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分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的变化,分析低危组Gleason评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织活检针数、阳性针数、组织活检Gleason评分、cTNM、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和pTNM,根据前列腺癌风险分级分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6例患者,低危组63例、中危组163例、高危组120例。术后出现Gleason评分升级的患者中低危组23例(35.93%)、中危组37例(22.70%)、高危组41例(34.17%)。低危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升级组与未升级组之间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率及前列腺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中前列腺体积小、术前PSA水平高是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Gleason评分相比术前穿刺病理的Gleason评分明显被低估;低危组中前列腺体积较小与术前PSA水平高的患者可能更适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外放疗后影响生化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了外放射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或其他治疗。年龄51~87岁,平均(72.79±7.32)岁;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69~1 000μg/L,30.0μg/L者23例,≥30.0μg/L者11例;临床分期T_(1c)~T_4期;前列腺体积20.08~82.79 mL,平均(37.37±17.92) mL;放射剂量为1 800~7 000 cGy,平均(4 599.41±1 095.68) cGy;术后最低PSA为0~1 000μg/L,平均(70.11±214.63)μg/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为0.02~46.82 ng/mL~2,平均(3.74±8.17) ng/mL~2;1例联合使用粒子植入治疗,34例均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分析无生化复发率与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外放射剂量、术后最低PSA及PSAD的关系。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38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平均16.66个月。10例出现生化复发。3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5.2%。PSA30μg/L组的无生化复发率高于PSA≥30μg/L组(P=0.020);放疗后最低PSA2μg/L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最低PSA≥2μg/L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leason评分≤7分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7分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初始PSA、Gleason评分、术后最低PSA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前列腺体积、T分期、PSAD表现了与生化复发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PSA、直肠指检(DRE)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796例PSA、DRE和病理结果完整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研究分析PSA和DRE与前列腺癌相关指标间的关系,进一步将PSA及DRE分组后进行比较. 结果 PSA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r=0.537,P<0.0001;r=0.365,P<0.0001;r=0.556,P<0.0001);DRE结果与前列腺癌诊断率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0.212,P<0.0001;r=0.126,P=0.02).分组分析显示不同PSA水平组中前列腺癌检出率、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PSA水平时,只有PSA 10.0 ~ 19.9 μg/L组和20.0~99.9μg/L组中DR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PSA组中不同DRE结果患者的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显著相关性,DRE结果仅在部分PSA水平患者中影响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铁蛋白(SF)、转铁蛋白(s Tf)、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7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79例(骨转移组)、未发生转移100例(前列腺癌未转移组),并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前列腺增生组)作为对照,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 L,离心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SF、sTf、PSA的浓度。结果:前列腺癌未转移组IL-6、SF、s Tf、PSA分别为(12.6±7.1)μg/L、(132±15.6)ng/L、(7.5±3.3)μg/L、(14.5±5.6)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IL-6、SF、sTf、PSA分别为(25.3±8.2)μg/L、(293±65.4)ng/L、(4.9±3.0)μg/L、(190.1±70.3)μg/L,前列腺增生组的IL-6、SF、s Tf、PSA分别为(10.1±5.5)μg/L、(121±7.1)ng/L、(8.3±3.4)μg/L、(5.6±3.7)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中上述4个指标值与前列腺癌未转移组、前列腺增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IL-6、SF、s Tf值和PSA水平显著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89、0.320、—0.342,(P0.05)。结论:IL-6、SF、PSA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高表达,s Tf低表达,可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手术去势治疗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对前列腺癌患者症状及肿瘤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去势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ADT。9个月后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肿瘤干细胞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干细胞抗原(stem cell antigen,SCA)mRNA阳性率及表达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AmRNA阳性率及表达含量均显著下降(31.71%vs78.05%,22.59±8.03μg/Lvs 74.05±9.3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减少程度与治疗前肿瘤的Gleason评分有关,Gleason评分越高,阳性肿瘤细胞减少的百分比越高。对照组治疗前后CD44和整合素α2β1双标阳性干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下降[(9.33±1.63)%VS(3.48±1.16)%,t=18.723,P0.05]。