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的特点;结合图形详细介绍了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的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比较深入分析了传统旗袍与改良旗袍结构设计的不同;总结了改良旗袍相对于传统旗袍所做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旗袍本身塑造了经典的国潮元素。在“国潮风”盛行的趋势下,旗袍与其他传统元素经过文化耦合的过程形成改良旗袍,以现代时尚设计的方式延续着中国文化精神,保持了传统服装的时代气息与审美活力。文章运用个案分析、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对“国潮”旗袍进行图案元素与款式特征的梳理与总结,并在Style 3D中进行数字化虚拟试衣,还原“国潮”旗袍设计的真实效果。根据服装品牌的调研发现,“国潮”旗袍突出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国潮图案元素的应用及旗袍款式的改良。“国潮”旗袍的图案题材大多取自中国传统纹样、神话故事、古建筑文化等,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一个国家灿烂的文化遗产,同时表达了文化认同的强烈情感。通过对“国潮”旗袍图案元素“具象化、生活化、故事化”再设计,重塑旗袍的新时代审美与气质形象,让传统服饰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推动旗袍的良性发展。此外,“国潮”旗袍款式的改良主要在基础廓形上进行修改,以中西联袂的典型裁剪方式探索并赋予传统旗袍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民族精神、文化质量、文化理念等角度分析了旗袍的民族文化象征作用,其次从与传统的对立、冲突及统一等角度进一步讨论了旗袍的审美特征,说明了旗袍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服装。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改良旗袍造型设计、款式设计、结构设计的特点;结合图形详细介绍了改良旗袍的纸样设计方法,并深入分析了改良旗袍相对于传统旗袍所做的改进;总结了改良旗袍在结构设计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罗旻 《西部皮革》2024,(1):114-116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有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之誉。旗袍不仅能突出东方女性形体之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的审美趋向更加多元化,改良旗袍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结构基础,旗袍彻底脱离旧有形式,形成了完美成熟、华丽性感的造型。文章在对传统旗袍与改良旗袍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从领部、肩袖部、开襟、开叉、下摆五个层面探究了旗袍结构改良设计,并阐述了旗袍结构改良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征,阐述了具有北方民族服饰特征的中国传统旗袍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传统旗袍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的发展成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为切入点,总结出传统旗袍和现代旗袍的区别。因篇幅有限,本文着力探讨传统旗袍的文化内涵与造型坐标。后续文章将进一步探讨传统旗袍的改良与继承。  相似文献   

7.
俞跃  赵明 《丝绸》2013,50(5)
以中国传统旗袍服装为研究对象,针对西方服饰文化思想冲击下,传统服装的造型方式和工艺手法难以传承和灵活应用的现状,在对文献资料和传统旗袍实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旗袍进行分解、还原和复制,总结出传统旗袍的造型特点.再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量体、裁剪、制作和装饰工艺方面解析传统旗袍的工艺特征,从而探讨中国传统旗袍工艺与造型的关联性,发掘出传统旗袍内在的精华和价值,为传统旗袍在工艺和造型上的继承和改良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旗袍被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旗袍在特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环境下不断发展,已成为一种经典服饰。文章介绍了传统旗袍工艺制作的特点,对旗袍传统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于如何在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创新意识进行巧妙的结合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日的旗袍沉淀了中国历经千年的服装精髓,其形、其色、其料、其饰、其内涵、其韵味都饱含了中国味道,延续了传统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旗袍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也应当在旗袍产品中注入新的生命力。使现代旗袍设计有机结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可做到扬长避短,让中国旗袍展现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将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融入到旗袍设计中,赋予旗袍现代创新设计对旗袍走向国际有着重要的意义。旗袍是中国社会的标志性服装,它在浓厚的文化背景下起源与发展,在当代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内涵与审美价值,是现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旗袍最能衬托中国人的气质,为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文化和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发展打好了有力的根基。当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让旗袍这一浓郁东方韵味的经典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服饰文化领域,将旗袍作为经典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接更多的挑战机遇,为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全世界做出努力,使中国旗袍让全世界为之痴迷。  相似文献   

