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卵巢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2010年收治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病变患者43例,良性28例,恶性15例,手术前均行CT检查.结果:CT病灶检出率高,能清楚显示病灶性状,良性病变以囊性为主,恶性病变以囊实性或实性为主,伴囊壁结节,境界不清或合并腹水时应首先考虑恶性病变.结论:CT检查对卵巢病变检出率高,显示病灶性状准确,临床影像及时诊断能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刘惕生 《广西医学》1996,18(4):344-348
通过研究42例肝癌和20例良性肝占位病变在B超(US)、CT、血管造影(HA)、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碘油CT检查时的影像表现,探讨这些影像方法对肝癌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发现在定性诊断方面,各方法间无显性差异;联合应用影象方法可提高诊断能力。而在定位、定量诊断方面,仍以血管造影最佳,CT和B超次之,三联合则可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彩色多普勒可增强B超定性诊断敏感性。碘油CT在辅助定性和定位诊断方面有重  相似文献   

3.
陆文佐 《上海医学》1996,19(5):291-293
胆总管下端占位病变B超与CT诊断的比较研究──78例报道上海市浦南医院外科陆文佐本文无选择地对78例胆总管下端占位病变进行B超和CT检查作出前瞻性诊断,并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以研究B超和CT检查在胆总管下端占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与方法从199...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和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癌CT和B超影像表现。结果:CT和B超对胆囊癌具有相似的表现。31例中,肿瘤呈软组织肿块型15例,壁厚型10例,腔内结节型4例;2例发生于胆囊颈部者未分类。CT和B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10%和77.42。结论:CT和B超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胆囊癌敏感在有差异,而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影像检查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造影、B超、CT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恶性黄疸包括胰腺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分别进行胃肠造影、B超、CT和ERCP检查,分析四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和正确率,不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方法。结果:B超为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767%,诊断正确率为6069%,特别对壶腹癌诊断正确率达8182%,接近于CT和ERCP。ERCP对恶性黄疸检查阳性率为9848%,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872%,且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特别对胆总管下段病变如壶腹癌、胰头癌等的定性明显优于CT和B超。CT的诊断阳性率为9259%,正确率为8616%,同时能显示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胃肠造影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对恶性黄疸检查敏感性较低。结论:B超和CT均为无创伤性检查,可作为恶性黄疸常规检查方法,并可了解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ERCP可作为B超和CT的进一步检查方法。胃肠造影不能作为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需检查。  相似文献   

6.
B超检查腮腺区肿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腮腺区肿物24例B超检查其囊性,炎性,良性实质性恶性实质性病变与手术结果比较,肿物有无24例均符合,肿物存在部位以及内部性状为21例符合病理检查19例符合。认为B超检查在准确诊断肿块,区别肿物囊性实性,判断炎性肿块或占位病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宇鸣   《中国医学工程》2012,(3):99-100
目的提高子宫腺肌症与卵巢巧克力囊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结合本院9例子宫及卵巢病变CT影像表现,参照手术后病理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4例,其中并子宫肌瘤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5例及合并子宫腺肌症3例;术前CT影像表现误诊为卵巢囊肿4例,子宫肌瘤3例,恶性卵巢肿瘤2例。结论影像检查可较好地显示子宫腺肌症与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同出血时间及病变成分;子宫腺肌症与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一定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及术后病理,总结其CT影像特点,从而提高子宫腺肌症与卵巢巧克力囊肿CT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癌B超、CT影像诊断评价(附5例报告)放时学教研室@梁建英附院放射科(046000)李培民,冯志刚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肝内胆管癌的诊断有增多趋势.作者经对5例手术证实为肝内胆管癌患者的B超、CT检查进行分析,就二者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及腹膜后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此处有些病变因范围广泛 ,周围的脏器常被挤压、移位和粘连 ,给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探讨超声诊断对其诊断价值 ,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 ,本文总结了经B超显示的15例恶性肿瘤与CT及病理进行对照并就 1例腹腔肝门部较罕见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5例腹腔及腹膜后肿瘤 ,均为本院住院资料齐全患者 ,男性 7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4~ 74岁 ,平均年龄 4 6 .3岁。均经B超检查发现肿块后 ,再行CT检查 ,部分还经MR检查 ,手术、病理确诊。1.2 仪器 采用日本产E…  相似文献   

