果有限的问题,采用自转向酸酸化技术以实现酸化过程中酸液自动转向和深部穿透的目的,且酸化后遇烃自动破胶,返排彻底,无二次伤害,可以高效、均匀地酸化储层。通过缩合反应和季铵化反应合成出了一种具有自转向性能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并通过实验评价了浓度、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该自转向剂粘度的影响。优选陈堡油田主力单元水平井进行自转向酸化解堵试验,取得很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暂堵酸化技术在水平井酸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104—5区块水平井酸化存在层内矛盾突出,笼统酸化酸液易进入高渗透层,卡封分段酸化应用技术范围窄且无法改善层内矛盾的现状,应用油溶性暂堵剂加入酸液来调整地层进酸剖面,根据储层物性、酸液性能在暂堵剂粒径分析、配伍性、可溶解性、筛管通过能力、地层封堵能力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摸索出了合理的使用浓度,堵塞及自动解除的规律,为现场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压脉冲射流酸化解堵是用于低渗透油田增产增注的新技术。该工艺可根据地层堵塞情况及程度 ,选择酸液种类、酸液浓度、射流脉冲频率、处理时间和处理层位。该文从水动力学和酸化机理的角度 ,对高压脉冲射流酸化解堵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及有关的计算方法加以论述 ,实际井例证明该技术解堵的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缓速性、铁离子稳定性、缓蚀性、抗酸渣性及缓冲性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乙酸在砂岩酸化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乙酸不仅仅是一种有机弱酸,更是一种多功能酸用添加剂,具有多方面的用途;乙酸可作为缓蚀增效剂,减小盐酸、氢氟酸对施工设备和管柱的腐蚀;作为抗酸渣荆,减小盐酸及铁离子与沥青质原油作用产生的酸渣量;作为缓冲液,能维持酸岩反应体系的低pH值,减小氟化钙、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氟化铝等砂岩酸化中二次反应伤害沉淀物。现场应用效果进一步证明,乙酸在二连阿南、哈南油田、胜利桩西油田和大庆榆树林油田砂岩储层的酸化过程中实现了油井增产、水井降低井口压力、增加注水量的目的,而且这些酸配方在油田的后续施工中均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新疆石油局采油工艺研究院对车排子区块DC353井进行了现场酸化解堵措施,效果显著,平均日增产原油1.6t。  相似文献   

17.
在认真研究储层特征及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注有机溶剂前冲洗地层,然后进行土酸酸化解堵的工艺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冀东油田稠油井酸化的难题,现场应用58井次,有效42井次,有效率72.4%,截至1996年12月累计增产原油121532t,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庆徐深气田,储层一般为3000~4000m左右的火山岩,地层压力较高,为确保钻井过程中不发生井喷事故,钻井液比重相对较高,所以大多数井都存在泥浆污染程度大的问题。目前主要使用水力压裂工艺解除钻井泥浆污染,考虑到水力压裂成本高,施工危险系数大,且可能对套管造成损害。本文介绍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增产措施,酸化解堵增产工艺。下面主要在酸液配方、现场酸化施工过程及酸后增产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述酸化解堵工艺在深层火山岩储层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泡沫酸酸化技术及其在气井酸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对于多层非均质地层而言,由于渗透率的差异,酸液主要是进入其中的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或堵塞严重的地层就不能进酸或进酸太少,这影响酸化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对泡沫酸酸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了耐酸耐盐的起泡剂DY-1+SJ-8和稳泡剂KMS-2,并对不同起泡剂浓度下的泡沫酸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其使用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泡沫的岩心分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可以增加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减少高渗岩心的分流量,使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岩心内均匀推进,基于此原理,泡沫酸酸化可以增加中低渗透层的酸液注入量,减少高渗层的吸酸量,提高酸化效果。泡沫酸酸化技术在中原油田气井酸化中获得了成功,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已被中原油田作为气井酸化的推荐工艺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党英 《海洋石油》2009,29(3):47-52
华港104-P2水平井在钻井及完井过程中受到的污染严重,采取一系列增产措施后,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对该井堵塞原因及前期增产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了达到向油层不同部位渗透的酸液量基本相等的目的,在分析了泡沫酸解堵机理及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酸液拌空气注入的施工方案。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平井解堵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