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以形表义,属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和反映出一定中国古代文化信息。结合汉字研究、考古成果、文献记载,分析“医”“药”“针”三字及其异体字的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形态,探讨其中所承载、蕴含的中医文化。“医”繁体作“醫”“毉”,“醫”之造字反映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以外伤为主,“毉”之造字反映了巫医同源、医源于巫的现象。“药”繁体作“藥”,由上“艸”下“樂”组成,“艸”表明“药”最初指能够治病的植物,“樂”之生成原理与中医使用不同性味药物和合而成的汤剂治病之理相同。“针”为“箴”“鍼”的俗写字,“箴”与“鍼”为异体字;“箴”“鍼”形符“竹”“金”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中针具材质的变化;“箴”“鍼”声符“咸”为“感”之古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针刺所产生的效应及机制;文献中将“针”“石”合称,反映出历史上二者在功用上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字。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源: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不用“原”字。司:用于“阿司匹林”,不用“斯”字。暴:用于“暴发流行”,不用“爆”字。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2010,(17):113-113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相似文献   

4.
“作”与“做”均为动词,但其读音字义和用法上是有区别的。“作”读3个音:zuo(作者)、zuo(作坊)、zuo(作料)“做”读一个音:zuo。“作’的最初守义只有“兴起”的意思,“做”的主要意思是“制造”。总之,会有兴起、创造、创始、发生等意思的,习惯用“作”。含有制造、充当、装扮、干等意思的,习惯用“做”。如“作者”不能写成“做者”,“作文”不能写成“做文”这里的“作”有“创造”之意。“振作”不能写作“振做”,因为这里的“作”字合“兴起”的意思;又如“做事”、“做活儿”.含“干”的意思,“做医生的”是“充…  相似文献   

5.
沿袭至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累见于书刊文章之中,“智力”不用说是指“智商”而言,其意在“智”,意于“智”之界定说,至于人的情感(feling)[1]是否也属于“智商”,或命称“情感智商”,或“情感智力”,似乎不包容于“智力”或“智商”之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中医学术界对“土爰稼穑”中“爰”字解释的准确性,回归经典原旨的解读,进一步深化对“脾为后天之本”理论源流的认识。[方法]从训诂学出发,在分析《尚书·洪范》有关五行特性经文中“曰”“爰”“稼穑”字义的基础上,对五行特性“土爰稼穑”作出新解读。[结果]“爰”字当以“于焉”以及“援引”“引用”为解,其要义有二:其一明示“爰”与“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之“曰”的区别;其二强调土行特性包罗万象,土固然可以用来“稼穑”,但其用又绝非“稼穑”之一途,土行特性是“稼穑”所难以囊括殆尽的,所以特地冠以“爰”字,以示不得已而勉强援引“稼穑”论说。[结论]《尚书·洪范》之“土爰稼穑”本质上已凸显了土行的重要性,“土生四象”也蕴意其中,或为“土生万物”哲学命题的滥觞。该命题对中医学影响深远,并最终孕育出“脾为后天之本”等重要的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7.
EOHO  郑尧琛 《健康之友》2007,(1):48-51
肌肤护理的“武林”错综复杂,深不可测,各家宗法分庭抗礼,各领风骚,特别是有的“门派”,会随着季节的不同掌握“武林”大权,成为护肤“江湖”一统天下的霸主,冬天来了,“控油门”主动退让,“神水宫”执掌护肤“江湖”的呼声最高。你想不想成为“神水宫”新任掌门,在护肤江湖所向披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出土文献对《楚辞》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参考历代注疏,结合出土文献的用字规律,校读《楚辞》三例语辞。根据楚简中的“忿”和“忿连”,《怀沙》“惩连改忿”中的“连”并非“违”之讹,结合题旨语境,应读“惩懑改愤”。根据商周金文“逦”读“列”的通假用例,《楚辞·大招》“丽以先只”应读为“列以先只”。结合新出楚简“康”字表示“汤”“康”两个词,联系相关文献和史实,《天问》“汤谋易旅”中“汤”本应作“康”。  相似文献   

9.
陈明 《大家健康》2010,(7):58-59
人好好的,心电图检查报告单上却未写“正常”或“未发现异常”,而是写着诸如“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听起来像有病的结果。医生说“小问题,没事”,但你还是忐忑不安。这些“小问题”,是不是真的“没事”?  相似文献   

10.
“肾痹善胀”的文献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认为“肾痹善胀”乏“胀”,文献意义同“张”,乃“强直僵紧”的意思。“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正是对“强直僵紧”之甚者的形象描述,远非历代注家之“腹胀”、“胀满”、“肿胀”。印证于临床,证明“肾痹善胀(易强直僵紧)”,甚者可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等特点,与现代医学之“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纤维强直阶段)的临床表现完全吻合,故认为《素问》肾痹即现代医学“强直性脊柱炎”类疾病。  相似文献   