结论 ADT联合手术去势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SCAmRNA阳性表达率和肿瘤干细胞比例,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列腺癌预防试验(PCPT)风险计算器是结合年龄、种族、血清PSA水平、穿刺活检史、家族史等因子对罹患前列腺癌风险进行评估的在线工具。本研究使用PCPT风险计算器RC 2.0评价中国高危人群(高基线PSA、直肠指检阳性、影像学阳性)的前列腺癌风险,检验其敏感性、特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6年2月具有罹患前列腺癌风险的高危患者916例,该组患者的特征:较高的血清PSA水平(PSA3μg/L)或直肠指检异常或前列腺影像学检查异常,均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由于部分患者的数据缺失,实际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计622例。按照前列腺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组,使用在线工具PCPT RC2.0对每例患者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2例患者中前列腺癌264例(42.4%),其中高级别前列腺癌126例。前列腺癌组年龄为(72.8±7.2)岁,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组为(68.4±7.3)岁,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前列腺癌组血清PSA为(15.06±10.65)μg/L,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组为(11.20±7.76)μg/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前列腺癌组PCPT评分为(44.4±12.6)%,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组为(37.0±10.8)%,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PSA水平、PCPT评分的升高而增加。PCPT风险计算器在评价前列腺癌风险上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血清PSA的曲线下面积为0.612,PCPT风险计算器评分明显大于血清PSA,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级别前列腺癌的评价上PCP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668,而血清PSA为0.65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PT风险计算器在中国罹患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有良好的验证,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优于血清PSA,能够避免不适当的前列腺穿刺活检,但对于高级别前列腺癌的评价优势不明显,应该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风险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激激活蛋白激酶(JNK)与磷酸化JNK(p-JNK)在晚期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晚期PCa组织蜡块40例,BPH组织蜡块2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JNK和p-JNK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晚期PCa和BPH的关系,及与晚期PCa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PH组与PCa组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6%、52.50%,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未转移癌和转移癌、Gleason≤7和Gleason7、PSA≤20μg/L和PSA20μg/L、生存时间5年和生存时间≤5年PCa中的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和51.85%、58.82%和47.82%、57.14%和51.52%、60.00%和4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p-JNK蛋白在BPH组与PC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未转移癌和转移癌、Gleason≤7和Gleason7、PSA≤20μg/L和PSA20μg/L PCa中的p-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7%和37.03%、35.29%和34.78%、43.75%和10.93%,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时间5年组pJNK阳性率为50%,生存时间≤5年组p-JNK阳性率为2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JNK高表达的PCa组生存时间长,并与PCa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P5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P53的表达,分析P53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53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和10.0%(P<0.05);D期和A~C期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和25.0%(P<0.05);Gleason评分≤7分和>7分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和56.7%(P<0.05);PSA≤10μg/L和>10μg/L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60.0%(P>0.05);在内分泌治疗有效和无效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72.3%(P<0.05);LogRank检验分析P53阴性表达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P53阳性表达前列腺癌患者(P<0.05)。结论:P53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前列腺癌预后的分子标记,同时可以预测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中PSA、Ki-67的表达,并根据苏木精-伊红(HE)切片进行Gleason评分。同时,对患者的术前血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值和对应HE切片中的组织PSA进行比较。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中PSA阳性率为93.0%(40/43),其表达量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612,P=0.000)。Ki-67阳性表达率为90.7%(39/43),其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96,P=0.000)。PSA与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无相关性(r=-0.163,P=0.296)。在术前取患者外周血tPSA与癌组织的PSA相比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814,P=0.000)。结论:Gleason评分越高,PSA表达越弱,Ki-67表达越强,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预后越差。明确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及检测PSA和Ki-67的表达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40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ng/mlPSA10ng/ml,高危组PSA≥10ng/ml)穿刺活检的阳性率。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9例、非前列腺癌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前列腺炎症1例)。