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中对176头各龄家养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年产毛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家养牦牛1岁0.98士0.29kg/头,2岁1.12士0.22kg/头,3一5岁1.18士o.38kg/头,6岁以上o.88士o.27kg/头;半血野牦牛相应为0.90士0.20kg/头,1.05士0.27kg/头,0.65士o.28kg/头,0.90士0.3skg/头;3一5岁家养牦牛组的年产毛量极显著高于6岁以上年龄组(P0.01),同1岁、2岁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2岁与6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半血野牦牛各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1]。  相似文献   

2.
野牦牛和家牦牛粪便菌群与短链脂肪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SCFA)是反刍动物吸收饲草、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重要形式。肠道菌群能够降解食物生成SCFA并影响其比例。本文通过16S r DNA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测定了野牦牛(Bos mutus)和家牦牛(Bos grunniens)粪便菌群组成及SCFA含量,通过比较分析两种牦牛肠道菌群与SCFA的关系,筛选出野牦牛肠道中与SCFA高浓度有正相关关系的菌群。结果显示,野牦牛粪便菌群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66. 4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6. 0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 48%),主要的科有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55. 18%)、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8. 75%)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7. 57%),家牦牛的菌群结构和组成与野牦牛相似。野牦牛粪便中SCFA以乙酸和丙酸为主,乙酸、丙酸、异丁酸、正丁酸和正戊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家牦牛(P <0. 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野牦牛粪便菌群中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普雷沃氏菌科(Para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韦荣球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与SCFA具有较强相关性(r> 0. 4),而家牦牛仅有弱相关性(r <0. 3)。说明牦牛后肠道具有丰富的能够促进SCFA生成的益生菌群,进而提高食物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野牦牛的分布,类型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验研究证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明显提高了家牦牛生产性能。野血牦牛在活重、体格大小、增重速度、屠宰率、产奶量等方面,均比家牦牛高15%以上,为牦牛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牦牛的分布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牦牛原是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有蹄类动物,为典型的高山高寒荒漠动物,目前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新疆南部,极少数个体见于邻近的印度西北部、尼泊尔、哈萨克斯坦、蒙古和西伯利亚边缘[1],家养牦牛是我国牧区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牦牛和双性牦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探索双性牦牛生殖障碍的机理。提取牦牛睾丸(n=4)和1头双性牦牛睾丸总蛋白质,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后,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实验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牦牛与双性牦牛睾丸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2倍及以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4个,其中22个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后得到鉴定。有6种蛋白质属于分子伴侣,在双性牦牛睾丸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推测与双性牦牛精子发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青藏高原牧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特有家畜,对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牦牛饲养数量增加,草地退化程度加剧,牦牛生产性能也在不断下降,青藏高原原有的土-草-畜循环和草畜平衡被打破,影响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本文从牦牛的分布区域、数量变化、品种分类、品种退化、品种改良、基因组研究进展、问题对策与展望等方面,综合阐述了近年来我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牦牛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拔高度对青藏高原放牧牦牛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及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牦牛为青藏高原特有的草食性反刍动物,不同海拔高度如何影响牦牛肠道菌群组成及肠道菌群在牦牛适应高海拔生境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青藏高原放牧牦牛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与海拔高度间的关系.[方法]采集青海省玛沁县(海拔4220 m)和乐都县(2745 m)2个海拔高度放牧牦...  相似文献   

9.
【目的】气候变化与过度放牧正在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型食草动物放牧活动与地上节肢动物多样性在理论上存在着紧密联系,然而目前对其关联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选用青藏高原极具代表性的本土大型食草动物——牦牛Bos grunniens作为放牧牲畜,利用metabarcoding技术结合传统植物样方调查手段,在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调查了重度放牧(3头/hm2)、中度放牧(2头/hm2)、轻度放牧(1头/hm2)和禁牧4种放牧强度下草地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Simpson, Chao1, ACE和Shannon-Wiener)、相对丰度、β多样性、植物群落α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与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典型高寒草地地上节肢动物α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但中度放牧有增加节肢动物多样性的趋势;各放牧强度下地上节肢动物的优势目均为直翅目(Orthoptera),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  相似文献   