11.
对“陷而卒”,特别是“陷”字的意义作出分析,以澄清错误解释。认为景侯之死并非死于“陷厕”,而是拉稀暴脱而死。文中之“陷”绝非普通的文言词语,而是中医学专业术语,此“陷”乃“中气下陷”之“陷”,而非“陷落”之“陷”。历来以讹传讹.究其原因,是因为把“陷”字当成一个普通的文言词语来理解了。因此,要正确领会医古文的意思,除了厘定文理,还得稍通医理。  相似文献   

12.
“阴平阳秘”可从一定角度用“平衡”来讨论,但它包含着许多非平衡的内容和不能用“平衡”来讨论的内容。为“阴阳平衡”所下的定义,无法用“平衡”定义健康,必须用“正常值”来界定,即用“正常”定义“健康”。“平衡”概念在医学领域的局限性早已被医学家们注意和指出,已经提出了比“平衡”更深刻、更符合人身实际的“内稳态”、“有序稳态”等新概念,这与“阴平阳秘”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考证认为“肾痹善胀”之“胀”文献意义同“张”爆乃“强直僵紧”的意思。“尸以代踵,脊以代头”正是对“强直僵紧”之甚者的形象描述,远非历代注家之“腹胀”、“胀满”、肿胀“。印证于临床,证明”肾痹善胀“,甚者可成尸代踵,脊以代头等特点,与现代医学之”强直性脊柱炎”、“炎风湿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完全吻合,故认为《素问》肾痹即现代医学“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试论《狂人日记》与《荒原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语作家赫塞的《荒原狼》赋予了“狂人”新的独特的内涵,他的“狂人”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果戈理、鲁迅的“狂人”是旧时代的狂人,近代的狂人,那么赫塞的“狂人”是新时代的狂人,现代的狂人。笔者拟就鲁迅的《狂人日记》与赫塞的《荒原狼》作比,探究两者“狂”的根由,“狂”的情状,“狂”的象征,“狂”的叙述,从中剥出“狂”下面的“非狂”来,写出“狂”之真,“狂”之美。一、狂人形象赫塞在《荒原狼》中花了近十分之九的篇幅写了《哈立·哈勒手记》,明明白白地注着“仅供狂人一间”,内中《论荒原粮…  相似文献   

15.
再论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平阳秘”可从一家角度用“平衡”来讨论,但它包含着许多非平衡的和不能用“平衡”来讨论的内容。为“阴阳平衡”所下的定义,无法用“平衡”定义健康,必须用“正常值”来界定,即用“正常”定义“健康”。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突发性癔病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其产生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脏躁”“郁证”“奔豚气”“梅核气”“气厥”“百合病”“失音”“暴聋”等范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突发性癔病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医德医风教育必须针对思想“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医学教育要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有的放矢”,要针对医护人员的思想“热点”,本文对部分医护人员收受“红包”的“群众补助论”“平等交易论”,“不拿白不拿论”“大惊小怪论”“不近人情论”等5种错论观念进行批驳,认为问题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漠,应继续强化“无德不为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就认为天气变化异常、环境条件恶劣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医籍中常将现代的传染病称之谓“疫”,“疫疠”,“疠疾”,“天行”,“时气”,“时行”,“温疫”,“温病”,“伤寒”等;并把疹、痘、斑毒等呼吸道传染病归因于吸入时行之气和疠气所致;而肠道传染病是食用不洁食物,水或病死兽肉所致;皮肤传染病则由虫、风所致。翻阅《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方》、《温病条辨》等古籍中,凡阐述到时气,“疫疠”,“伤寒”,“温疫”的字里行间,都提示与气候变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所谓“链锁式教学法”,就是按健美操的配乐节拍,从健美操的连续动作中选出一系列静态的“身体姿态造型”构成“锁”,先进行“锁”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锁”间“过渡动作”即所谓“链”的教学,同时,也指出了配乐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Imp是什么?     
我们常常在病历上看到“诊断”或“初步诊断”的字样,这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也不时看到有“Imp”甚至“Lmp”、“lmp”的写法,有些甚至出于高年资医生之手,这就值得讨论了。我曾多次问过一些实习医生:“lmo”或“Lmp”是什么,他们都说是“初步诊断”,是“初步诊断”吗?“初步诊断”的英语写法应该是“PrimaryDiagnosis”,而Imp.(Impression的缩写)只是“印象”,即通过对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对病人所患的疾病有一个“印象”而且。这是比较客观,比较不那么肯定的用语。但问题不仅仅在此。将Imp写成l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