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斐章  简洁  焦杨  黄仁彬 《山东医药》2012,52(27):39-41
目的观察从壮族特色药材玉郎伞中分离的新化合物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媒组、YLSC低剂量组、YLSC高剂量组、地尔硫艹卓组,每组10只。各组均于造模前10 min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2 mL/kg,所用药物前两组为生理盐水;溶媒组为含0.5%二甲基亚砜的生理盐水;YLSC低、高剂量组为2.5、5.0 mg/kg的YLSC;地尔硫艹卓组为盐酸地尔硫艹卓注射液2.0 mL/kg。各组均按照文献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1h),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信号调节蛋白1(ASK1)、细胞色素c(Cyt-C)、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仅见个别散在的凋亡细胞,余五组凋亡细胞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YLSC低、高剂量组及地尔硫艹卓组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少于模型组,其中YLSC高剂量组显著少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YLSC低、高剂量组ASK1、Cyt-C、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呈YLSC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结论 YLSC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ASK1、Cyt-C、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罗格列酮组、I/R损伤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给药1W后行I/R损伤手术,观察I/R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和类型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心室面积比值(IS/LV,30.3&#177;3.6VS38.7&#177;3.0)以及心肌梗死面积与危险区面积比值(AAR/LV,76.0&#177;2.6v893.2&#177;3.0),降低了心律失常评分(2.6&#177;0.4VS4.4&#177;0.8),改善了再灌注平均动脉压恢复,与I/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分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IRI中的作用。方法:用阻断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IRI模型。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动态观察IRI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检测IL-17的来源。应用抗IL-17抗体体内干预,观察其对IRI的作用。结果:IRI后1h就有IL-17的表达,并且在24h的观察期内持续存在,未有峰值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组织中IL-17的主要来源是CD4+T细胞。用抗IL-17的抗体体内干预后,血清肌钙蛋白T的水平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也明显减小。结论:IL-17参与大鼠IRI过程,中和IL-17能明显减轻心肌IRI。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芩苷衍生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后心功能及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0.5mg/kg组、黄芩苷衍生物45、90、180 mg/kg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前10 min内通过股静脉注射黄芩苷衍生物(45、90、180 mg/kg)。于缺血前、缺血30 min及再灌注30、60、90、120 min时,分别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左心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以评价心脏功能。并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结果黄芩苷衍生物能够显著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LVSP、±dp/dt max及血压的下降,抑制心率过度减慢。剂量依赖性地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即心肌梗死比例(梗死区重/左心室重):模型组、黄芩苷衍生物45、90、180 mg/kg组的梗死范围分别为(33.1±6.0)、(29.9±5.4)、(24.8±5.0)及(22.3±3.4)(均为P<0.05)。结论黄芩苷衍生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孢素(Cs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环孢素预处理(CsA)组、缺血-再灌注(IR)组、假手术(Sham)组,每组12只.应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ESP)和心电图.再灌注结束后采集血液、心...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 ,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3 mg·kg-1·d-1)、模型组(生理盐水2ml/d)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ml/d).再灌注后观察血清酶学改变,Evans blue、TTC双重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显著降低血清酶CK、LDH水平(P<0.01),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增加Bcl-2、减少Bax表达(P<0.0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 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别嘌呤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的模型,探讨雌激素逆行灌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及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快速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离体心脏为标本,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离体心脏模型,给予不同的药物刺激后,测量不同时间段离体心脏的心率(heartrate,HR)及冠脉流量(coronary flow,CF),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mRNA表达,放射免役法测量缺血部位的心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浓度。结果雌激素组大鼠的离体心脏在再灌注5、10、20min时,心率显著慢于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对照组(P〈0.05)。再灌注10、20min时的冠脉流量,同型半胱氨酸组较雌激素组明显减低(P〈0.05)。再灌注后雌激素组eNOS的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同型半胱氨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心肌中ET含量在雌激素组中显著减低,而在同型半胱氨酸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雌激素对于缺血心脏和同型半胱氨酸所造成的快速损伤的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檗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体大鼠心脏制成心肌缺血模型,缺血40分种后再灌注20分种,心功能明显减弱,肌酸激酶(CK)释放增加,心肌Na,K-ATP酶活性受到抑制。缺血40分钟后心肌Na^+含量增加,K^+含量降低,再灌注后Ca^2+含量显著增加。小檗胺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室颤发生率,减少再灌注后CK的释放,保持再灌注时Na,K-ATP酶活性,减少缺血和再灌注Na^+和Ca^2+含量的增加。另外,采有低温电子自旋共振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浅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对照组大鼠在37℃平衡灌流3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浅低温组大鼠在37℃平衡灌流30 min,缺血30 min,34℃浅低温下再灌注120 min。检测心室线粒体和胞质细胞色素C水平,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浅低温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细胞色素C低于对照组(P<0.05)。浅低温组大鼠试验后心肌梗死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浅低温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TP含量和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低温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浅低温能够减少心室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扩散、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中ATP含量和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左型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薯蓣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薯蓣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高剂量组(DH)、低剂量组(DL)。