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定向井、水平井在井斜角45°以上井段实现有杆泵抽油是一个技术难题,泵固定阀球受井斜影响关闭不及时或不到位会造成低泵效。介绍了一种抽油泵强制闭合固定阀,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8口大斜度油井应用后,平均日产液由5.1 t上升至13.1 t,平均日产油由1.6 t提高到3.7 t,平均泵效由15.7%提高到49.6%,表明该强制固定阀能明显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2.
抽油泵高效固定阀罩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导致中高油气比油井泵效较低的原因,针对普通固定阀罩存在的缺点,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固定阀罩使阀球关闭时间缩短,固定阀漏失量减少,流体通过固定阀时到达泵筒的过程变得较为平缓。减少了气体逸出,从而提高了泵效。  相似文献   

3.
具有流线型流动特性的抽油泵油气混抽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理论上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很多 ,其中固定阀是影响泵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溶解于原油中的溶解气或其它轻烃 ,是原油中容易挥发的成分 ;当泵腔内压力变低或者产出液紊流时 ,这部分溶解于原油的溶解气或轻烃就会逸出 ,并以气态聚积在泵筒上部 ,当抽油泵活塞下行压缩这部分气体时 ,该气体又不能迅速溶解 ,成为影响泵效的重要因素。抽油泵活塞上行在泵筒内形成低压以利于泵筒进液 ,这一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通过改进固定阀的结构以减小产出液紊流程度 ,避免溶解于原油中的溶解气或轻烃的逸出 ,是提高泵效的重要途径。固定阀的工艺结…  相似文献   

4.
在低产油井,小排量抽油泵存在寿命短和泵效低的问题。对常规结构的小排量抽油泵进行分析计算,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并改进其结构。上游动阀罩采用闭式结构,下游动阀罩和固定阀罩采用槽型球室结构,泵筒和柱塞选用小间隙和长配合段。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小排量抽油泵的寿命和泵效显著提高,平均运行600 d以上,平均泵效57.6%。  相似文献   

5.
《石油机械》2017,(1):95-97
针对注气井CO_2气窜而造成生产井气油比上升,常规管式泵游动阀打不开而导致的"气锁"问题,研制了CO_2驱中空强制拉杆式防气泵。该泵的游动阀装置采用强制拉杆式结构,从而保证了无论上冲程还是下冲程阀球与阀座都能及时打开和关闭。泵筒部分采用气液交换腔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下冲程时"液击"现象的发生。该泵在苏北台兴油田现场试验2口井,措施后的台7井日增油1.67 t,油井泵效提高8.65%;台8井的日产液稳定在12.1 t,日产油1.12 t,泵效由作业前的8.0%提高到目前的34.3%。该技术达到了提高CO_2驱高气油比油井泵效和原油产量的目的,为提高苏北油田CO_2驱整体开发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杜勇 《石油机械》2011,(11):80-81
为解决深抽井因阀刺漏检泵周期缩短和阀打开压差大、泵效降低的问题,研制了一体式双固定阀泵。该固定阀泵由上下阀、双阀顶杆和下阀顶杆等组成。下部顶杆上端设计为斜面,斜面与圆柱面相交处有一圆弧过渡,这样顶杆与阀球接触时阀球不会损坏。双固定阀间设计的连杆机构,保证双阀打开和关闭同步,可提高泵的充满度。现场47井次的应用表明,采用该双固定阀泵,平均提高泵效8.9%,累计增油7 500 t,平均延长检泵周期120 d,有效地解决了固定阀打开滞后和阀刺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超深油井抽油泵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超深油井的生产需要,研制了超深油井抽油泵。该泵对泵筒、柱塞、固定阀做了设计,改善了泵筒受力状况,提高了螺纹的密封性能和抗拉强度。采用双闭式阀罩结构,减小了开口阀罩损坏的概率,新型双固定阀(或单固定阀)结构设计,不仅增加了可靠性,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现场应用表明,该泵最长使用寿命达到7个月以上,泵效平均达到35%以上,且性能可靠,未发生由于抽油泵失效造成检泵作业的情况,满足深井、加深泵挂油井生产和工艺设计的要求,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很多,其中固定阀是影响泵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溶解于原油中的溶解气或其它轻烃,是原油中容易挥发的成分;当泵腔内压力变低或者产出液紊流时,这部分溶解于原油的溶解气或轻烃就会逸出,并以气态聚积在泵筒上部,当抽油泵活塞下行压缩这部分气体时,该气体又不能迅速溶解,成为影响泵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固定阀抽油泵常因固定阀失灵而进行油井非周期性的检泵作业等系列问题, 研制了可捞式双固定阀抽油泵。该泵是在普通泵的基础上, 增加了可捞式固定阀和固定阀打捞器。可捞式固定阀的阀体紧紧地坐在支撑短节内, 工作过程中阀体不能上下运动, 这样既不会损坏阀体, 又可以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双固定阀避免了因单阀失灵后造成的油井检泵作业, 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此外, 该泵维修简单, 其中只需更换橡胶密封圈和阀球后可再使用, 更换部件少,修复率高。可捞式双固定阀抽油泵在格鲁吉亚国家油田十二区块 85井次的现场应用中, 平均每口井的检泵周期延长 0. 85倍, 共节省各项费用 175 .8万元。  相似文献   

