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对某垃圾掺烧污泥焚烧厂焚烧飞灰进行采样,在研究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飞灰水洗前后重金属(Cu、Zn、Pb、Cd)高温处置过程中的挥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酸可交换态中Cd的比例最大,其次为Zn,而重金属Cr,Ni和M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高温处置过程中,飞灰中Pb表现出最易挥发的特性,其挥发率超过80%,而Cu挥发性较小,其挥发率30%,4种重金属的挥发性从大至小依次为:Pb,Cd,Zn,Cu。水洗飞灰中Zn的挥发率最高,超过20%,而Cu挥发性最小,水洗飞灰中重金属的挥发性从大至小依次为:Zn,Pb,Cd,Cu。在受热时间为120 min、加热温度为900℃条件下,飞灰水洗后Zn,Pb,Cd和Cu的挥发率分别降低了6.87%,70.24%,34.73%和9.52%,其中水洗脱Cl是重金属挥发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危险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污染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危险废物(70%工业废物 30%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飞灰中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其主要化学形态、浓度分布规律.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危险废物焚烧飞灰中主要污染重金属为Cd,Pb,Zn,其数量高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数倍,属于危险废物;飞灰中主要重金属以可溶及交换态、残留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要化学形态,其中As,Cr, Cu比较稳定,而Cd,Pb,Zn易溶出进入环境;飞灰中Cd,Cu大体上呈易富集在小颗粒的趋势,Pb,Zn集中分布在50~125,125~250μm的两个粒级.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2年对贵州盘县大气降尘样品逐月收集,并利用微波消解、ICP-MS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l、Mn、Fe、Cu、Zn、As、Pb、Ni、Cr、Cd、Hg)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其来源与贡献。结果表明:盘县降尘重金属以Fe、Al为主,春季Fe含量最高为33784 mg/kg,其他依次为Zn〉Cu〉Mn〉Pb〉Ni〉Cr〉As〉Cd〉Hg。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降尘中Zn、Cr、Pb的含量较低,Cd、Hg、Cu的含量较高。富集因子法表明:降尘中Hg富集程度较高,Cu、Mn、Ni、As、Cd、Zn、Pb有一定程度的富集,Fe、Cr属于自然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认为Ni、Cu、As与燃煤相关,Pb、Hg与金属冶炼相关,Cr与地面扬尘相关,其贡献率分别为50.41%、28.86%、20.72%。与其他城市相比较,盘县降尘中Mn、Cr、Pb、Zn的含量偏低,As、Hg、Cd的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4.
在一台0.1 MW加压喷动流化床煤气化炉上,维持气化温度940℃,静止床层高度300mm,气化风量9 m3/h、蒸汽量1.7 kg/h、给煤量4.56 kg/h等参数不变,测定了煤和气化产物中Co,Mn,Cr,V,Se,Hg,As,Ni,Cd,Cu,Zn,Pb等12种痕量元素含量,研究了气化压力对痕量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有利于改善煤气品质;在旋风焦中,Cr,As,Ni,Cd,Cu,Zn,Pb富集,Co,V,Se,Hg耗散,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Cr,Cd,Zn,Pb的地球化学富集因子(MGEF)减小,As,Ni,Cu的MGEF增加,Co,V,Se,Hg的MGEF基本不变;在底渣中,所有痕量元素均耗散,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Cd,Zn,Pb的MGEF增加,Co,As,Cu的MGEF减少,V,Se,Ni的MGEF基本保持不变;在煤气中,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Co,As,Cu含量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氧燃烧方式下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应用真实污泥实测数据预测污泥在氧化氛围和还原氛围焚烧过程中6种重金属(Pb,Ni,Mn,Cr,Zn和Cu)的迁移和转化特征.计算中考虑重金属和Cl化物的相互作用,也考虑重金属与S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Cu和Ni在较低的焚烧温度下都是以固态金属氧化物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氧化物继续与氧结合,在较高温条件下以其气态金属单质或者低价气态金属氧化物形式挥发;Mn和Cr在整个焚烧体系中以固态存在不易挥发而残留在焚烧底渣中;在有Cl化物的焚烧体系中,Pb,Cu和Zn都有其气态金属氯化物形成,而未见到气态Ni,Mn和Cr的氯化物生成,表明污泥焚烧中Cl化物对Pb的挥发性影响最大,其次是Cu和Zn,而Ni,Mn和Cr基本不受Cl化物的影响;在有S化物的焚烧体系中,低温阶段重金属易与S化物结合形成固态金属的硫酸盐,拟制了金属的挥发特性;在高温阶段,金属的形态转化基本不受S化物的影响.焚烧体系中的Cl化物和S化物对重金属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差别较大,S化物在低温阶段有助于拟制金属的挥发特性,除Cr和Mn外,Cl化物的存在加速了金属的挥发,从而可根据污泥在不同焚烧温度下不同的产物形态对重金属的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庆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整个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单个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Cu,As,Zn,Pb,Ni,Cr.沉积物中Cu,Zn和Pb出现富集,其主要来源为天然地球化学过程;Cr和Ni来源于人为源,但富集不大;Cd和As来源于人为源,且出现富集,应重点监控.以三峡库区土壤背景值为参比,除龙凤桥河段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外,其他河段都处于生态风险强的等级;单个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Cu,Pb,Ni,Zn,Cr.  相似文献   