单独MRS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60%,低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31.25%,高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58.3%,MRS联合PSA低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42.8%,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活检阳性率为66.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保留神经的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PCa)根治术(nsELRP)和经膀胱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TVSSLRP)的手术相关情况及其术后控尿和勃起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符合筛选条件的低危局限性PCa患者50例,随机分为TVSSLRP组和ns ELRP组各25例。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术前指标:年龄、伴发病、体质指数(BMI)、血清PSA、前列腺体积、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IIEF-5评分、阴茎肱动脉压力指数(PBI)及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速度;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与否、并发症、手术切缘情况、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日;术后指标: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术后血清PSA、使用尿垫情况、IIEF-5评分、PBI及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增加辅助通道。手术指标中两组的出血量、输血率、术中并发症及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手术切缘均为阴性。TVSSLRP组手术时间[(105.92±26.21)min和(151.46±40.68)min]、保留尿管时间[(11.24±1.17)d和(13.01±1.64)d]及住院日[(12.92±4.29)d和(15.76±4.65)d]均明显短于ns ELRP组(P均0.05)。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当日及术后1、3、6个月控尿率分别为84%和52%、100%和84%、100%和96%、100%和96%。术后3、6、12个月勃起功能恢复比率分别为48%和28%、64%和52%、76%和68%,相应IIEF-5评分≥18分,各时间段内TVSSLRP组患者勃起功能恢复比例均更高。所有患者手术前后PBI及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Ⅱ级)出现比例分别为32%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本病理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均较术前穿刺病理有升级,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均无生化复发。结论:TVSSLRP术与nsELRP术均适用于低危局限性PCa患者,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TVSSLRP术后患者早期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恢复情况优于nsELRP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用可多华及联合得妥治疗Ⅱ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对87例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残余尿(PVR)≤100 ml,最大尿流率(Qmax)≥5 ml/s,前列腺重量2550 g,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病程≥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3例。单药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共8周。联合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得妥4 mg,每晚1次。用药时间为8周。观察指标为IPSS,OABSS,Qmax,PVR,PSA,前列腺重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5.51±3.80)分、(9.47±2.31)分、(8.21±2.55)分、(4.07±0.83)分、(5.07±0.86)分、(36.19±21.21)ml降低到(11.49±2.75)分、(5.74±1.66)分、(4.44±1.62)分、(2.26±1.05)分、(2.37±0.76)分、(24.98±17.60)ml(P<0.01)。单药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6.50±4.27)分、(10.48±2.75)分、(8.55±2.69)分、(4.25±1.06)分、(5.36±0.72)分、(44.55±22.39)ml降低到(13.68±3.69)分、(7.98±2.34)分、(6.32±1.97)分、(3.23±0.99)分、(3.43±0.66)分、(38.30±20.20)ml(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而排尿期评分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PSA及前列腺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可多华单用或可多华联合得妥均能改善Ⅱ度BPH合并OAB症状。可多华联合得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血清PSA检测应用前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京友谊医院开展PSA检测前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29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临床症状、临床分期、肿瘤Gleason分级以及治疗方法。PSA检测方法应用之前组117例(A组),PSA检测应用之后组178例(B组),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增加(P〈0.01),前列腺总体积增大(P〈0.01),肿瘤分期中位于晚期的肿瘤(T3+T4期)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Gleason分级5-7分的中分化肿瘤比例增加,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比例增加(P〈0.01),而接受去势手术比例减少(P〈0.01)。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比例两组均较高。站论PSA检测应用后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趋于老年化,肿瘤恶性度增高,前列腺总体积增大,但肿瘤分化趋向于较高Gleason评分。早期应用PSA检测能够提高临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CDl33表达与胃癌侵袭的关系,进而探讨其是否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胃癌侵袭和转移。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将KATO-Ⅲ细胞分为CDl33阳性细胞和CDl33阴性细胞,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siRNA干扰CDl33基因沉默前后其EMT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Dl33和EMT相关因子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Dl33阳性组穿膜细胞数(67.7±10.5)显著高于CDl33阴性组(13.3±6.8,P=0.001)。CDl33阳性细胞中Snail和N-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Dl33阴性细胞.