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力行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初步探讨暴力行为刑事责任能力的量化。方法:对“暴力行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作回顾性测试,分析其信度和效度。结果:CRRSV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构合理,其界限值所划分的不同法定能力等级与专家鉴定间也高度一致。结论:CRRSV值得在我国暴力行为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中参考使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司法鉴定的一项主要内容,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本文对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扩展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扩展运用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可能性。方法:对刑事责任能力鉴定对象按量表手册进行评分,专家按3级和三等5级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刑事责任能力给出评定意见,分别探讨量表在两种分级情形下的运用。结果:共纳入384例样本,全量表Cronbachα为0.932 2;条目内部相关性尚可,18个条目均与量表总分相关(r从0.157~0.904)。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8.62%。刑事责任能力3级时,无、限定、完全的量表总分分别为(9.66±5.11)分(、26.54±5.21)分和(40.08±7.90)分,具有显著差异,建立判别式,回代表明94%分类正确;当刑事责任能力三等5级划分时:无、小部分、部分、大部分、完全的量表得分分别为(9.64±5.10)分、(21.21±2.52)分、(25.26±4.05)分(、31.85±3.46)分和(40.58±5.92)分,具有显著差异,建立判别式,回代表明80.5%分类正确。结论: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构建合理,信效度较好,可扩展运用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相似文献   

4.
唐全胜 《四川精神卫生》2008,21(3):I0003-I0005
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及鉴定后处理,国内仅王小平等作了相关的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它是医学界和法学界公认的疑难课题。本文就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和鉴定后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评定“无刑事责任能力”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陈洪陈国俊“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对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况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一种评判。它虽然只是对被告人精神状况和责任能力的一种评定,但在司法活动中却能起到中止诉讼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精神分裂症凶杀、伤害案例60例的作案动机,将其分为病理性、无意识性及一般(现实)性三类.作者以疾病精神病理整体的及心理过程系统的观点,对作案动机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提纲(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对精神疾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原则,包括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并对各类精神疾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癫所致精神障碍违法者犯罪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鉴定案例登记表记录132例癫所致精神障碍违法者的犯罪学特征,按照有无刑事责任能力分两组进行犯罪学特征对照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刑事责任能力与犯罪学特征的相关性,以刑事责任能力作为因变量,以犯罪学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刑事责任能力组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相比,在作案前有无诱发事件、作案动机、作案目的、作案后是否自称遗忘和作案后的反应5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与作案动机(r=-0.464)、作案目的(r=-0.439)、诱发事件(r=-0.299)、作案后的反应(r=-0.226)、自称遗忘(r=0.23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作案动机(OR=0.581,P=0.004)、作案目的(OR=0.822,P=0.015)两个因素进入方程。结论:在癫所致精神障碍违法者的犯罪学特征中,作案动机和作案目的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鉴定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在情感性精神障碍案例中的运用。方法多中心收集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案例,对其中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人完成量表评定,同时要求鉴定专家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按辨认与控制能力受损的程度进行三级划分。结果小部分组、部分组、大部分组量表评定总分的平均分依次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2.07±2.59、25.93±6.12、29.61±4.50;量表共15个条目与评定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从0.289至0.703不等;因子分析得到7个因子,能解释74.958%变异。结论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内部构建合理,在情感性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限定评定中,能有效反映再分三级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三动论”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有多个论点和观点 ,如医学标准、法学标准[1] 、动机论[2 ] 、辨控论等 ,对实事求是的作出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指导仅是“二元论”,即医学论 (诊断要件 )及法学论(能力要件 ) ,而缺乏社会学论 (行为要件 ) ,未形成以生物 -心理 -社会为模式的整体评定理论体系。应该理解到 ,精神症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本身 ,而在于它们最终意味着什么 ,它的目的、作用和结果。刑事责任能力可认为是一个涵盖法律、社会及医学统一的概念。精神病人的行为并不都是违法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进行讨论。方法:对95例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评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案例进行分析。结果: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在鉴定中可酌情应用。结论:限定责任能力大致可见于以下几种:①精神病性症状与作案无直接关系;②继发性人格障碍而非疾病直接导致;③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④其他精神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病司法鉴定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精神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05-2008年271例鉴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鉴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多为青壮年,鉴定无精神病与有精神障碍者分别占52.02%、47.98%.