10.
抽油泵采用螺旋式固定阀罩可提高泵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普通阀罩相比,新研制的螺旋式固定阀罩增强了通液能力,改变了液流方向。抽油泵吸液时井液通过固定阀罩内腔的螺旋槽的作用而产生螺旋运动,降低井液通过阀罩的流动阻力,同时井液旋转进入泵筒形成锥状液流减少气蚀,减小对泵筒内壁的冲刷力;抽油泵排液时固定阀球螺旋下降迅速关闭,降低漏失,完成抽油泵的工作过程。螺旋式固定阀罩在10口井上推广应用均提高了泵效,平均每口井提高泵效17.34%,泵效增加最大达67.8%。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认为的泵效是由原油中含溶解气和抽油泵沉没度决定的说法进行分析,指出原油中的溶解气并非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而原油在泵腔内的气蚀作用是影响泵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推导出了泵效计算的有关公式,说明了如何改变抽吸参数提高泵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常规稠油冷采工艺不能满足高粘度深井开采的需要,研究开发了强启闭阀柱塞串联式抽油泵,其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类斜井、稠油井、偏磨井等。该泵由于采用强启闭蝶形吸入阀、机械式排出阀和柱塞串联式结构,有效解决了斜井阀体关闭不严,稠油井杆柱下行困难,吸入阀关闭滞后,偏磨严重井中柱塞上阀罩易磨断等问题。该泵已在多口斜井、稠油井和偏磨严重井上应用,泵效平均提高3%~5%。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计算泵充满系数的方法普遍只考虑气体对泵的影响,对于因供液不足或粘度较高而造成泵充不满的油井,得到的泵效较实际值有较大偏差。综合考虑原油性质、泵的结构以及抽汲参数对泵充满程度的影响,推导出计算泵充满程度的修正方法。采用该修正法和常用法分别对现场17口井进行计算对比,表明该方法比常用方法得到的泵充满程度要低,泵效与实际...  相似文献   

14.
陈茂庆 《石油机械》1996,24(9):43-47
论述了自吸离心油泵吸入条件的两个决定因素——吸入能力和吸入装置。泵的吸入能力取决于泵的汽蚀余量和最大自吸高度。吸入装置包括吸入液面至泵进口处的管路、阀件等。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给出了粘性液体的汽蚀余量和最大自吸高度的计算方法,吸入装置管路中液体运动粘度与水力坡度的关系,以及虹吸管路无气阻条件下的临界安装高度。这说明一台性能优良的泵,还需与之相匹配的吸入装置才能获得最佳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大斜度抽油井延长免修期的有杆泵举升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杨家坝油田大斜度井有杆泵生产过程中产生故障的原因,指出影响大斜度井生严的主要因素是开斜角和狗腿度。对现有斜井有杆泵的固定凡尔和抽油杆扶正器进行了改进,结合墩塘油田大斜厦井的实际井况,对有秆泵抽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形成了新的大斜度井有杆泵举升工艺技术。4口井的现场应用证明,大斜度井有杆泵举升工艺技术改善了油井的生产状况,达到了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效、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与常规有杆抽油系统相比,套管泵采油系统取消了用来悬挂抽油泵并兼作出油通道的油管,利用空心抽油杆及实心抽油杆带动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而抽油,以泵座以上的套管与抽油杆柱形成的环形空间作为出油通道。由于消除了油管柱的弹性伸缩,提高了泵效,可节省单井投资4-5万元,并减少油井检泵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延长热洗周期,减轻油层污染。在大庆油田5口油井中做了现场试验,套管泵泵座的坐封和下泵一次成功率均为100%,其中3口油井的泵效较高,平均泵效为77.2%,已累计增油2000t。  相似文献   

18.
抽油泵泵阀刺漏机理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油泵泵阀刺漏是造成胡庆区块油田抽油井检泵的主要因素。为此 ,分析了泵阀刺漏的内在影响因素 ,即泵阀加工工艺技术和材质 ,并结合油田实际 ,分析了液击、气蚀、出砂和腐蚀对泵阀刺漏的外在影响因素 ,阐明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针对胡庆区块油田的自身特点 ,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泵阀刺漏的对策 :一般井用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阀座代替 6Cr18Mo阀座 ,高液量井应用双固定阀 ,出砂井采取相应的挡砂、排砂、沉砂、抑砂和固砂措施 ,优化抽油井工作制度和向井筒投加缓蚀剂等 ,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喷射泵工作时发生气蚀将降低泵效和泵的使用寿命,不产生气蚀是喷射泵在应用选择时所遵循的一个重要条件。为判别和预测喷射泵工作时是否发生气蚀,根据伯努利方程式导出了在一般条件下判别气蚀特性的气蚀的极限流量比Mc的计算表达式,并进一步得出了保证喷射泵工作时不产生气蚀的极限沉没率fh计算表达式。将得出的结果与布朗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了气蚀极限常数Ic,认为Ic的理论值应为1.  相似文献   

20.
有杆射流泵分层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渗透含油饱和度高的地层供液能量不足给有杆泵采油带来的冲程损失大、泵效低等问题,开展了有杆射流泵分层采油工艺研究。在有杆泵末端增加射流泵,通过封隔器将高低渗透层段分开,利用高渗层产生的液量,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在低渗透层段产生压降,从而提高低渗层的产液能力。介绍了有杆射流泵组合分采的工作原理、参数优选及现场应用情况。2006年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13口井,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累计增产原油2197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