而E-cadherin表达则明显低于CDl33阴性细胞(均P〈0.05)。siRNA干扰后,Snail和N-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E-cadherin表达则显著上升(均P〈0.05)。胃癌组织中CDl33、Snail及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为0.635±0.119、0.599±0.114及0.754±0.15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485±0.116(P=0.029)、0.259±0.108(P=0.020)和0.329±0.134(P=0.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表达为0.378±0.123,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0.752±0.156(P=O.003)。相关分析显示,Snail及N-cadherin的表达与CDl33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E-cadherin的表达则与CDl33表达呈负相关(P〈O.05)。结论CDl33阳性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并可能通过EMT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拟或单纯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32例,其中13例行单纯行内分泌治疗,19例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3个月,TURP+内分泌治疗组血PSA、剩余尿量及IPSS分别由术前的(35.7±12.1)ng/ml、(145.0±65.8)ml、(21.4±5.1)分降至(4.9±1.9)ng/ml、(27.0±15.2)ml、(8.7±2.6)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4.3±1.6)ml/S增至(11.7±3.7)ml/s(P〈0.05);治疗12个月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单纯内分泌组术后3个月血PSA由(31.4±10.7)ng/ml降至(5.6±2.2)ng/ml,两组比较,血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组5年生存率为50%,TURP+内分泌组为51.5%,总体生存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TURP+内分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玄驹胶囊治疗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的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06例前列腺炎中88例Ⅲ型前列腺炎,18例Ⅳ型前列腺炎。其中有14例伴不育,27例伴ED,8例伴血PSA增高。给予前列腺按摩、心理治疗同时,采用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服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Ⅲ型前列腺炎NIH-CPSI总评分降低47.59%(治疗前22.17±3.48,治疗后11.62±2.53),治疗3个月后,NIH-CPSI总评分降低74.61%(治疗前22.17±3.48,治疗后5.63±3.14),治疗前后NIH-CPSI总评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前列腺炎伴不育患者,治疗后精子质量[精子浓度(28.32±8.36)×106/ml,a级精子活动率(26.06±10.18)%,a+b级精子活动率(53.26±11.29)%]与治疗前[精子浓度(12.52±3.16)×106/ml,a级精子活动率(10.12±4.56)%,a+b级精子活动率(29.89±8.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8例患者配偶怀孕。前列腺炎伴ED患者,IIEF-5评分(19.78±3.00)与治疗前(10.41±3.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19例完全恢复正常。8例血PSA增高患者在治疗后下降至正常范围。19例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00个/HP,各种培养阴性者,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有的恢复正常。结论: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前列腺炎及伴不育、ED、PSA增高患者,以及EPS常规中白细胞高,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使用专用前列腺增生腺体剥离器行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剥离式TURP,TU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BPH患者630例,均具备手术指征,随机分为TURP组(305例)和剥离式TURP组(325例)。术前两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术后需要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并发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资料分析显示,TUERP手术切除率优于TURP组的手术切除率[(60.1±12.3)%vs(47.0±13.3)%,P0.05)];TUERP组平均手术时间比TURP组短[(40.4±14.2)min vs(57.9±15.9)min,P0.05];术后冲洗时间较短[(2.2±1.1)d vs(2.7±0.6)d,P0.05]。TUERP组手术前后血清Na+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URP组血清Na+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Na+:(141.2±3.5)mmol/L vs(136.9±4.7)mmol/L,P0.01,血红蛋白:(137.6±8.8)g/L vs(124.8±9.6)g/L,P0.01]。术后3个月,两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Qmax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剥离式TURP治疗BPH和TURP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除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根治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预测术后Gleason评分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将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术后Gleason评分变化与患者年龄、术前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和PSA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术前Gleason评分≤6患者中评分升高和Gleason评分≥7患者中评分下降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133例患者中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保持一致52例(39.1%),评分下降13例(9.8%),评分升高68例(51.1%)。PSAD(P=0.002)与Gleason评分升高明显相关,未发现Gleasbn评分≥7患者中评分下降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和PSAD有相关性。进一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TRUS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6患者PSAD〉0.2435预示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可能性较大。结论: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较低且PSAD较高的前列腺癌患者提示有可能实际Gleason评分升高,进而影响治疗选择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