IR组0.9%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高剂量组薯蓣皂甙300mg·kg-1.d-1灌胃,低剂量组150mg·kg-1.d-1灌胃,共7d。末次给药24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观察心脏生理学指标(HR、BP、ST段变化),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IR组心律失常评分3.75±0.45相比,给药组(DH组2.25±1.18,DL组2.44±1.09)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薯蓣皂甙对大鼠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缬沙坦(valsartan)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1 h,再灌注5 h;后处理组:处理同对照组外,于再灌注前15 min耳缘静脉注射缬沙坦,剂量30 mg/kg;缬沙坦组:处理同后处理组外,在再灌注前5 min耳缘静脉注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0.3 mg/kg).分别于再灌注3 h和5 h取兔血,测定各组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的水平.实验终末,取结扎部位心肌进行免疫组化处理,观察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后处理组血SOD含量高于其它组(P<0.01),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组(P<0.01),后处理组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和eNOS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其余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再灌注损伤清除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对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v大鼠48只,分为缺血对照组、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后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术后14d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术后3d每组各取4只大鼠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大鼠冉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和心肌型肌酸激酶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也较缺血对照组减小.血流动力学情况则有明显的改善,且凋亡细胞数量也显著的减少。结论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调节内质网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针灸预处理组(EP组)、针灸预处理+LY294002组(EP+LY294002组)。I/R组、EP组、EP+LY294002组分别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组与EP+LY294002组预先予以电针"内关穴"处理,EP+LY294002组于手术前1周皮下注射LY294002试剂。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Akt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压力上升最小速率(dp/dt min)水平均高于I/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低于I/R组(均P 0. 01),EP+LY294002组LVESP、dp/dt max、dp/dt min均低于EP组,LVEDP高于EP组(均P 0. 01)。HE染色示,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堆积,心肌纤维走形较规律;与EP组相比,EP+LY294002组心肌组织损伤再次出现加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EP组p-Akt表达明显增加(P 0. 01),与EP组相比,EP+LY294002成功阻断p-Akt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回升(均P 0. 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灌胃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最终90只大鼠造模成功,其中假手术组29只,模型组30只,干预组31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普通饲养+生理盐水(2 ml·kg-1·d-1)灌胃,干预组给予普通饲养+黄芪甲苷(10 mg·kg-1·d-1)灌胃。造模时,假手术组大鼠只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给予结扎。于灌注24 h后采用TUNEL法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比较Bax、Bcl-2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三组间AI、Bax、Bcl-2以及caspase-3蛋白比较差异表达(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模型组及干预组的AI、Bax、Bcl-2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的AI、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干预组(均P0.05)。结论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过程,在此过程中,黄芪甲苷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实现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会引起致命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有效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并对新兴的治疗靶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溶剂(%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HLJDT)低剂量组、HLJDT中剂量组、HLJDT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水平,测量心肌梗死范围,取心肌组织检测 NF-κB.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TNF-α、IL-1β、CK水平明显增高(P<0.05),梗死范围明显增加(P<0.05),且NF-κB表达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的TNF-α、IL-1β、CK、NF-κB水平明显降低,梗死范围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酶,减少心肌细胞内TNF-α、IL-1β、CK、NF-κB蛋白的表达,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生酮饮食(KD)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给予SD雄性大鼠正常饮食(ND)和KD 6周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恢复再灌注60 min,通过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评价K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KD减轻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ST段抬高,降低了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水平.结论 K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prague Dawley(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R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冠状A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 h,灌注即刻给药。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组)、HSYA治疗组(MI/R+HSYA组,5 mg/kg),每组10只动物。观察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大小、HE染色变化、心电图监测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MI/R+HSYA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MI/R组(P0.05)。HE染色显示MI/R+HSYA组心肌细胞形态更接近于假手术组。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监测显示MI/R+HSYA组心肌舒缩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以及心率(HR)较MI/R组均升高(P0.05)。MI/R+HSYA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较MI/R组有所降低(P0.05);IL-1、IL-6及TNF-α水平也较MI/R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HSYA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