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切除、原位肝移植及射频消融三种疗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以便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选择恰当的方法.方法 广州市三家医院近5年来采用射频消融、肝切除及原位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1198例.接受上述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分别分为三组,Ⅰ组为小肝癌组,Ⅱ组为大肝癌无血管侵犯组,Ⅲ组为大肝癌并血管侵犯组.分别比较三组间1、2、3年治疗后生存率,3年肿瘤复发率;并对接受上述三种疗法各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符合米兰标准的小肝癌患者行肝移植较肝切除3年生存率高(P<0.05),复发率低(P<0.05);射频消融者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均比肝切除好(P<0.05);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复发率与肝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受射频消融及肝切除者肝功能绝大部分为Child A级,而肝移植者大部分为B及C级(P<0.01).超出米兰标准的大肝癌进行肝移植、肝切除或射频消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移植的3年复发率偏低(P<0.05).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小肝癌患者,肝移植的中远期疗效优于肝切除;射频消融(3 cm以下肿瘤)疗效比肝切除好;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复发率与肝移植相当;但接受射频消融及肝切除者肝功能绝大部分为Child A级,而肝移植者大部分为B及C级.因而小肝癌合并肝功能不全者或衰竭者肝移植应为首选.超出米兰标准的大肝癌进行肝移植、肝切除或射频消融效果差别不大,但肝移植三年复发率偏低,在供肝短缺的情况下不主张首选肝移植.
Abstract:
Objective Partial hepatectomy,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ere compared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HCC. Methods 1198 patients with HCC in 3 hospitals in Guangzhou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Ⅰ , small HCC; group Ⅱ > HCC without vascular invasions and group Ⅲ , HCC with vascular invasion. The patients either received partial hepatectomy, transplantation or ablation. The 1-, 2- or 3-year survival rates, the 3-year recurrent rates and Child-Pugh grades in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or small HC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3-year survival rate (P<0. 05) and a significant decease in the recurrent rate (P<0. 05)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received hepatic resection. Patients who received ablation had a higher 3-year survival rate and a lower recurrence (P<0. 05)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who received hepatectom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 05) between transplantation and ablation, but there were more Child A patients who received hepatectomy and ablation, and more Child B and C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For advanced HCC,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he 3-year survival rates for the 3 therapies, but the 3-year recurrence was lower (P<0. 05) in the transplantation group. Conclusions For small HCC, superiority of transplantation versus resection was obvious. Ablation (diameter <3 cm) was also superior to resection, whereas ablation was as effective as transplantation. There were more Child B and C patients in the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an the ablation and resection groups. Therefore, small HCC with hepatic decompensation should receive liver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was advantageous in having less tumor recurrent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3 therapies for advanced HCC.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Chen GH  Yang Y  Lu MQ  Cai CJ  He XS  Zhu XF  Xu C  Li H  Huang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7):413-416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受体选择。方法 对 1993年 9月~ 2 0 0 2年 9月施行的 6 0例次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不同时期肝癌肝移植的疗效和大、小肝癌的术后存活率。结果  1993年 9月~ 2 0 0 0年 7月共实施肝癌肝移植 2 3例 ,1个月、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 73 9%、6 0 9%、4 3 5 %和 2 9 0 %。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9月共实施肝癌肝移植 37例 ,1个月、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 89 2 %、75 8%和 6 1 2 %。术前肝功能ClildA或B级受体的 1月存活率为 89 5 % ,较ClildC级的 72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大肝癌 4 1例 ,半数存活期为 18 0个月 ,1个月、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9%、6 3 1%、4 6 7%和 37 4 %。小肝癌 19例 ,存活期平均为 2 9 6个月 ,1个月、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 84 2 %、76 6 %、6 5 6 %和6 5 6 % ,大、小肝癌累积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大、小肝癌的复发率分别为 2 7 7%和 15 8% ,获得长期存活的患者大部分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对于明确合并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小肝癌应提倡及时进行肝移植治疗 ,适当选择部分大肝癌作为移植受体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血管侵犯或肝外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情况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 12 5例 ,其中 8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本组病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 4 8岁。病种为乙肝后肝硬化 4 3例 ,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 ;原发性肝癌 2 7例 ,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 2 1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例 ,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 5例 ,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 5例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 1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1例。患者术前肝功能 :ChildA级 6例 (肝癌患者 ) ,ChildB级 2 5例 ,ChildC级 5 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发生胃癌者极为罕见。笔者近期遇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合并胃癌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人男性,50岁。乙型肝炎伴肝硬化20年余,2004-10-08患原发性肝癌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同年11月3日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肝细  相似文献   

5.