结论 在刑事案件鉴定中应细致分析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精神障碍间的关系,为司法公正提供可靠可信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对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CRRS—V,对155例暴力作案被鉴定人进行刑事责任能力评分,将评分结果同专家鉴定意见以及使用Rogers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R—CRAS)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RRS—V的信度与效度。结果 CRRS—V量表评分者问一致性高(ICC=0.970,P〈0.001);Cronbach系数为0.916。CRRS—V与专家结论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80,P〈0.001)。结论 CRRS—V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量表编制的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文版《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中文版R-CRA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国内12名不同省市的资深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运用R-CRAS量表采用盲法对3例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r=0.846。12名评定者对全量表评定的一致性系数r=0.493,一致性最差的4个条目(第10、11、14、17题)占全量表的22.22%(r=0.099~0.294,P均0.05),提示这些条目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或许没有必然联系。12名评定者36例次评定结果:部分、小部分、大部分、完全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分别为7(19%)、2(6%)、8(22%)、15(42%)和4(11%)例次,提示评定者根据量表对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结果明显不同。对于12名评定者的36例次的评分转换成等级资料,进行Friedman检验(χ2=208.824,df=17)和Kendall'W协同系数检验(Kendall'W系数=0.341,χ2=208.824,df=17),显著性均P=0.000,提示量表评分标准存在随意性。多维尺度分析发现,该量表条目按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范畴,仅以"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不能概括他们的特征。结论:中文版R-CRAS的设计欠合理,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田毅松关于精神病作案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生物学为主的观点,原则上以医学诊断为基础,按照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分析其辨认力和控制力,从而判定其有无责任能力。按照这种观点,精神病在发作期不论其作案行为是否为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刑事案件中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的犯罪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性,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对30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研究,所得资料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成组t检验等。结果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犯罪时有一定的犯罪动机者为81.3%,作案前有可疑的诱发因素者占研究总体的73.0%,作案前对作案对象、工具有选择者分别占总体的64.7%和62%,59.7%对作案时间无选择,为临时起意。作案后50%的被鉴定人缺乏逃避掩盖等反侦察手段,或有可疑的反侦察行为者39.7%,无伪装75.0%或可疑伪装22%。被鉴定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学习能力轻度损害者分别为80.4%和74.3%。相关分析发现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与作案动机的相关系数为r=0.116(P=0.049)、与作案先兆(r=0.114,P=0.048)、作案的诱因(r=0.172,P=0.003)、作案地点选择(r=0.139,P=0.016)、作案工具选择(r=0.170,P=0.003)、作案后的反侦察手段(r=0.132,P=0.022)及自知力(r=0.293,P=0.000)。结论部分刑事责任精神病能力违法者是符合CCMD或/和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多有犯罪动机,作案前有可疑的诱发事件,作案前对作案对象、工具有选择,作案后缺乏逃避掩盖等反侦察手段,或有可疑的反侦察行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在犯罪学特征与多项犯罪学特征呈正相关,其中与自知力和作案前诱因两项相关性较强,可将上述特征量化并结合作案当时的精神病理学特点,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病学特点. 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BS),对147例涉嫌刑事案件的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进行评定.147例犯罪嫌疑人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组91例,有刑事责任能力组56例(限定刑事责任能力3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1例). 结果:有精神障碍的犯罪嫌疑人以男性、未婚、农民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居多(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物质依赖居首位;精神分裂症第2位.无刑事责任能力组案型以凶杀、伤害为主,而有刑事责任能力组则以伤害、强奸、盗窃多见(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P<0.05或P<0.01). 结论:精神障碍种类、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可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违法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2例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违法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总结了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品行和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特征,以及违法犯罪特点和预后情况,并对此类患者违法应负 安全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147例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犯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案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对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照研究,为精神医学司法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议将限定责任能力分为两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前 ,我国对精神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采用三分制 ,即有责任能力、无责任能力和限定责任能力[1] 。司法人员在办案中 ,对前两者认为是结论明确 ,而对后者则认为是结论含糊。具体限定多少 ,不得而知 ,以至于造成对情况大体相同的案件和犯罪人在适用刑罚上有所不同 ,甚至差别悬殊[2 ] 。这样 ,限定责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法律判定增加了困难 ;此外 ,限定责任能力在鉴定实践中的状况也令人堪忧 ,一是有扩大化的倾向 ,特别是当鉴定人的意见有分歧时 ,往往折中为限定责任能力 ;二是限定责任能力既可限定一大部分、又可限定一小部分 ,易使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