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喹诺酮是4—吡酮—3—羧酸(PCA)的衍生物。喹诺酮类药物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抗菌剂,迄今已有10多种喹诺酮类药物上市。 1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与抗菌性能 从发展史来看此类药物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或分为三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行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制定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准则,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对比进行药物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处方药所占比例、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以及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比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各科室医生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准则的了解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药学干预可使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降低该药耐药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喹诺酮类药物问世已有四十多年,早期人工合成的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受抗菌谱及药动学特点的限制,仅用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初,随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此类药物的用途日益扩大。环丙沙星是第1个可全身静脉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此后又陆续研发了氧氟沙星、培氟沙星、  相似文献   

4.
从1962年Lesher等合成了第1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至今,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4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其抗菌活性、抗菌范围、药代动力学均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临床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从而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赵双 《中外医疗》2016,(4):133-135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为日后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采用静脉给药,实验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采用口服给药,且药师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发药交代,观察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效果、发药交代前与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与实验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药交代后,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服药依从性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方式及药师对患者进行发药交代能有效降低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门诊处方中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间的门诊处方,分析其中不合理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结果: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46张,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的10.56%。结论:我院门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基本合理,但尚有某些问题应需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药学干预,保证该类药物使用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耐药珠菌的产生率。方法:回顾2011年1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66例,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00例,对照组266例),为研究组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药学干预,不为对照组进行任何干预,统计两组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张数,此外,比较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张数,医生知晓张数以及耐药珠菌的产生情况。结果:从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张数看,研究组共有623张,对照组共有892张;从不合理处方数看,研究组共98张,对照组共194张;从医生知晓情况看,研究组知晓96张,对照组知晓160张;从耐药珠菌产生情况看,研究组4例,对照组46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合理、更规范,经对比,两组数据出现了明显差异,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药学干预,可提高其合理使用率,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作为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中的首个产品问世以来,本类药物的研制非常迅速,已经发展至第三、第四代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尤其是后来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优势,因此成为制药商竞相开发的重点抗菌药物。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MP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二者之间最佳配伍比例。方法从临床病人体内分离的病原菌按棋盘法设计测定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TMP单独试验及其联合试验时MIC,并以各药FIC判断各药与TMP联合作用效应。结果选择的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配伍大多产生协同作用,少数呈相加作用。使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增强1—4倍,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的种类不同而异。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联合应用能起协同作用,但TMP对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不完全相同,二者配伍也不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使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1-6月份门诊、住院处方146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处方中,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196张,用的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主要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用。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及时反馈医生,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物,自1962年美国发现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常用抗感染治疗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促使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合理化。方法:将2012-06~2012-11我院各科室西药处方情况作为对照组,2013-02~2013-08,对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药学干预,将此时期我院各科室的西药处方情况作为实验组,对比实行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比例、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医生知晓率以及耐药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研究对象的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比例较小,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及耐药率较低,医生知晓率较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药学干预,可提高其合理使用率、医生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抗菌谱广、给药方便、疗效肯定、应用广泛的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本文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作用机理、抗菌谱、药动学及临床合理应用进行综述,从人体系统的角度探索其不良反应,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规范使用该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统计了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1995年和1995年湖南地区10家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消耗数据,利用金额排序法与同期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了比较与分析,用DDD值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DDD_s进行排序和比较,以求从用量的变化和临床流向的变迁预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前景,为氟喹诺酮类药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而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在临床中,不少人往往只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却常常忽视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致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一般来说,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不宜与下列药物合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作为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中的首个产品问世以来,本类药物的研制非常迅速,已经发展至第三、第四代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尤其是后来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优势,因此成为制药商竞相开发的重点抗菌药物。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陈磊 《当代医学》2007,(7):62-63
介绍老年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从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为老年人更安全合理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服务.  相似文献   

18.
陈磊 《当代医学》2007,(4):62-63
介绍老年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从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为老年人更安全合理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服务.  相似文献   

19.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较快,已发展到第四代,有人预测21世纪是喹诺酮类药物的时代。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均有杀菌作用,被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细菌感染治疗。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不仅要注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不宜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也就是要注意喹诺酮类药物配伍禁忌。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制剂(如氢氧化铝、乳酸钙等):由于阳离子与喹诺酮类药的4-酮氧基-3羟基发生络合反应,因此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药-时曲线下面积可减…  相似文献   

20.
喹诺酮类药物的问世是划时代的,自1992年Lesher等第一个发现喹诺酮萘啶酸以来,科学家们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着结构修饰。20世纪80年代来,Nell第一次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进行了评述,随后Andriole于1993和1994年连续发表两篇有关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前景的评述文章[1]。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