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脱墨污泥的化学组成、物理化学特性及热解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评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脱墨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脱墨污泥生产造纸用填料和涂布颜料、制造高质量板材、改良土壤、焚烧回收能量、作填充剂和复合改性剂等。  相似文献   

2.
脱墨污泥的化学组成与热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借助于元素分析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热失重分析及其他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广州造纸厂废纸制浆车间脱墨污泥的化学元素组成、热分解特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旨在为脱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彩色废旧杂志纸(OMG)在脱墨处理时,浆料分散体系的胶体化学行为如Zeta电位、表面张力的变化与脱墨效果的关系,并对影响胶体化学行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OMG脱墨分散体系胶体化学行为,有助于进一步去除油墨粒子,提高脱墨浆质量.  相似文献   

4.
改性膨润土在脱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润土是一种主要由蒙脱石构成的非金属矿物,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石油、冶金、污水处理等多行业.本文介绍膨润土的物理化学特性,膨润土的改性以及改性膨润土在脱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5.
几种金属离子对OMG脱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旧杂志纸(OMG)脱墨分散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讨论了几种金属离子(Ca2 /Al3 /Mg2 )对脱墨体系胶体化学行为及脱墨浆质量的影响,并对胶体化学行为的改变与脱墨浆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证明,在OMG脱墨分散体系中加入少量金属粒子,改变体系胶体化学行为,有助于进一步去除油墨粒子,提高脱墨浆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旧报纸进行了碱性脱墨和中性脱墨研究,通过纤维形态分析仪对脱墨前后废纸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Olympus倒置生物显微镜对脱墨体系油墨粒子及纤维分散行为进行了观察,采用FT-IR表征了脱墨前后废纸纤维结构特征,并用SEM观察了脱墨后废纸纤维表面结构.结果发现,脱墨方法对废纸纤维形态和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旧报纸经脱墨后,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扭结指数降低,且碱性脱墨的影响大于中性脱墨;中性脱墨后纤维形态结构保持相对较好;FT-IR分析发现,碱性脱墨后废纸纤维表面出现更多的羟基;SEM分析发现,碱性脱墨后废纸纤维表面存在较为清晰的“纤维损伤”,细纤维化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脱墨剂进行了静电复印纸的脱墨试验 ,探讨了脱墨工艺和最佳条件 ,并且检测了脱墨纸浆的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脱墨剂用于静电复印纸的脱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洗涤和浮选对不同废纸的脱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文英 《国际造纸》2001,20(6):23-25
研究了3种美国进口废纸(#6、#8和#37)经浮选、洗涤或两者结合的脱墨方式对纸浆白度的影响。认为它们在脱墨行为上存在很大不同,浮选对#37脱墨浆白度的贡献率要远远大于洗涤的作用,而对于以机械浆为主并更多采用水基油墨印刷的#6和#8废纸,将浮选和洗涤结合对提高脱墨效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废纸脱墨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脱墨方法、脱墨剂、脱墨过程中造成的胶粘物问题、脱墨废水废渣处理以及脱墨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全校  朱玲利 《广东造纸》2000,(3):11-13,10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脱墨剂进行了静电复印纸的脱墨试验,探讨了脱墨工艺和最佳条件,并且检测了脱墨纸浆的物理性能。研究结构表明,这种脱墨剂用于静电复印纸的脱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废新闻纸酶法脱墨的工业生产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利用固体发酵技术制备的脱墨专用纤维素酶制剂对废新闻纸酶法脱墨进行了工业生产试验,并用100%酶法脱墨浆抄造出合格的新闻纸,和化学脱墨相比,酶法脱墨可以进一步提高纸浆的白度和油墨脱除率,并大幅度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菏。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废纸脱墨的成本,在生产中用新型脱墨剂来代替现用脱墨剂。通过实验,对工艺流程中不同测量点的脱墨浆进行物理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在生产系统成浆质量稳定提高的前提下,新型脱墨剂用量比现用脱墨剂用量降低,可以有效替代现用脱墨荆。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聚合物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在混合办公废纸(MOW)脱墨过程中添加阳离子聚合物后脱墨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接触角、吸光率、透射率等几种参数的变化,探讨了这些参数变化与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及白度值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对脱墨分散体系中油墨粒子的脱除有促进作用,脱墨体系的Zeta电位、接触角等与脱墨浆的性能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3种阳离子聚合物对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和白度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PAM>PAC>CS.其中,当添加用量0.05%的CPAM时,残余油墨量减小66.77%,白度增加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用于混合办公废纸酶法脱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纤维素酶和脱墨剂共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的脱墨中,研究了酶用量、时间、温度对脱墨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多组分母纤维素酶Novozym342相比,两种单一组分的内切酶Novozym613和Novozym476对油墨粒子的脱除更有效,其中含有纤维素吸附区(cellulose binding domain,CBD)的Novozym476对混合办公废纸具有最好的脱墨效果,经0.1ECU/g的Novozym476和脱墨剂共同处理后的脱墨浆的尘埃度比传统的化学脱墨浆的尘埃度降低50%,其物理强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使用脱墨浆生产涂布纸的比例不断增加,甚至有些工厂用100%的脱墨浆来生产涂布原纸。由脱墨浆生产的涂布纸的白度可以通过调整脱墨浆的用量并通过适当的涂层来补偿白度以达到要求,从而优化整体生产成本。作者认为通用的优化方法是结合多层Kubelka-Munk模型来计算得到脱墨和涂布工艺最经济的组合,该组合可以使得用脱墨浆生产的涂布纸达到给定的目标白度,同时保持涂布纸的机械性能。这种方法和软件能够帮助造纸工作者找到脱墨和涂布工艺最经济的组合,以生产达到光学性能要求的涂布纸。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段碎浆的方式,得出了废纸碎解条件影响油墨已老化的旧报刊废纸脱墨效果的趋势,分析了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结果显示:碎浆浓度和时间是影响脱墨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脱墨剂及Na2SiO3次之.采用二段碎浆工艺,可使出纸墨点数<250个/m2,白度>56%SBD.  相似文献   