10.
陈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3,34(6):93-97
本文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和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旗袍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近代改良旗袍的基本形制进行了论述,并将近代改良旗袍按造型形制与细部结构细分为“基本型”和“摩登型”。又通过对馆藏“摩登型”改良旗袍的基本形制、结构造型与细节设计的分析,指出近代改良旗袍是吸收西方外来服装造型方法的结果。具体是通过收省、分割、装袖等西式造型方法,实现了在外轮廓造型上由传统的“A”向“H”型再向西式的“X”型的转变。再通过采用了垫肩、拉链等西式服装辅料,辅佐主体结构实现了由离体到紧体、由平面到曲面的转变,说明了近代改良旗袍是中西方服饰文化不断的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刘涛 《辽宁丝绸》2014,(3):20-21
民国时期旗袍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通过自身的改造与转换,从传统服饰文化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典范。通过对这一时期旗袍各个方面改良的剖析,解读旗袍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探讨民国时期旗袍得以广泛流行和传播的要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影视剧中的旗袍服饰为研究对象,对旗袍的再度兴起与流行进行归纳性的梳理和总结。文章主要探究影视剧中旗袍服饰的造型设计特点及其审美取向,从大众审美和服饰文化的双重角度对影视剧中的改良旗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展现出影视剧中服装造型的设计美感,以及对于现代服饰、服装设计理念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旗袍的底蕴与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敏 《丝绸》2006,(12):48-49
从旗袍的内涵、首选材质以及旗袍的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旗袍不仅是中国服装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更是中国最经典的传统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4.
<正>梦东方旗袍流行于清末和民国时期,至今仍不失为一种经典传统服饰,祥云是中国古代一种经典吉祥纹样。作品以这两种传统素材为设计灵感,在鞋靴产品上持续助推“国潮”涌动。不仅巧妙地体现一种旗袍结构造型,以及将祥云与新颖的配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旗袍是最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其独有的韵味深受国人喜爱,探索传统旗袍手工艺中如意工艺的发展和在旗袍工艺中的应用,寓意美好,传承经典手艺,继承古老手艺的精髓,展现旗袍的东方韵味和特有元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旗袍的起源、发展变化及其经典元素,列举了时尚女装中旗袍经典元素与时尚结合的案例,分析了现代时尚女装对旗袍元素的借鉴及其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周亚 《印染》2022,(6):106-106
设计说明:本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绣。粤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宝藏。本系列设计作品使用传统粤绣工艺再现敦煌壁画图案,实现传统民族工艺与现代礼服创意设计的融合,探索粤绣的艺术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此弘扬传统非遗文化,丰富礼服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朱博伟  刘瑞璞 《纺织学报》2017,38(5):115-121
针对当代旗袍史学研究注重文献研究而缺乏实证考据的现状,采取文献与实物二重考证实物的研究方法、方式对旗袍结构断代进行考证, 以实物作为结论来源的基础,探索旗袍三个发展时期的结构变化。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旗袍实物和民间重要收藏标本进行系统化测量与结构图复原所得结论,同20 世纪20 年代至70 年代旗袍结构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结构复原实验发现,旗袍在结构变革和改良的过程中材料与结构存在相互制衡的关系。通过实物与文献的复核整理,归纳出旗袍发展三个时期所对应结构的典型特征,这将成为旗袍结构断代的参考依据和对传统服饰史学研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由于受到西方服饰文化风格与立体观念的影响,旗袍款式经历改良、中西合璧、简化实用、与现代女装造型结合的各时期造型特点,并对中、西方服饰文化状态进行比较.通过对旗袍廓型、细节、结构设计与工艺演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旗袍发展变化的规律,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世界时装流行趋势的本质,有利于借鉴吸取西方设计的精髓,重新发掘、利用属于本民族的传统元素,使中国传统服饰经过创新和再造,呈现出独特的时尚魅力.  相似文献   

20.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是展示东方女性之美的经典服饰代表。旗袍的漫长发展,尤其是造型的不断变迁,记录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通过对旗袍造型演变过程的梳理,以期探寻其背后所承载着的中国人几百年不断变化的审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