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根据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而列宁晚年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过渡时期理论作出了战略性改变与重大修正。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中所反映出的“列宁过渡时期理论” ,是列宁晚年所摒弃后来又为斯大林所继承和发展的以改造私有制为中心的列宁早期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列宁思想研究中,传统观点把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仅仅看作是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和经济行为,忽略了它的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那就是包含其中的社会开放思想。本文以新经济政策为视角,提出了列宁的社会开放观是包含过渡论和退却论双向适应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标志着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初步形成。概言之,即:以工业化为中心,奠定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以商品经济为中介,巩固工农联盟;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中介,由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改革国家机关,发展教事业,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列宁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特别强调集中制的原因。认为列宁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受到了俄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和革命民粹派理论的影响,同时是列宁亲自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思想结晶。列宁的集中制思想体现了列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解决俄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工人阶级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关系问题上,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列宁始终强调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必须结合成为统一的阶级斗争;在俄国的具体条件下,必须把政治斗争放在首位;同时列宁也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列宁的政治自由思想。认为苏联共计制定的4部宪法,单从结构和内容来看,字里行间都闪耀着列宁政治自由思想的光辉。我国宪法与苏联宪法有着特殊的渊源,列宁的思想在我国的宪法和宪政发展中留下了烙印。  相似文献   

7.
列宁坚决地反对贪污受贿、搞特权等腐败现象 ,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新世纪之初 ,重温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的反对腐败的艰巨斗争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即一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并开始社会主义变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即一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变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但同时认为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曲解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文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民主的发展进程。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为经济的发展,还应表现为文化的繁荣,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是人们所向往和期盼的。因此,要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用先进文化武装党;要以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文化全方位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注重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列宁的文化战略主张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考是在20世纪20年代。21世纪初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跟当时的苏联有很大的不同,但列宁对文化的思考所面临的问题境况跟现在的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今天中国共产党提高文化建设自觉性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在俄国盘桓的两年,正值苏俄经济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他对"新经济政策"有较为全面地介绍、认识和分析,为此留下了大量关于这一政策实施依据、实施内容、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想通过直接过渡的办法使俄国过渡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没有商品和没有货币的共产主义社会,结果使苏维埃俄国遭受重大损失。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才复苏过来。瞿秋白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苏俄社会的变化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小农经济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需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只有采取间接的过渡政策,共产主义才能人间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一极"的主体轮廓与战略框架基本确定。与中国大陆沿海的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样,新批准的北部湾经济区同样是以城市群的形态进入国家战略框架中。北部湾区域内资源丰富,品类齐全,特色鲜明,可以分为自然遗产资源、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都市文化资源四种基本类型。现代城市的基本模式可以称之为经济型城市。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与资源掣肘下,中国城市已开始了文化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北部湾丰厚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其城市群建设的潜在优势与新生长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路径依赖。文化发展有助于北部湾经济区超越路径依赖,是区域内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支持,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中原经济区在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社会管理以及一些制度建设不断跟进。作为法院系统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运用能动司法方式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参与中原经济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司法机制等方面对能动司法作以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诺思的《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论著,他在其中阐述的有关意识形态思想对于我们研究非正式制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他在这篇论著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带来的当今城市形象的雷同,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传统历史发展轴空间形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评析,发现其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日益丧失.具体针对各历史景点及节点遭到的破坏、城市空间尺度的混乱、传统街坊空间的断裂以及发展轴空间景观单调的问题,提出了“街道的步行化”、“街廓的室内化”、“街坊的网络化”及“文脉的意象化”四个城市设计策略来强化具有历史文脉及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目的是希望能在全球性城市面貌大趋同的潮流中为保持地方个性做出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