10.
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FSHβ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一对特异性引物对麦洼牦牛、九龙牦牛的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进行了扩增,应用PCR-SSCP方法对其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麦洼牦牛的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有AA型、AB型和BB型三种基因型,九龙牦牛的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只检测到了AA型、AB型两种基因型。在两种牦牛品系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431、0.1411,麦洼牦牛多态性能高,遗传变异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特点以及相应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简要的概括了近来的研究新进展,旨在理清相关研究情况,为相应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牦牛分类地位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牦牛究竟是属于牛亚科牛属还是属于牛亚科牦牛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论.本文通过对牦牛与牛亚科其他属在古生物学证据、形态学特征、血液蛋白多态性、微卫星多态性、mtDNA序列变异、rDNA的RFLP数据和功能基因序列信息等各方面研究资料的比较分析,发现牦牛无论在古生物学证据、形态学特征,还是在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表现出与牛属中的普通牛Bos taurus、瘤牛Bos indicus不同,而与美洲野牛Bison bison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因此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1个独立属(即牦牛属),似乎比将牦牛作为牛属中的1个亚属或1个种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中国5个地方牦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大额牛(Bos frontalis)为外群,应用16对微卫星DNA标记结合荧光-多重PCR技术,评估了5个中国地方牦牛(Bos grunniens)(帕里牦牛、斯布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品种间遗传关系。6个群体的16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其中有33个等位基因为5个牦牛品种所特有。6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2.2043-3.2754之间,平均杂合度(H)在0.4858-0.6153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230-0.5711之间。5个牦牛品种的微卫星座位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大额牛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贫乏。5个牦牛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27,表明牦牛亚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采用邻近结合法构建聚类图和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个牦牛品种分为两大类,其中斯布牦牛、西藏高山牦牛、帕里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一大类,九龙牦牛为一类。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地方牦牛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牦牛(Bos grlznniens)眼的动脉供应。为了显示从颈总动脉到眼的血液供应情况,在6个牦牛的颈总动脉内灌注乙醚.红色油画颜料(15:1)。结果表明,眼的动脉供应主要来源于眼内动脉、眼外动脉、颞浅动脉和颧动脉。眼内动脉在眼眶内与眼外动脉相吻合,其为睫状长动脉的主要来源;眼外动脉产生的分支供应眼背侧斜肌、泪腺区、上下眼睑和眼外侧角,并且参与了前硬膜外异网和眼异网的形成;眼异网发出许多分支供应眼直肌、眼背侧斜肌、眼球缩肌、上眼睑提肌和脉络膜;颞浅动脉发出分支供应眼外侧角、上下眼睑、泪腺区,而且和眼异网发出的泪腺动脉相互吻合;颧动脉起自眶下动脉,其分支供应上下和第三眼睑、眼腹侧直肌及内侧眼角。在6个标本中,眼的动脉分布左右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利用微卫星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国牦牛类群的分类.结果:①根据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1.506),麦洼牦牛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四川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群体聚为一类.②根据RAPD和AFLP两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分析,表明天祝牦牛和大通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0336),九龙牦牛和天祝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0.0414),4个牦牛品种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在较远处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③根据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聚类的结果与微卫星DNA、RAPD、AFLP的聚类结果相似.中国牦牛可分为以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代表的两个类群(型).这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分为“青藏高原型”和“横断高山型”的结果是一致的.而与其他学者的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结合中国牦牛品种(群体)的地理分布、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中国牦牛分为两个大的生态类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任强  艾鷖  胡健  田黎明  陈仕勇  泽让东科 《生态学报》2021,41(17):6862-6870
放牧作为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有效的利用方式,放牧中的家畜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畜牧生态学研究的焦点。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虽然在青藏高原地区已有较多放牧对草地影响的研究,但探究连续4年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定位实验却鲜见报道。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缘选取典型高寒草地,使用高原特有且分布最广的牦牛作为大型草食放牧家畜,设置了4个牦牛放牧强度(禁牧:无放牧、轻牧:1头/hm2、中牧:2头/hm2和重牧:3头/hm2)以研究其对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功能的影响。开展4年试验后的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显著增加;而土壤容重、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对放牧强度均无显著性响应;土壤全氮和pH的响应主要在表层0-20 cm,其中全氮为轻牧和重牧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中牧,中牧处理下的土壤pH为显著高于轻牧;土壤全钾含量在禁牧处理中显著高于放牧处理;而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均为中牧处理显著高于禁牧;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地上生物量。牦牛放牧强度显著影响土壤含水率、有效养分和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对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弱。本研究结果揭示放牧对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管理和合理放牧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西北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种类、毒物成分和分布作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首次报道了该区域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名录,统计出该区主要有毒植物226种,隶属于33科77属。有毒植物所含主要毒物成分可分为生物碱、苷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苯酮类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和简单有机物等6大类。有毒植物在亚高山草甸草地中分布最多,有157种,其次是亚高山灌丛草地、高山草甸草地、高山灌丛草地和高寒沼泽化草甸草地。本调查研究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防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牦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用牦牛心包缝制的心脏瓣膜可用于置换病变严重或坏死的天然心脏瓣膜.本文分析了牦牛心包材料的生化组成,从其生化组成上论证了牦牛心包用作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牦牛发情特性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四九  陈北亨 《动物学报》1997,43(2):178-183
对牦牛发情前后临床的表现,卵巢的活动及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和促黄体素含量的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牦牛在系列季节中第一次发情前1-5天,都表现出微弱的类似发情的发情前期外部症状,此期间卵巢上虽有卵泡发育,但未见成熟和排卵;在第一次发情前前6天左右17β-雌二醇再现一类似发情当天的峰值,前2天孕酮出现一小峰值。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不同种群牦牛的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桂花 《兽类学报》1997,17(1):48-52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青海果洛、天峻、海晏3个地区牦牛种群的血清蛋白的比较研究结果。各群体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格局相似, 共有一百多个多肽斑点。果洛群体与天峻群体的电泳图谱更相近, 两者与海晏群体的电泳图谱在4个多肽斑点上差异很大。由电泳结果结合解剖学、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造成高原型牦牛与环湖型牦牛差异的可能原因以及两者的分类学地位。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的分类和演化提供了生化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