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SCS法是当前被广泛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降雨径流关系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将该方法应用在北京郊区时误差较大.因此,笔者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式的2个系数(前期损失量和径流曲线数)予以修正,应用SCS模型计算参数Ia在不同水平下22个实验小区的径流量,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了适合该小区的参数CN的范围,尝试探讨该方法在石匣小区应用的合理参数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SCS遥感水文模型在曹娥江流域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3.
SCS模型在岚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SCS模型,在保留SCS模型物理意义的前提下,将SCS模型引用到位于汾河水库上游的中型流域岚河流域,通过对该流域实测降雨、洪水资料的分析,提出了适合该流域产流计算的CN值表和用于流域汇流计算的无因次单位线以及相应的汇流参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为例,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就越小.降雨-径流的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为例,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就越小,降雨-径流的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的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HYMOD与改进SCS模型的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描述了概念性水文模型HYMOD和改进的SCS模型结构和参数.尝试将HYMOD应用于淮河史灌河水系鲇鱼山水库流域日径流模拟,并与改进的SCS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率定期1975-1985年和检验期1986-1995年,改进的SCS模型的模拟结果都优于HYMOD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SCS模型存在的空间描述能力有限等问题,使用概念性源汇(source-to-sink)汇流方法,替换原有的无因次单位线汇流方法,建立基于栅格的分布式SCS模型,并引入2个参数对SCS模型的径流量计算方法进行修正.选择黄河中游八里胡同水文站控制小流域检验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分布式SCS模型不仅较好地再现了5场典型洪水的径流过程,还能给出分布式径流深等数据供空间分析参考;改进后的参数确定方法使得SCS模型的CN值既能反映区域间类似下垫面组合之间的差异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产流的影响,又无需利用大量的观测资料重新对其进行率定,可供无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参考.  相似文献   

8.
杜旭青 《工程与建设》2010,24(4):439-440
黄河径流量的大小对黄河冰凌的开河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以往的黄河径流量资料预测未来的黄河径流量的大小对黄河的开河时间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DAMSM模型,利用1979~1990(n=12)的实测流量资料作为统计样本,留1991~1994的4年流量资料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检验。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为吻合,说明利用DAMSM模型做径流量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河流径流量的预测对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中原始数据的随机性对预测精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对GM(0,N)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河流径流量为系统特征数据序列,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饱和差为相关因素序列的GM(0,3)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说明了GM(0,N)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果;同时,为了证明GM(0,N)模型的优点,对比了其预测结果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是动态建模中融合集合预报信息的一种重要统计后处理方法.本文首先系统论述了BMA的建模分析过程,包括模型架构、参数估计方法、训练期的选择准则以及典型预报分布的抽样原理.然后,结合北京市2011年5—8月份逐日累积降雨量实例,我们详细描述了BMA的实现过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BMA统计后处理,无论是精度还是校准度,相对于原始集合预报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雷达估测降水模拟史灌河流域径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雷达联合少量雨量计方法估测流域面雨量,结合GAME/HUBEX国际合作项目1998年加强观测期在史灌河流域获取的水文观测资料和TOPMODEL进行降水径流模拟,并与稠密雨量计站网测量的面雨量进行流域出口流量模拟的对比试验.在1500小时时间序列的比较试验表明,雷达估测面雨量和雨量计测量的面雨量都能较好地模拟每小时流域出口蒋集的出流量,数值试验还表明,雷达估测面雨量在某一时段上的均值误差作为一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应用于降水径流模拟时的精度;总雨量和强降水的估测精度是雷达估测面雨量能否用于径流模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降雨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平原区十屋水文站降雨径流系列为例,进行了降雨径流特性的分析,内容包括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特性分析、年径流系数的变化过程分析、秩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匣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区,分析降雨径流及土壤中氮、磷流失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开荒及裸地最易产生径流,其中荒坡产生的泥沙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最高,其次为林果地、草地,农地最低;(2)流失泥沙中氮、磷富集,磷主要以泥沙形式被迁移带走,溶解态极少;泥沙中总氮、总磷富集率为坡耕>免耕>等高种植;(3)大部分雨后土壤的pH值、有机质略有下降。雨后土壤主要是0.005-0.001mm及<0.001mm粒径减少,它们可能是氮、磷流失的载体;主要为细颗粒;(4)等高种植及植物带对控制径流污染,效果极为明显;其次为免耕,应杜绝坡耕。由于氮、磷流失多以细颗粒为载体,应侧重减少细颗粒的流失。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03年密云水库流域降水及径流资料,分析年径流量的变化,建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讨论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流域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不是径流量减少的决定因素,而是土壤植被,上游截流和人口经济发展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林冠截留降雨的物理现象,借鉴流域蓄满产流理论建立了一个林冠截留降雨新模型.结合两片林分的实测资料,介绍了该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且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表明该模型可揭示林冠截留降雨的基本特征,如果已知模型参数,可以用于林冠截留降雨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目标方法,对自主研制的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进行了参数的多目标分析和模型有效性探讨.通过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确定糙率系数和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为率定的主要参数,选择效率系数、模拟洪峰的相对误差和洪峰达到时间的绝对误差为目标函数.在模型率定过程中,首先利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获得模型参数的非劣解集,然后又利用离散型协调规划从非劣解集中选出满意的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对非劣解集模拟的过程线的范围及形状的分析,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模型率定方法综合考虑了水文过程的各种要素,获得的满意解优于传统的单目标优选结果,非劣解集的聚合程度及模拟的过程线的范围能够反映模型的有效件.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区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新河浦社区部分排水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居住区、马路、草地3种典型下垫面,在各典型下垫面分别进行若干场雨水径流水质监测,主要分析雨水径流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以及总悬浮物固体(TSS)、总氮(TN)、总磷(TP)、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探讨TSS和COD的相关性,揭示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基于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建立了研究区域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水质监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水样中TSS和COD的相关性不明显;居住区、马路存在较为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草地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如居住区和马路明显;所建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不同重现期、不同降雨类型及不同下垫面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得负荷量结果较为合理,可以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