10.
肾脏囊性病变的CT诊断(附1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缉胜  何健  覃广清  孙立韬 《广西医学》2001,23(6):1477-1479
肾囊肿是常见良性病变之一 ,由于B -US及CT等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 ,其检出率大大提高。虽然有文献报道 ,CT对于肾囊肿的诊断准确率达 90 %~ 10 0 % ,但在临床工作中 ,有时因其CT表现的复杂性 ,与其它囊性病变的鉴别或良恶性的定性有一定困难。因此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避免无意义的肾切除或将恶性病变延误诊治。笔者收集我院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8月期间肾囊肿 180例 ,就CT诊断肾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0例肾囊肿中 ,男 10 2例 ,女78例 ,年龄 15~ 92岁 ,平均年龄 5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病变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灶内液性成分〉80%为入选标准,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MR检查资料,观察卵巢囊性病变MR信号、形态、大小和增强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MR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23例卵巢囊性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囊肿5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3例,卵巢囊腺瘤19例,卵巢畸胎瘤18例,囊性卵巢癌10例。术前MR诊断正确110例,诊断符合率为89.43%。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100%(113/113),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8.37%(121/123)。结论 MR能够对绝大多数卵巢囊性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甲胎蛋白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对108例甲胎蛋白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凡肝占位病变虽甲胎蛋白阴性,仍应高度警惕恶性疾患,结合病史,病程发展实验室检查及CT、B超等综合考虑。强调在临床无法除外恶性病变时,应择斯进行手术探查,以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3.
郭蕾 《中外医疗》2014,(13):173-174
目的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的B超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6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B超诊断资料,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要点。结果该组64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前B超诊断有55例符合,诊断准确率为85.9%,另9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14.1%。根据B超图像特征,可分为单纯型囊肿、混合回声型囊肿、密集光点回声型囊肿以及实体回声型囊肿。结论 B超检查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分型均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缺乏特异性,且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应与临床症状及体征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增强及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鉴别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CT增强及超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性28例,恶性7例。在28例良性病变中,CT增强诊断出20例,定性准确率为71.4%;超声诊断出25例,定性准确率为89.3%。在7例恶性病变中,CT增强诊断出6例,定性准确率为85.7%;超声诊断出5例,定性准确率为71.4%。结论:CT增强和超声均能较好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CT增强在鉴别病变的良恶性上优于超声,而超声对良性病变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经B超检查(8例加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104例,占同期附件肿块的12.5%;其中上皮恶性卵巢瘤62例,恶性生殖细胞瘤16例,卵巢恶性索间质瘤7例,卵巢转移19例。就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声像特征,B超和阴道彩色血流图的诊断价值及误诊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超和/或CT对肾上腺“意外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对13例因非肾上腺疾病就诊的患者进行B超和/或CT检查。结果 13例“意外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皮质腺癌3例,嗜铬细胞瘤2例,纤维瘤1例,肾上腺囊肿1例,肾上腺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 B超和/或CT对肾上腺“意外瘤”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临床上应根据肿瘤的性质或大小决定处理方式,如肿瘤为恶体  相似文献   

17.
1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5例。X线,B超及CT检查术前阳性率分别为76.6%,86%,及100%。作者对三者在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意义进行评价,指出B超和CT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对无临床症状或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是较理想的检查手段,有条件二者均采用;而X线检查,可排除胃肠道或泌尿系占位病变,对证实腹膜后肿瘤诊断,提高术前诊断率及术前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仅能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就某些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肾恶性肿瘤43例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肾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率。结果肾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以CT和MRI为最高,B超次之,静脉肾盂造影(IVP)最低。而定性率以MRI最高,IVP最低。结论MRI及CT检查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最大,B超可作为普查手段。肾癌在CT检查中发现肿瘤中心钙化及MRI检查中出现假包膜的征象均为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像诊断正确性,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像表现特点及其影像误诊分析。结果盆腹腔内肿块64例,其中巧克力囊肿38例;子宫肌腺症22例,恶性卵巢肿瘤2例;腹壁切口处包块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出血时间及病变成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影像特点,对其影像误诊分析,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像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报告14例胸膜间皮瘤的X线表现,对胸膜间皮瘤的X线表现特点、影像诊断评价以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认为X线结合B超、CT检查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