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NO供体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药理活性.方法以单羟基取代黄酮为母体,使羟基与NO供体片段相连,得到NO供体型黄酮衍生物.结果与讨论目标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其抗炎活性不及相应的羟基黄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NO供体型奥丙嗪的合成及体外NO释放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合成一系列一氧化氮(NO)供体型奥丙嗪,并检测其体外释放NO的能力。方法以苯硫酚为原料,经醚化、氧化和环化得3,4-二苯磺酰基1,2,5-嗯二唑-2-氧化物(1).再与一系列二醇或氨基醇反应得到中间体,最后该中间体与奥丙嗪缩舍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6种新化合物,结构经MS、^1HNMR分析确证。结论所得到的6种化舍物在半胱氨酸存在下均能有效地释放NO,而在缺乏半胱氨酸时,则不能释放NO。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供体型氟罗布芬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抗炎活性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方法将具有不同释放机制的一氧化氮(NO)供体,包括NO合酶(NOS)底物类似物、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通过酯键与正在Ⅲ期临床研究的NSAID氟罗布芬(1)相偶联,测定偶联物的抗炎活性,考察其胃肠道毒副作用,研究其释放NO的作用.结果合成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经MS、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10个目标物(Ⅰ1、Ⅰ3~5、Ⅰ8、Ⅰ12、Ⅱ2,3、Ⅱ6,7)显示了较高的抗炎活性,其中5个(Ⅰ1、Ⅰ3,4、Ⅱ3、Ⅱ6)活性与氟罗布芬相当(P>0.05);所有活性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小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Ⅰ1、Ⅰ3、Ⅰ5、Ⅱ7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氟罗布芬(P<0.05).结论Ⅰ1和Ⅰ3的综合指标优于氟罗布芬,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布洛芬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布洛芬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4种布洛芬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以布洛芬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耳肿胀法测试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3和4的抗炎活性分别是布洛芬的2倍和3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4位取代的一氧化氮(NO)供体型苯并吡喃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降压活性,寻找新型抗高血压药。方法以3、4位反式苯并吡喃为基本骨架,在C-4位通过丁二酸连接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合成一系列衍生物;测定目标物对KCl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条收缩的抑制作用;采用Griess法测定体外NO释放量。选择活性化合物测定其经口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尾动脉收缩压(SAP)和舒张压(DAP)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Ⅲ1~Ⅲ10),结构经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大部分目标物对大鼠胸主动脉条收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Ⅲ9的抑制率及降压持续时间均与阳性对照药吡那地尔(PIN)相当,对SHR尾动脉SAP和DAP的抑制幅度分别为22.1%和23.8%,体外NO释放量为0.9 mg.L-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基质金屑蛋白酶AP—N为靶点,寻找新的抗癌活性化合物。方法 以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亮氨酸(AHPA-Leu)为先导化合物,借助计算机分子结构优化处理进行合理药物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全新的AHPA衍生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内、体外初步药效学评价。结果与结论 初步药效学评价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S180肿瘤生长,其中化合物Ⅵ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氧代固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新型氧代固醇衍生物并对其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胆甾烷-3β,5α,6β-三醇为原料合成氧代固醇琥珀酸单酯的一乙醇胺盐系列化合物;以各种含羟基固醇化合物为原料,分别与正丁酰氯等反应合成氧代固醇的正丁酸酯系列化合物.并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试验.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氧代固醇类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以及元素分析得到确证,初步体外药理试验表明:化合物4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松属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羟基保护、缩合、环化、脱保护合成目标化合物.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共得到18个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松属素及其衍生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叔丁基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具有叔丁基结构的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以及各种4-(4-烷氧基苯基)哌嗪侧链的引入对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氯频那酮、三氮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10个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有4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小于或等于0.125 mg·L-1,是氟康唑的4倍以上,与伊曲康唑相当.结论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疏水基团设计三唑醇类化合物,立体化学因素对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抗心绞痛药雷诺嗪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合成新型抗心绞痛药雷诺嗪。方法 以邻甲氧基苯酚、环氧氯丙烷、2,6-二甲基苯胺、哌嗪为原料,采用常规的化学合成法。结果 通过优化条件以较高的收率合成雷诺嗪二盐酸盐。结论 用元素分析、质谱、氢谱、碳谱等鉴定了目标物的结构。优化了反应条件,简化了后处理过程,为进一步工业生产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芳烷醇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抑郁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芳烷醇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抑郁活性.方法 哌嗪经甲酰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芳烷酮哌嗪化合物,再经钠硼氢还原制得芳烷醇哌嗪类目标化合物.通过体外实验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单胺递质再摄取的抑制活性,并通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尾悬挂实验对化合物Ⅲ2进行体内抗抑郁活性研究.结果 合成3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目标化合物Ⅱ5、Ⅲ2、Ⅲ3、Ⅲ5和Ⅲ15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再摄取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Ⅲ2的作用最佳.体内研究结果也显示化合物Ⅲ2在小鼠体内具有很好的抗抑郁活性.结论 化合物Ⅲ2显示出很好的体内外抗抑郁活性,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吡里酮类化合物抗炎镇痛作用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吡里酮二甲醇的单酯和二酯类化合物,并进行抗炎及镇痛活性试验.方法采用羟醛缩合反应和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扭体法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炎和镇痛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得到了10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1H-NMR、MS确定.药理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或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黄素衍生物的化学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大黄素衍生物,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以天然产物大黄素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一系列大黄素的衍生物,并且通过MTT法测试它们对KLE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大黄素衍生物并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和MS确证了它们的结构.活性试验显示某些化合物的活性强于大黄素.结论大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很有希望的肿瘤抑制剂,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4.
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脑缺氧缺血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设计合成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抗脑缺氧缺血活性并评价此类化合物作为脑中风治疗剂的潜力。方法 哌嗪经甲酰基或苄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47个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以化学品致小鼠缺氧模型、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大脑中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脑缺氧、脑缺血活性;采用NMDA所致大鼠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化合物Ⅲ2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4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确证。药理试验显示:47个化合物中,15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活性;8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全脑缺血活性;3个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作用;化合物Ⅲ2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脑缺氧缺血活性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具有作为新型抗脑卒中脑神经保护剂深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新的rutaecarpine衍生物并对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先合成rutaecarpine,再进行N-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初步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显示:有4个新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母体化合物rutaecarpi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N-酰基-1.(3,4-二甲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评价其抑制GABA转运蛋白对GABA的摄取作用。方法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证目标物的结构,并经体外GAT-1竞争抑制性结合试验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初步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c和1d对GAT-1的抑制作用要大于阳性对照药(R)-3-哌啶甲酸,显示较强的GAT-1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N-酰基-1-(3,4-二甲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评价其抑制GABA转运蛋白对GABA的摄取作用.方法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证目标物的结构,并经体外GAT-1竞争抑制性结合试验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初步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c和1d对GAT-1的抑制作用要大于阳性对照药(R)-3-哌啶甲酸,显示较强的GAT-1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