7.
沼液-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沼液-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为对象,研究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及其富集能力,确定重金属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Ni、Zn、Cd和Pb含量超过国内标准限值,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u、As、Mn、Co、Ni、Pb和Zn含量成正相关,土壤pH与Cu、As、Cr和Cd含量成正相关,蔬菜中Co-Cu、Ni-Co、Ni-Cu和Zn-As间显示了显著相关性,表明蔬菜对重金属吸收表现出了协同作用,重金属富集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Cd、Zn、Cr、Pb、Mn、Cu、Ni、Co和As。蔬菜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苋菜、空心菜、马兰头、大蒜、葱和田菜,叶菜的富集系数较大,表明叶菜利于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研究结果可以为沼液灌溉农田的重金属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测汞装置)、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了一台220t/h煤粉炉中原煤、底渣和飞灰中9种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除As因质量分数低不能归类外,其他痕量元素按照在飞灰中相对富集系数不同,可分成3类:第1类是Pb,Zn;第2类是Mn,Cr,Se,Hg;第3类是Ba,Cd.按照飞灰相对于底渣痕量元素富集程度不同,可分成两类:第1类是Mn,Cr;第2类是Pb,Bd,Se,Zn,Cd,Hg.按照痕量元素挥发性和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规律,可分成3类:第1类是Hg;第2类是Pb,Ba,Zn,Cd;第3类是Mn.Se介于第1类元素和第2类元素之间.Cr同时表现出第1类和第3类元素性质.研究还发现除Mn外,其他元素在飞灰中的富集程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Pb比Cd更容易挥发.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含量及浸出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筛分法研究了重庆市春、秋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粒径分布,分析了各粒径颗粒中Cu,Zn,Mn,Pb,Cd,Ni,Cr和Hg的总量.并研究了在GB5085.3-2007和USEPA-TCLP浸出条件下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重金属浸出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秋季飞灰粒径相对春季较小,春秋两季90%以上的飞灰粒径小于250μm,其中春季飞灰粒径为83~105μm的最多,约占总量的40%,而秋季飞灰粒径为105~149μm的最多,约占总量的45%.飞灰中除Ni以外,其他重金属总量随粒径减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秋季飞灰重金属总量除Fe和Zn外均比春季含量高.国标GB5085.3-2007体系下飞灰的浸出毒性鉴别显示重庆市春秋两季垃圾焚烧飞灰中Cu,Zn和Ni以及春季Cr未超出浸出毒性限值,Pb,Cd和秋季Cr分别超出国家标准.TCLP浸出体系下春秋浸出毒性鉴别结果Pb,Cr和Cd均超出标准限值,表明不同浸出方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8种底栖生物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为Zn〉Cu〉As〉Cd〉Cr〉Pb〉Hg,其中,软体动物:Zn〉Cu〉As〉Cd〉Cr〉Pb〉Hg;甲壳动物:Zn〉Cu〉As〉Cd〉Pb〉Cr〉Hg;鱼类:Zn〉As〉Cu〉Cr〉Pb〉Cd〉Hg。不同底栖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底栖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从大到小为,软体动物:Cu〉Cd〉Cr〉Zn〉As〉Hg〉Pb;甲壳动物:Cu〉Cd〉Zn〉As〉Cr〉Hg〉Pb;鱼类:Cr〉As〉Zn〉Cu〉Cd〉Hg〉Pb。钦州湾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是重金属积累严重,软体动物体内Cd和As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在菌种选育、栽培料选用和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探讨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改良及其发展前景,认为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以绿色食用菌的标准化为基本原则,紧跟市场发展需求,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中国垃圾分类背景下厨余垃圾处理热点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厨余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其处理处置凸显出诸多问题。