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共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128例次,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经抢救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岁.因"原发性右肝癌、肝炎后肝硬化(Child C级)"于2007年1月12日在全麻下行背驮式腔静脉成形改良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后初期肝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后导致初期肝功能不良(IPGF)发生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分析36次原位肝移植.肝移植术后72 h内ALT和(或)AST>1500 IU/L作为IPGF组,<1500 IU/L作为非IPGF组.受体肝移植前分析指标为年龄、原发疾病、Child分级;供肝分析指标为热缺血时间、冷保存时间、冷保存末期肝活检;手术分析指标为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结果供肝热缺血时间IPGF组显著高于非IPGF组(P=0.04),IPGF组受体肝功能Child C者、供肝冷保存时间均高于非IPGF组,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余因素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供肝热缺血时间是引起IPGF的危险因素,肝移植前肝功能Child C级、供肝冷保存时间可能是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以来与武警总医院合作共同完成肝移植手术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7~61岁。原发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酒精后肝硬化1例。并发肝肾综合征7例,肝性脑病5例。肝功能Child分级:B级10例,C级2例。1.2供者选择及手术方法供受者配型原则为ABO血型相容。供肝均取健康男性严重颅脑外伤死亡者,快速切取保存,热缺血时间10~20min,冷缺血时间4~16h,10例行标准原位肝移植术,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冷循环射频治疗在肝癌肝移植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冷循环射频治疗在终末期肝癌肝移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终末期肝癌患者等供肝期间采用冷循环射频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行射频固化治疗。结果 术后除轻度体温上升外无明显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AFP将至正常,1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增强CT扫描示病灶坏死;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大体标本见病灶坏死改变,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均存活,未见肝癌复发,最长存活10个月。结论 我们的资料显示对于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癌患者而言。冷循环射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措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9例原发性肝癌行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生存大于6个月有6例(66.6%),生存大于12个月有4例(44.4%),平均存活时间11.5个月。与肝癌相关的死亡率为66%。术后复发依次为肝癌复发3例、骨转移2例、盆腔转移1例。结论:严格选择肝癌病人行肝移植;对肝硬化肝癌,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70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过去2年内,7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72例次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包括1例小儿减体肝移植。结果:手术近期死亡18例(25.7%),随访期间死亡14例(26.9%),术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3%,肝动脉并发症20%。术后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者30例,超过1年者17例,其中肝癌组(31例),有9例术后生存已超过6个月,3例超过1年。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对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7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过去2年内,7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72例次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包括1例小儿减体肝移植。结果 手术近期死亡18例(25.7%),随访期间死亡14例(26.9%),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3%,肝动脉并发症20%。术后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者30例,超过1年者17例,其中肝癌组(31例),有9例术后生存已超过6个月,3例超过1年。结论 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对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高发区,肝炎后肝硬化和肝脏恶性肿瘤占临床肝移植中的绝大部分,随供肝来源的日益紧张,肝脏恶性肿瘤接受肝移植的疗效日益成为争议的焦点。现将我院近2年完成的24例肝移植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24例肝移植,其中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1例,为晚期肝脏恶性肿瘤,肿瘤直径均已超过Milan标准,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原发性胆管细胞癌1例,胰腺癌并肝转移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例。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采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规使用普乐可复、骁悉和激素预防排斥,术后1年血F…  相似文献   

13.
