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中医理论肾主生殖的相关文献,辨析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区别,进而探讨男子生殖之精与胎孕的关系.肾主生殖的功能是基于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藏精"的功能.其中,"肾藏精"主要体现为肾具有封藏之性,可藏先、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肾主生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肾与男子生殖器官关系密切,其二是肾可通过调节肾中精气进而调节人体生殖...  相似文献   

2.
从字源头、训诂学和语义学等方面,分析"脏"、"腑"、"象"、"肾"、"膀胱"、"蛰"、"精"、"作"、"强"、"伎"、"巧"、"州"、"都"等与肾藏象关系较密切的文字,阐明肾藏象发生的文字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养精保肾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以上养生经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归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热病内连肾"首见于《素问·刺热》,提示肾与热病的相关性.结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指出精为人身根本,精可化气发挥卫外防御功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肾精亏虚为流感发病之本.当今暖冬、雾霾为自然界"冬不藏精"之象,认为能源过耗、水土失德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造成时下"不藏精"而引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合理养生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肾藏象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精水合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理论发生的源头探讨精与水的关系 ,精水合一 ,精、水在生命起源方面得到统一 ,是肾藏象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精水合一 ,主水和藏精的统一是认识肾藏象的出发点 ,也是中医、西医对肾认识差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和脏腑经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灵枢》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转入眼部,眼才能发挥视觉功能.眼与五脏六腑眼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审长短,有赖于五脏六腑的精气上行灌输。缺少了五脏六腑精气之养,眼就要生病或致盲.现将眼与脏腑的关系分述如下.一、眼主于肾肾为先天之本,津液之源,神光潜藏之处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瞳人属肾.”眼明则为阴精濡养所致,若肾阴不足则目昏.眼主于肾,滋始于肾,肾与眼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所见的  相似文献   

7.
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探讨"肾藏精"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肾藏精"认识的不同观点 "肾藏精"一词出于<灵枢*本神>,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见解.①<内经>论精,有广狭两义,而肾所藏之精,则包括先、后天之精[1].②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而没有广义、狭义之分[2~4].③<内经>中精、精气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不同概念[5].  相似文献   

8.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肾"的生理功能、肾与五脏的生理关系、肾的易发疾病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肾的藏象理论;通过介绍补肾复方、补肾中药有效组分防治骨质疏松证,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实例,进一步阐述补肾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实验依据,以加强对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中医脾胃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并参考古今名医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少弱精子症引起的男性不育虽病位在肾,但与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提出治疗少弱精子症可从调理脾胃出发,运用补中益气法,达到精血生化有源、治病求本的目的。文章就少精、弱精治疗上的关系提出了看法。精子密度低下时,治疗应以生精为主,通过补中益气,健脾开胃改善脾胃功能,通过补肾填精,为精子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精子活力低下时,则以强精为主。相对精子的数量而言,精子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崔家康  姜泉 《中医学报》2019,34(4):686-688
血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周身,循环不已,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其在血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也影响着血行,故有"血之源头在乎肾"之说。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在血化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肾是血化生的本原和动力,血液运行同样与肾关系密切,肾虚可导致血虚,亦可引起瘀血、出血等病理改变。在治疗上,当遵"损其肾者益其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具体方法有填肾精益精髓而资血、温肾阳益肾气而养血、平补肾阴肾阳而生血等。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肾”具重要地位。肾主藏精:一藏先天生殖之精,谓其与人类的生育繁衍有重要关系,二藏后天水谷之精,谓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有重大关  相似文献   

13.
肾与"皮毛"的关系,在学术界讨论不多.古今医家、医籍中关于两者关系有部分论述.故从生理及病理诸方面讨论了肾与"皮毛"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探讨《黄帝内经》中肾藏精理论与男性不育的相关论述,结合临证经验,提出了"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肾虽藏精,其治在肝""重点在肝,应合五行""肾虚精亏,兼治脾胃""生精易动,其治宜温""平和生精,意在微调""贵在辨证,妙在加减"几点临证感悟,总结了临床中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方药规律,强调了肝在肾藏精理论、男性不育症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不育症的诊治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辨析"外"之概念,进一步探讨"肾为之主外"的含义,从肾与体表的关系、肾与一身之气的关系和肾与神的关系阐述"肾为之主外"的意义。肾与体表的关系体现在肾主体表官窍,即肾主一身之"表"与"窍";肾主一身之气体现为肾主生发元气、肾为诸气之根本,以及肾主正气、卫气生于肾;肾与神的关系表现为肾主神智、肾主情志,肾作为神化生于内的根本和彰显于外的动力成为情志发生和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肾在祖国医学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本身包括元阴和元阳,又称肾阴和肾阳.以藏精为本,主骨、生髓、主水液代谢的平衡.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为脏腑间调节的中心,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据研究它与现代医学的生殖、泌尿、中枢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以及免疫方面有一定关系.妇女的经、带、胎、产等疾患均与肾有关,而肾虚所致妇科诸疾,临床颇为多见,笔者愿将肾与妇科关系,不揣浅陋,拙见于后,请予斧正.  相似文献   

17.
遗精属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致病因素较多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秦国政教授研究男科疾病30余年,对遗精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遗精的发病皆与"不通"密切相关:君相火旺,心肾不交者,法当交通心肾,固守精室;湿热下注,精关失固,应清热利湿,使精关通利;气血瘀滞,精道不畅,治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精,临证诊疗以"通法"贯穿其中,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病在妇科临床中颇为常见,滋肾养肝法为此类病证的常用治法,如辨证准确,运用得当,效果甚佳.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系胞,主骨生髓.肾气的盛衰与女性的生长、发育、壮盛、衰老以及经带胎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之为病,主要由于先天后天的各种原因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而出现各种病证.  相似文献   

19.
“肾为先天之本”理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 ,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观点本身存在明显的悖论 ,严重阻碍了中医学肾藏象理论的研究。为了给“肾为先天之本”以正确定义 ,我们从相关概念入手 ,对此作一探讨。1 先天之精不同于生殖之精关于先天之精与生殖之精的关系问题 ,中医学理论中比较公认的看法是 :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对此我们持有不同认识。因为 ,生殖之精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父母的生殖之精”与“自身的生殖之精”之分。先天之内涵 ,亦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之前 ,也可以说是新的生命蕴…  相似文献   

20.
总结《黄帝内经》相关理论,认为干燥综合征患者当从肾论治。肾与精血、津液的生成关系密切。干燥综合征的病机有阳虚阳郁,津液不化,官窍失养;或精亏肾燥,故治可辛以润燥;或辛凉解郁;或滋肾填精,养血回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