梳理了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现状、厨余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情况,重点回顾了厌氧消化、堆肥、生物干化、腐生生物养殖和物理预处理等几项关键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在2020年取得的研究进展,整合了技术研究热点和相关工程案例,为中国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流域泥沙过程模拟中的河道输沙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流域的水沙过程包括降雨产流、汇流的全过程,以及泥沙侵蚀、输移、沉积的不同运动形态.对这一物理过程的全面描述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数字流域中,将流域水沙过程概化为坡面产流产沙、沟坡区重力侵蚀、沟道水沙运动及河道水沙输运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的计算能为中下游河道水沙计算提供入口边界条件.本文对前三部分的内容只作简要介绍,重点以一维水动力学模型为工具,以1977年为典型年,完成了流域泥沙过程模拟过程中干流河道输沙计算,并对龙门站的预测水沙过程和实测水沙过程龙门一三门峡河段进行了演算和对比.结果表明,用预测龙门站水沙过程计算中下游河道的水沙演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学者们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角度入手,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从地方行政建制和基层组织形态的角度去研究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相关资料对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哮喘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笔者就近年来小儿哮喘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普通高校篮球技能训练中,大学生掌握和运用篮球技术动作的进度慢,考核达标率不高的问题,以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为依据,并利用脑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比法和数据统计方法,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文昌乡村汉族成人407例(男性216例,女性191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显示:(1)海南乡村汉族的平均体型中,男性为偏内胚的中胚层体型(4.3-4.9-2.4),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4-4.4-2.2);(2)随年龄的增长,男性20~40岁之间,内、中因子值升高,外因子值降低.40岁以后,有内、中因子值降低和外因子值升高的趋势.女性60岁之前,内、中因子值呈上升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3)60岁之前,男、女间体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无差异;(4)与其他乡村族群比较,海南乡村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最接近,女性与达斡尔族最为接近;(5)海南汉族的体型具有北方族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伶俐  李鹏飞  秦启伟 《广西科学》2018,25(1):26-31,35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指利用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标的ssDNA或RNA分子,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在快速检测和靶向治疗方面应用广阔。近年来,水生生物细菌和病毒性病原疾病的频繁暴发,严重制约了水生态的健康以及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识别分子,在水生生物病原的应用上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水生生物细菌和病毒性病原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检测和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牡丹花期体内矿质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开花期的牡丹植株不同部位13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器官同一元素含量不同.代谢旺盛的器官富含N、P、K、Mg、S元素,表现为叶>花>新茎>根>老茎,老龄器官富含Ca、Fe、Na等元素,根>老茎>花>叶.(2)不同元素间具有许多显著相关的元素对,以叶、花、花托最多,新茎、老茎次之,叶柄、根最少.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中农药的水解研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残留在水环境中的农药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复杂的蓄积和降解行为。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水环境中农药的水解的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综述了农药的水解动力学规律及水解机理,给出了综合性结论,即农药的水解机理主要是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农药的水解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水环境的pH值决定了农药水解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