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排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据脉压(PP)水平分成PP<9.33 kPa组38例和PP≥9.33 kPa组42例。两组均予系统降压治疗1月,血压达标(BP<18.67/12 kPa)后注意观察3月,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PP及UmAL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PP<9.33 kPa组治疗前后UmALB量无明显变化,PP≥9.33 kPa组治疗后有37例血压达标,该组总的UmALB分泌量减少,其中治疗后PP<9.33 kPa组病例比治疗后PP≥9.33 kPa组病例的UmAL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随着脉压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显著下降,故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对患者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降压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尿变化。结果: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尿明显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尿,对病情起到控制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75岁)210例按24h动态脉压(24h PP)≤40mmHg、41~55mm Hg、56~70mm Hg、>70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50例、55例、55例、50例)。测量各组24h PP、尿mAlb,比较各组的尿mAlb检测值及其阳性率。结果Ⅰ组与Ⅱ组尿mAlb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h PP的增高,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及尿mAlb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要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理想的范围,而且还能降低动态脉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尿微量白蛋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例数=68)及非冠心病组(例数=62)。均检测24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脉压,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分析上述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动态脉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脉压、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且检测简便易行,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相关性。方法 1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脉压组(83例)和高脉压组(106例),测定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数据,比较差异。结果高脉压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低脉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微量白蛋白尿(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程度的关系。方法121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59例及颈动脉正常组(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硬化斑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病变越严重,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M)与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180例高血压患者的尿UMA,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UMA组和非UMA组,所有患者行24hABPM监测,并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差异及血压水平与UMA的关系。结果 UMA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脉压(24h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平均脉压(APP)明显高于非U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脉压与24hUMA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分泌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海燕  黄明敏 《江苏医药》2008,34(11):1169-1169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均可产生影响,而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又尤为常见,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大.晨尿白蛋白作为反应早期肾脏功能损害的可靠指标而受临床重视.本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62例进行晨尿白蛋白检测,并按不同的脉压水平及年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脉压与肾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代文对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蕊  刘昌华 《黑龙江医药》2001,14(4):309-3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代文对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代文组(28例)和非代文组(28例),停用原抗高血压药1周以上,分别给予代文和非代文及ACEI类抗高血压药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检测比较病人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控制两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P<0.01),而经代文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率显著低(P<0.01),而非代文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代文可有效降低动脉血压,同时也有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蛋白尿门诊或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3组:口服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d-1(A组,30例);口服依那普利10~20mg.d-1(B组,30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2.5~5mg.d-1+10~20mg.d-1(C组,30例);疗程共24周。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24周血压下降水平,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在治疗2周后血压均开始下降,C组降压疗效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治疗4周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所下降,其中C组明显降低(P〈0.01),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C组尿微量白蛋白不断降低,24周后明显低于A组、B组(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脉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 (EH)病人脉压 (PP)与左心室肥厚 (LVH)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 138例老年EH病人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 ,根据PP分为A、B两组。A组(PP≥ 6 0mmHg ,5 2例 ) ,B组 (PP <6 0mmHg ,86例 ) ,测定心率 (HR)、空腹血钾 (K+ )、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血糖 (BG) ;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测定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两组病人DBP、HR、K+ 、TC、TG、LDL C、BG、LVD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SBP、PP、LVPWT、IVST、LVMI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老年EH病人SBP和PP与LVH之间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2、3级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脉压、脉压指数。通过高血压病患者间及与正常人群的对比,获得不同分组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脉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脉压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高血压病2级组和3级组脉压明显高于1级组(P<0.01),高血压病2级组脉压指数明显高于1级组和3级组(P<0.01)。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关系密切,其中,脉压表现出随血压水平升高而持续升高的趋势;脉压、脉压指数作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将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6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共60例,分别做动态血压检查,测量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脉压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压高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其脉压指数分为两组,测定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脉压指数>0.40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25±0.03)mm,脉压指数<0.40组为(0.97±0.0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75岁高血压病患者612例,分析脉压与发生缺血性卒中及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组的脉压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大小与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新发现且未经过治疗的轻、中度EH患者和54例正常人,记录年龄、性别,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脂谱及血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EH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H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SBP(P〈0.01)、PP(P〈0.05)、MAP(P〈0.05)和PPI(P〈0.01)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SBP、PP、MAP、PPI不具有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低脂联素血症,异常升高的血压可能是低脂联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徐亚芬  李献良  曹锐红 《中国医药》2011,6(11):1315-13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 h 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 h mPP≥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n =45),B组24 h mPP <60 mm Hg(n =45).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采用HD15100SONO-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24 h mPP、baPWV及ABI与IMT的关系.结果 A组24 h mPP为(65.4±6.6)mm Hg、B组24 h mPP为(51.3±5.0) mm Hg,A组的baP-WV高于B组[(1879±343) mm/s比(1667±32)mm/s]、ABI低于B组[(1.08±0.14)比(1.14±0.09)]、IMT值大于B组[(0.82±0.21)比(0.7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24hmPP、baPWV与IMT值呈正相关(r=0.461,P<0.01;r =0.402,P<0.01),ABI与IMT值呈负相关(r=-0.267,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24 h mPP、血糖、baPWV是影响IMT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mPP、baPWV、ABI、血糖与IMT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俊伟  苏悦  聂秀玲  赵伟 《天津医药》2022,50(12):1297-130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是否伴高尿酸血症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143例)和高尿酸血症组(54例);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组SUA≤282.35 μmol/L(49例),Q2组282.35 μmol/L406.65 μmol/L(49例)。所有患者入院3 d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血压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ASSO回归筛选高尿酸血症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7.4%。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男性占比及高血压分级更高,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尿酸(SUA)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排泄分数(FEU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Q2组占比逐渐下降,而Q4组占比逐渐上升,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578,P<0.05)。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DBPX)、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DBPX)、舒张压的加权标准差(DBPwSD)及心率变异性(HRV)均升高(P<0.05)。以LASSO回归筛选出的高血压分级、DBPwSD、TG、eGFR、FEUA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wSD、TG水平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eGFR、FEUA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舒张期BPV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119例老年高血压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脉压(PP)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将119例60岁以上EH患者按PP≥8kPa、<8kPa分为两组,用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间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 PP≥8kPa组中,左室重量指数、收缩压明显增高,合并LVH明显增多(P<0.05)而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体重指数、舒张压、平均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EH患者脉压与左室肥厚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