17.
在混合办公废纸(MOW)常规化学脱墨工艺条件下,考察了几种阳离子聚合物(CPAM、CS、PAC)对脱墨浆分散体系界面及胶体化学特性(如Zeta电位、表面张力)和浮选脱墨效果(如白度、残余油墨量)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胶体环境改变前后脱墨浆中纤维表面形态变化与残余油墨粒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MOW脱墨分散体系中加入少量阳离子聚合物对改变体系界面及胶体化学特性有积极影响;适宜的界面及胶体化学环境有利于油墨粒子的去除;当Zeta电位在-14.0~-12.0 mV之间、表面张力在60.0~63.0 mN/m之间时,与常规化学脱墨相比,脱墨浆白度及油墨去除率均有提高。SEM图显示出加入少量阳离子聚合物可保持适宜的界面及胶体化学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去除细小油墨粒子,降低细小纤维及杂质含量,使纤维表面变得更加洁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脱墨浆中添加Fe3 、Ca2 、Mg2 、Cu2 、Al3 、Mn2 、NH4 等离子的无机盐对酶脱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金属离子对酶脱墨效果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中Al3 、Mg2 、Cu2 等对酶的脱墨行为有抑制作用,对纸浆中残余油墨含量的影响大小次序为Al3 >Mg2 >Cu2 ;Fe3 、Mn2 、Ca2 、NH4 对酶脱墨有催化或激活作用,外加金属离子促进酶脱墨作用的大小次序是Fe3 >Mn2 >Ca2 >NH4 ,但Fe3 对纸浆白度很不利。在Mn2 用量0.6%、NH4 用量0.2%、Ca2 用量1.2%时,会使酶脱墨效果得到改善。酶脱墨浆经过螯合剂处理,其白度和残余油墨含量都有很大改善,白度比未经螯合处理的酶脱墨浆高近10个百分点,残余油墨含量低60 mm2/g左右。  相似文献   

19.
酶和化学脱墨浆各筛分级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酶和化学脱墨浆筛分级分各种性能比较,发现酶脱墨浆筛分级分中长纤维比例增加,各级分的纤维长度趋于均一,各级分的打浆度明显降低,白度提高。此外认为P105级分是对浆料白度、滤水性和强度影响最显著的组分。  相似文献   

20.
APG在浮选法旧报纸脱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Alkyl-polyglucoside)与其它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针对美国8#废报纸进行实验室浮选脱墨应用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配比优化,选择出适合的脱墨配方及脱墨工艺,选用w[m(APG2):m(Y2)=4:1]为0.2%;w(NaOH)=1%;w(Na2SiO3)=3%;w(螯合剂)=0.1%;时间:20 min;温度:40℃;漂白条件:w(H2O2)=2%;w(NaOH)=0.7%;w(Na2SiO3)=3%;w(螯合剂)=0.4%;时间:120 min;温度: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