本院1999年6月~2000年8月用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112例,其中100例与肝动脉插管介入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男82例,女18例。年龄33~78岁,平均56岁。肿瘤最大17cm×14cm,最小3cm×3cm,单发巨块状肿瘤84例,多发性(2~4个瘤灶)肿瘤16例。肿瘤位于右肝叶55例,左肝叶21例,尾状叶6例,左、右肝叶均有肿瘤者18例。原发性肝癌68例,转移性肝癌21例,复发性肝癌11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32例,B级58例,C级16例。AFP阳性51例,阴性44例。对AFP阴性者均行肝穿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肝癌。多弹头治疗后,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行肝移植与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肝移植中心2007~2011年期间行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的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3例患者,其中肝移植组36例,肝切除组227例。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85.3%及81.0%和80.6%、59.8%及50.8%,肝移植组高于肝切除组(P=-0.003);术后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7.5%及83.1%和96.9%、83.8%及76.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0.391)。以肿瘤直径〈3em为标准再予以分析,其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术后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3%、92.3%及92.3%和80.2%、62.5%及50.5%,肝移植组高于肝切除组(P=-0.019);术后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1.7%及91.7%和97.7%、87.5%及79.5%,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肝移植,但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总体生存率相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我们采用经皮穿刺组织间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1岁~63岁,平均47岁。均经B超、CT及DSA造影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且不能手术切除。肿瘤位于右叶4例,左叶1例。肿瘤直径为8.3~13.2cm。AFP>400ug/L4例。肝功能Child分为A级2例,B级3例。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 此技术在我国也出现蓬勃发展之势。我院自2001 年以来,成功施行了16例原位肝移植,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 龄22~60岁,平均43.5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 炎后肝硬化终末期9例(其中1例合并移植肾失 功),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2例,肝豆状核变性1 例,多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伴乙型肝炎后肝硬 化3例,胆管细胞癌1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13例,阴性3例。肝功能分级 (Child):A级2例,B级3例,C级11例。根据美国 器官共享联网组织(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肝恢复血液灌注后1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定义为基础肝功能),同时采用组织气体分析仪测定肝组织的氧分压,并取肝组织活检,计算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分别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得分之和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划分为5级(0~Ⅳ级),统计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术后近期(术后2周至1个月)、术后中远期(1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0级者157例(A组),死亡7例(4.5%),71.4%(5/7)死于术后3-6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Ⅰ级者25例(B组),死亡5例(20.0%),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Ⅱ级者23例(C组),死亡5例(21.7%),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Ⅲ级者8例(D组),死亡7例(87.5%),85.7%(6/7)死于术后1个月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Ⅳ级者5例(E组),全部死亡,80.0%(4/5)死于术后1个月内。A组各期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和D组、E组(P〈0.01);B组、C组间各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期死亡率均低于D组、E组(P〈0.05)。结论基础肝功能、组织氧分压以及水变性和坏死细胞百分比三项指标可基本反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评级达Ⅲ~Ⅳ级者术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动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180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比较肝良性疾病与原发性肝癌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动脉并发症受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 180例中,12例(6.7%)发生动脉并发症,其中肝动脉血栓(HAT)3例,肝...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对我院小肝癌肝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肝癌行肝切除术者比较。结果 小肝癌5例行肝移植术,供肝等待时间平均为104d;在供肝等待期内行PEI治疗3例,行TACE治疗2例:5例小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全为ChildA级,HBsAg转阴,AFP(-),4例恢复了全日工作,术后存活6~2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对照组的5例小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肝功能A级3例,HBsAg( )5例,5例存活6~20个月,其中l例术后半年复发,带瘤生存。手术后小肝癌肝移植术组及小肝癌肝切除术组的生存质量指数(GIQL指数)均较术前提高,但肝移植术组提高的幅度大,术后肝移植组的生存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肝切除术组。结论 小肝癌肝移植术后在无瘤生存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肝切除术,对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小肝癌患者是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供肝等待期采用PEI及。TACE治疗可抑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20.
1991年 1月~ 1 999年 4月本院对 1 0 5例患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严重肝损伤、肝结核病、慢性肝脓肿的患者作肝脏切除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性 78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39岁。原发病情况 :原发性肝癌 77例 ,肝血管瘤 1 0例 ,肝内胆管结石 8例 ,严重肝损伤 6例 ,肝结核病并感染 2例 ,慢性肝脓肿 2例。所有病例均经 B超、CT、MRI、病理检查证实。1 .2 手术方式1 0 5例患者均采用常温下间隙阻断入肝血流 ,阻断次数 1~ 3次 ,阻断时间 1 0~ 2 5 min,合并肝硬化者每次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